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71章 寒冬取暖

知不可忽骤得 第71章 寒冬取暖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立冬已过,朔风渐起。

苏明远从石文山那里归来后,心境如这初冬的天气一般,多了几分萧瑟与凛冽。手中那本《困学录》被他置于案头,时常翻阅,每读一页,便如饮苦茶,回味悠长。落魄文人的警世之言,如醍醐灌顶,让他对科举之路有了更深的认知——这不仅是智慧的较量,更是命运的赌局。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日清晨,苏明远推开房门,一股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院中的梧桐叶片早已凋零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风中颤抖,如同张牙舞爪的枯骨。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压得极低,似要将整个世界吞噬。

这就是北宋的冬天吗?苏明远不禁打了个寒颤。

在现代时,他虽然也经历过寒冬,但有暖气、有电热毯、有各种现代化的取暖设备。即便是最寒冷的日子,也不过是多穿几件衣服的事情。可在这里,面对着没有任何现代取暖设备的严寒,他才真正体会到古人寒冬腊月这四个字的分量。

更要命的是,前身苏载本就体弱多病,这具身体的抗寒能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差。仅仅站在门口片刻,手脚便已冰凉,就连呼出的气息都凝成了白雾。

看来,今年这个冬天不好过啊。他心中暗自苦笑,想起了现代人常说的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穿越到古代,不仅要面对文化冲突、科举压力,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成了挑战。

回到屋中,苏明远开始仔细查看前身留下的过冬物品。几件厚重的棉袍,虽然洗得发白,但保暖性尚可;一床旧棉被,虽然有些破损,但勉强够用;还有一些木炭,数量不多,得省着用。

最让他头疼的是取暖设备——一个简陋的火盆,一个更加简陋的炉子。这些东西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就是原始工具,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不错的装备了。

既来之,则安之。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决定主动应对这个挑战。毕竟,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多少还是有些科学常识的,也许能够在古代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

他首先研究那个炉子的构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泥制炉子,有一个燃烧室和一个简陋的烟囱。燃烧效率很低,大部分热量都随着烟雾跑掉了,真正用于取暖的热量少得可怜。

这效率也太低了。苏明远摇摇头,开始思考改进方案。在现代,他虽然不是工程师,但基本的热力学原理还是懂的。提高燃烧效率的关键,在于增加燃烧的完全性和减少热量的散失。

他想起了现代的一些节能炉灶设计,开始动手改造。先是在炉膛内增加一些隔板,让空气能够更好地与燃料混合;然后在烟囱部分增加几个弯道,让热烟气在排出前能够多次与炉体接触,增加热量的传递。

当然,这些改造都必须用古代能够找到的材料来完成。好在村中有个铁匠铺,一些基本的金属零件还是能够搞到的。

改造过程并不顺利。苏明远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实际动手能力还是有限的。第一次改造的结果是炉子冒出了滚滚黑烟,差点把房子熏成了黑色;第二次改造虽然减少了烟雾,但燃烧效率反而下降了;直到第三次,经过反复调试,才勉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算是有点现代工程师的样子了。苏明远看着冒出淡淡白烟、散发着温暖热量的炉子,心中有了一丝成就感。虽然这个改造在现代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在这个时代,却已经是了不起的技术创新了。

然而,光有炉子还不够。木炭和柴火都是有限的,必须省着用。苏明远开始思考其他的取暖方法。

他想起了古人常用的一些取暖技巧:用热水袋暖手脚,用厚重的衣物保温,用热食暖身,甚至可以用运动来产生热量。这些方法虽然原始,但在没有现代取暖设备的情况下,确实是有效的选择。

最有趣的是,他还想起了一个在现代已经几乎失传的古老技术——炕。这种在北方农村还能偶尔见到的取暖设备,其实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通过在床下建造烟道,让燃烧产生的热烟气从床下经过,既能够充分利用热量,又能够让人在睡觉时保持温暖。

