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内的喧哗声越来越大,苏明远能听到外面传来的威严喝声:奉府尹大人之命,检查通汇钱庄账册,闲杂人等速速回避!
钱掌柜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但他毕竟是久经风浪的商人,很快就恢复了冷静。他对伙计说道:去告诉诸位客官,今日钱庄有公事要办,请改日再来。
然后转向李元德和苏明远:二位,今日恐怕不是详谈的好时机。
李元德点点头,刚要带苏明远离开,却听到外面有官差高声喊道:钱庄内所有人员,一律不许离开,配合检查!
钱掌柜叹了口气:看来我们都走不了了。二位,只好在此等候了。
很快,一队官差进入钱庄大厅。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捕头,他环视一周,威严地说道:奉府尹大人之命,检查通汇钱庄近三月来的所有账册。钱掌柜,请配合!
钱掌柜恭敬地上前行礼:官爷,小的一定配合。只是不知为何要检查账册?
有人举报你们钱庄涉嫌为某些不法之徒洗涤黑银,转移赃款。捕头冷冷地说道,具体情况,查过账册就知道了。
苏明远心中一凛。这个时机太巧合了,刚才钱掌柜还在向他介绍钱庄如何为官员提供特殊服务,现在就有官差来查账。难道他们刚才的谈话被人偷听了?
他偷偷观察李元德的神情,发现老先生虽然表面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钱掌柜无奈地说道:官爷,我们钱庄经营正当,所有账册都有完整记录,绝无违法之事。
是否违法,查了就知道。捕头不容商量地说道,把账册都搬出来!
很快,几个伙计抱着一摞摞账册走了出来。这些账册装订精美,显然平时保管得很好。
捕头随手翻了几页,皱眉说道:这些账册记录得倒是详细。不过,有些条目需要仔细核查。
他指着其中一页:这里记录的是代李某存储银两三百两,这个李某是何人?为何要代为存储?
钱掌柜连忙解释:回官爷,这是我们的正常业务。很多客户因为各种原因,不方便自己前来,就委托他人代办。
委托他人代办?捕头冷笑一声,这不是很好的掩饰手法吗?真正的银两主人是谁,恐怕你们自己都不知道吧?
钱掌柜的额头开始冒汗:官爷明鉴,我们对每一笔业务都有详细记录,绝不敢弄虚作假。
捕头又翻了几页,忽然停在一个条目上:这里记录代汇银两至开封府某官员处五百两,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让钱掌柜更加紧张。苏明远注意到,这正是刚才钱掌柜向他介绍的那种特殊服务——帮助官员转移资金。
这个...这个是我们的汇兑业务。钱掌柜结结巴巴地说道,客户要将银两汇到外地,我们代为办理。
汇到某官员处?捕头紧追不舍,一般的汇兑不都是汇到钱庄分号吗?为什么要直接汇给个人?而且还是官员?
钱掌柜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这种业务确实很难解释,因为它本身就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就在这时,李元德忽然开口了:官爷,老夫可以解释这笔业务。
捕头转头看向李元德:你是何人?
老夫李元德,曾在朝中为官,现已致仕。李元德从容地说道,这笔银两是老夫委托钱庄代汇的。
代汇给谁?为什么?
李元德沉着地回答:汇给老夫的一位同乡,他现在开封府任职。这是老夫代家乡父老给他的一点心意,感谢他为家乡办了一些实事。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捕头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他仍然追问道:什么实事?为什么要通过钱庄代汇,而不直接送达?
家乡修建水利工程,这位同乡帮忙向上级申请了一些支持。乡亲们凑了些银两表示感谢。李元德继续编织着看似合理的解释,之所以通过钱庄,是因为老夫年事已高,不便亲自送达。而且通过钱庄汇兑,也有凭证可查,更加稳妥。
苏明远在一旁听着,不禁佩服李元德的应变能力。这番解释滴水不漏,既解释了汇银的原因,又说明了通过钱庄的合理性。
捕头似乎也被说服了,不再追问这个问题,转而检查其他账目。
然而,当他翻到另一页时,脸色又变得严肃起来:这里记录收某部官员寄存银两一千两,约定月息二分,这又如何解释?
钱掌柜这次学聪明了,连忙看向李元德。李元德微微点头,示意他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释。
回官爷,这是我们的存储业务。钱掌柜说道,官员的俸禄有时会有结余,存在家中不安全,就存到我们这里。我们支付利息,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月息二分?这个利息是不是太高了?捕头质疑道。
因为存期较长,风险较大,所以利息相对较高。钱掌柜解释道,而且这位官员存储的银两数额较大,我们给予了优惠利率。
这个解释也说得过去,捕头继续检查其他账目。
苏明远在一旁观察着整个过程,心中感慨万千。他亲眼目睹了古代金融业与政治权力的复杂关系,也见识了这些老江湖如何在法律的边缘游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