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20章 识字启蒙(下)

知不可忽骤得 第20章 识字启蒙(下)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可是苏载苏先生当面?男子傲然问道,目光俯视着站在院中的苏明远。

在下正是。不知阁下何人,有何贵干?苏明远拱手回应,心中却有些警惕。在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能骑马的非富即贵,而这人的态度明显带着几分居高临下。

在下李家洲,县丞大人帐下幕僚。男子微微颔首,算是回礼,闻听苏先生私塾教学有方,特来一观。

县丞,相当于县令的副手,位高权重。而这位幕僚能以县丞之名前来,显然也非等闲之辈。苏明远连忙做出邀请的手势:李先生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只是寒舍简陋,恐怕有失远迎。

李家洲下马入内,目光在简陋的私塾中扫视一圈,神情中带着几分审视:苏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能在此乡野之地办起私塾,且教法新奇,引得学童争相入学,实属难得。

话虽如此,语气却带着几分居高临下,仿佛在评价一件有趣的玩物。这种态度让苏明远内心微微不悦,但表面上仍保持着谦和:过奖了,在下不过尽心授业而已,哪敢言什么新奇教法。

苏先生太过谦虚了。李家洲笑道,据说先生教导学童识字,不用传统方法,而是通过一些奇特的联想和故事,使得孩童们学得又快又好?

略有心得,不足挂齿。苏明远警惕地回应,不知对方意欲何为。

既如此,可否让在下观摩一节课?李家洲直接提出请求,县丞大人也对先生的教学甚感兴趣,若有所得,或可推广至县学。

这个请求让苏明远心中一震。推广至县学?这意味着他的教学方法可能影响更多的学生,甚至对整个县的教育产生影响。但同时,他也有些担忧:自己的教学方法融入了许多现代理念,若引起官方注意,会不会反而招致麻烦?

当然可以。深思熟虑后,他还是应允了,正好下午有一节识字课,李先生可以旁听。

李家洲满意地点头,随即被苏明远引至客房稍事休息。待他离开,刘亮连忙凑上前来,神情紧张:先生,这李家洲可不是善茬,听说他在县丞身边专管文教事务,性情古板,最是守旧。若他对先生的教法不满,恐怕会从中作梗啊。

苏明远心头一凛,但随即又释然:无妨,教学无非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无论何种方法,只要效果好,便是正道。

下午的课如期开始,李家洲坐在教室一角,冷眼旁观。苏明远没有因为他的存在而改变教学方式,仍按原计划,教导孩童们认识、、、、、、七个字。

日字,像什么?他指着黑板上的汉字问道。

像太阳!孩童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日就是太阳的意思。那呢?

像弯弯的月亮!

没错!苏明远鼓励地点头,然后指向字,这个字看起来复杂,但也有它的规律。上面的,代表贵重,下面两点,代表金属的光泽......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有趣的故事。孩童们听得入神,不到一刻钟,竟然都能认出并正确书写这七个字。

李家洲坐在一旁,表情从最初的漠然逐渐变为惊讶,再到若有所思。当苏明远引导孩童们用这七个字编成一个简单的故事时,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有些不认同这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程结束后,学童们兴高采烈地离去,教室里只剩下苏明远和李家洲。

苏先生的教法确实别具一格。李家洲起身,语气中带着几分复杂,只是不知这种方法是从何处学来?可有典籍依据?

这个问题如同一记暗箭,直指苏明远的穿越者身份。他心中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此法无名,乃在下病后偶有所悟。古人云教学相长,在教导过程中,发现孩童们对形象化的解释更易理解,便逐渐发展出这套方法。

哦?先生病后顿悟?李家洲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听闻先生曾大病一场,醒后言行举止与往日大不相同,教学方法也焕然一新,着实令人好奇。

苏明远心中警铃大作,但仍沉着应对:病中受惊,记忆混乱,许多往事已不复记得。倒是对教书一事,反而有了新的理解。或许是病中得了神明点化也未可知。

神明点化?李家洲哈哈大笑,苏先生说笑了。不过这教法确实新奇,若能整理成册,或可造福更多学子。

惶恐,在下才疏学浅,哪敢妄言着书立说。苏明远谦虚回应,心中却是一阵苦笑。他的教学方法不过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而已,在二十一世纪算不得什么创新,却在这个时代引起如此关注,真是时代的吊诡。

苏先生太过谦虚了。李家洲正色道,若先生不嫌弃,可否将这套教法详细讲解给在下?县丞大人若知此事,必会重视。说不定,先生将来还有机会入县学任教,岂不美哉?