可惜这里不是北方,而且建炕需要专业技术,我一个人恐怕搞不定。苏明远有些遗憾地摇摇头,但还是决定尝试一些简化版的方案。

他在床边放置了几块大石头,每天晚上睡前先用火加热这些石头,然后用厚布包裹后放到被子里。这样虽然不如炕那么舒适,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夜间取暖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学习古人的保暖智慧。比如在室内点燃香炉,不仅能够增加温度,还能够让空气变得清香;比如在脚下垫上厚厚的草垫,隔绝地面的寒气;比如在窗户上糊上厚纸,减少热量的散失。

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凝聚着古人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苏明远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不禁对古人的生存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支撑下,他们依然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依然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是现代人往往缺乏的宝贵品质。

然而,最大的挑战还是心理上的。

寒冷的夜晚,当苏明远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便会涌上心头。这种孤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在现代,即使是最冷的冬夜,他也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可以通过各种娱乐方式打发时间。可在这里,除了读书写字,几乎没有其他的消遣方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始终有一种置身事外的疏离感,始终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寒窗苦读苏明远苦笑一声,翻开手边的《论语》。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寒冷,更是精神上的孤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从这种孤寂中找到另一种体验。没有现代社会的嘈杂和快节奏,没有各种信息的轰炸和诱惑,心灵反而变得宁静而专注。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思考,似乎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智慧,更真切地感受文字的力量。

有时候,当外面雪花飞舞,室内炉火正旺,他就着温暖的火光读着古代典籍,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感觉。那些遥远的声音,那些深刻的思想,在这寒冷的冬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和亲切。

更令他意外的是,邻里之间的温情。

村中的王婆,时常会送来一些热汤热饭,说是担心他一个人过冬会冻着饿着;铁匠老李,主动为他提供改造炉子所需的材料,分文不取;就连平时话不多的村长,也时不时地过来看看,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这就是古代社会的人情味吧。苏明远心中暗自感动。在现代社会,邻里之间往往冷漠疏远,很少有这种相互关怀的温情。而在这个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反而更加温暖和谐。

这种温情让他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也让他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有了更深的情感认同。他开始明白,穿越不仅仅是身体的转移,更是心灵的融入。只有真正融入这个时代的生活,才能够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

随着冬日的深入,苏明远的取暖技能越来越熟练。他学会了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木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生火,如何在保持温暖的同时节约燃料。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在寒冷中找到温暖,在孤独中找到充实。

一个飘雪的夜晚,苏明远坐在改造后的炉子旁,手捧热茶,翻阅着石文山的《困学录》。火光摇曳,照亮了他专注的面容,也照亮了书页上的文字。

困而知之,然后知学之可贵;苦而思之,然后知甜之可珍。他轻声念出书中的一句话,心中涌起阵阵共鸣。

是的,只有经历了困苦,才能够真正理解甘甜的珍贵;只有体验了寒冷,才能够真正感受温暖的可贵。这个冬天,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感悟。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便利条件宠坏了,很少有机会体验这种原始而纯粹的生活。而这种体验,却能够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本质,更加珍惜那些看似平常的东西。

窗外,雪花依然在飘洒,如银白色的精灵在夜空中舞蹈。室内,炉火正旺,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和热量。在这冰与火的交融中,苏明远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

他知道,这个冬天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冬天之一。不仅仅因为这是他在古代度过的第一个冬天,更因为在这个冬天里,他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如何在孤独中寻找充实,如何在寒冷中寻找温暖。

这些体验,将会成为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会伴随着他,温暖着他,指引着他。

夜深了,苏明远合上书本,添了几块木炭到炉中,然后躺到床上。被子里还有早前放入的热石头,虽然已经不那么烫了,但依然散发着温暖。

闭上眼睛,听着外面风雪的声音,他心中涌起一种奇特的满足感。这种满足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丰富,而是来自于精神的充实;不是来自于环境的舒适,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宁静。

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安贫乐道苏明远在心中默默想着,慢慢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他梦见了春天的到来,梦见了院中梧桐重新发芽,梦见了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那种温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而当他醒来时,窗外的雪已经停了,一缕微弱的阳光透过窗纸照射进来,带来了新一天的希望和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