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审查结束后的第二日,会馆中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许多举人开始意识到,朝廷的严格措施绝非表面文章,而是动了真格。苏明远在院中散步时,听到不少人在窃窃私语,讨论着被带走的那几个举人的下落。
正午时分,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由于贡士会馆需要进行全面检修,部分举人将被临时安排到城中其他地方居住,等待会试正式开始。
这明显是个借口。来自山东的孙举人私下对苏明远说道,朝廷是想把我们分散开,更好地监控和筛查。
苏明远点点头,心中也是同样的判断。朝廷此举必然别有深意,很可能是为了进一步甄别出犯罪团伙的成员。
下午,礼部的官员开始宣布分流名单。苏明远被安排到一处名为求贤院的地方,同行的还有十几个来自不同地区的举人,其中就包括高文轩。
明远兄,看来我们又要做邻居了。高文轩表面上显得很高兴,但苏明远能感觉到他眼中的不安。
求贤院位于内城的东南角,是一处专门为外地士子提供住宿的院落。与贡士会馆相比,这里的管理相对宽松,但仍有官差定时巡查。
院落的管理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妇人,大家都称她为王婆。这位王婆看起来精明能干,对京师的各种规矩了如指掌。
诸位举人远道而来,不易不易。王婆笑容满面地迎接着他们,老婆子在这里经营了二十多年,接待过的举人不下千人。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苏明远被安排在一间朝南的厢房,房间不大但采光良好,基本设施齐全。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窗户可以观察到院中的大部分区域,便于他了解其他人的动向。
安顿下来后,苏明远开始观察这个新环境。求贤院虽然不如贡士会馆那样豪华,但有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感。院中有一棵古槐,树下摆着石桌石凳,是大家聚会交流的好地方。
傍晚时分,住在这里的举人们聚在古槐下用晚膳。苏明远发现,这些人的背景各不相同,有些是第一次进京应试,有些已经是多年的老考生了。
诸位兄台,在下来自河北的马元龙,这是第三次进京了。一个豪爽的北方汉子自我介绍道,前两次都败北而归,这次算是最后一搏了。
马兄客气了,来自江南的一个温文尔雅的举人说道,在下顾慎行,初次进京,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苏明远也做了自我介绍,然后仔细观察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发现,除了高文轩之外,其他人似乎都是正常的举人,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苏兄,听说你在汴梁外城住了好几个月,对这里的情况一定很了解。顾慎行问道,能否为我们这些新来的介绍一下?
苏明远想了想,决定借这个机会了解一下其他人的经历:各位兄台的经历应该比我丰富,不如大家都说说自己在京师的见闻?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马元龙第一个开口:
说起在京师寻找住处,那真是一波三折。他哈哈大笑道,第一次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被一个黑心房东骗了不少银子。住的地方又小又破,半夜还有老鼠爬来爬去。
那后来呢?有人好奇地问道。
后来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同乡,他带我找到了一个相对便宜的地方。马元龙继续说道,那是一个大杂院,住着各种人,有举人、有商贾、有手工匠人,热闹得很。
住杂院有什么好处?顾慎行问道。
好处就是能了解到各种消息。马元龙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知道吗?在京师,消息比金子还值钱。有时候一个小道消息,就能决定你的前途命运。
这话让苏明远心中一动。看来马元龙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马兄说得有道理,高文轩插话道,我也听说过类似的情况。有些住处表面上便宜,但能提供的便利却是无价的。
什么样的便利?苏明远试探性地问道。
高文轩和马元龙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说道:比如说,提前了解考试的一些...内部情况。
这句话让在场的几个人都紧张起来。大家虽然都想在会试中取得好成绩,但直接谈论内部情况还是让人感到不安。
文轩兄,这种话可不能乱说。顾慎行有些紧张地说道,万一被人听到...
慎行兄多虑了,高文轩摆摆手,我们只是朋友间的闲聊,又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情。
苏明远仔细观察着高文轩的神情,发现他似乎在试探在场众人的反应。看来,犯罪团伙可能在寻找新的合作对象。
其实,马元龙压低声音说道,在京师住久了,自然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机会。关键是要学会把握。
什么样的特殊机会?一个年轻的举人好奇地问道。
马元龙看了看周围,确认没有外人后说道:比如说,有些有门路的人会组织一些私人聚会,分享一些普通人接触不到的信息。
这种聚会...苏明远装作感兴趣的样子,一般都谈些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