县学任教?这个诱惑不小。相比乡村私塾,县学规模更大,待遇更好,社会地位也更高。但苏明远却有些犹豫:若真入了县学,必然会受到更多官方的关注和约束,他那些融入现代理念的教学方法,不知是福是祸。

多谢李先生美意,只是在下学识浅薄,恐难胜任县学教席。他委婉拒绝,至于教学之法,在下愿意与李先生分享,还望批评指正。

两人详谈至暮色四合,李家洲这才告辞离去,临行前再三表示会向县丞汇报此事,并暗示苏明远或有机会得到官方支持。

送走李家洲,苏明远长舒一口气,回到书房,独自沉思。窗外,北风呼啸,雪花纷飞,一轮残月挂在枝头,如同一弯冰冷的钩子,勾勒出时间的轮廓。

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把双刃剑。他喃喃自语,目光落在桌上的教材上,它既可以开启民智,也可以禁锢思想。我的教学方法,在这个时代是前进还是僭越?

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深知教育的力量。但在这个科举至上、遵循传统的时代,任何创新都可能被视为异端。他的识字启蒙法虽然效果显着,却也可能因为太过而招致非议。

先生,您还未休息?刘亮轻轻敲门,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夜深风寒,先生当保重身体。

多谢。苏明远接过姜汤,感激地点点头。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一碗热汤带来的不仅是温暖,还有人间的关怀。

李家洲走后,一直愁眉不展,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刘亮关切地问道。

苏明远抿了一口姜汤,苦笑道:我在思考,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真的适合这个时代。

先生何出此言?刘亮惊讶地问,学生们学得又快又好,家长们也交口称赞,这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

是啊,但......苏明远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我担心这种方法太过新颖,会引起非议。尤其是那些守旧的官员和学者,未必能接受。

刘亮沉思片刻,郑重地说:先生多虑了。自古以来,教学之道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孔子也曾言因材施教,若能使学生学得更好,何愁不被接受?再者,就算有人非议,只要我们坚持正道,何惧之有?

这番朴实的话语,竟让苏明远心中一震。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讨论教育革新、素质教育,却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启迪心智。而这,恰恰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提出的理念。

亮兄说得极是。他感慨道,教育的根本,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效果。只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正是此理。刘亮笑道,先生的教法,看似新奇,实则不违古训。孔子云举一反三,先生这般引导学生思考,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苏明远恍然大悟。他的教学方法虽然借鉴了现代理念,但本质上并不违背古人的教育智慧。或许,真正的教育理念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古今,其核心都是启迪心智,引导成长。

多谢亮兄开导。他由衷地说,心中的迷雾渐渐散去,我们当坚持己见,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教学,无须过虑他人眼光。

先生豁达。刘亮欣慰地点头,随即又有些犹豫,只是那李家洲,恐怕别有用心。县丞府中近来正与知县争权,若用先生的教学之法作为政绩,恐怕会将先生卷入官场纷争。

这番话如同当头棒喝,让苏明远意识到事情可能比他想象的更复杂。在这个官场政治错综复杂的时代,即使是教育,也可能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谢亮兄提醒,我会小心应对。他郑重地说,心中已有了决断:坚持己道,但不卷入是非;改进教学,但不标新立异;追求进步,但不冒险僭越。

窗外的雪花漫天飞舞,如同时光的碎片,静默地坠落。苏明远望着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既是这个时代的局外人,也是参与者。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未来的走向,哪怕只是微小的涟漪。

识字启蒙,看似简单,却是一个人认知世界的第一步。如果能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更有效的方式习得文字,或许能在这个时代埋下一颗改变的种子。这种可能性,让他感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先生,夜深了,该歇息了。刘亮轻声提醒,打断了他的沉思。

嗯,你也早些休息吧。苏明远点点头,目送刘亮离去。

独自一人的书房中,他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了识字启蒙法几个字,然后开始详细记录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或许不会成为什么惊天动地的着作,但至少能让他的教学更加系统化,也为后人留下一些思考的痕迹。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为那些文字镀上一层银辉。苏明远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穿越时空的低语,述说着一个现代灵魂对古代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在这个识字启蒙的过程中,他不仅教会了孩童们认字,也在教导自己如何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找到立足之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约束与自由。

而他,则是那个站在桥上的旅人,既回望过去,又眺望未来,在时空的交错中,寻找着教育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