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151章 晚秋独自照顾两个孩子,管理作坊

初冬的风裹着碎雪沫子,在红旗生产大队的土坯墙上撞出簌簌声响,院门口那棵老槐树的枝桠光秃秃的,枝尖凝着层薄冰,像被冻住的银簪子,斜斜插在铅灰色的天幕上。沈廷舟离开的第十个清晨,林晚秋是被沈念溪的咿呀声惊醒的,小家伙裹着绣着小老虎的厚棉被,小拳头攥着被角,鼻尖冻得泛着粉,看见林晚秋睁眼,立刻伸着胳膊要抱,口水顺着嘴角淌到棉布里,洇出一小片湿痕。

林晚秋轻手轻脚地挪下炕,冰冷的地面透过千层底布鞋渗进脚心,让她瞬间清醒。她拢了拢洗得发蓝的棉袄,先走到灶台边,摸出灶膛里残留的火星,添上几根干玉米芯,火折子“呼”地一下燃起来,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黑黢黢的锅底,渐渐把灶房里的寒气驱散了些。往铁锅里舀水时,她瞥见水缸沿结着半指厚的冰,弯腰时腰间的玉佩轻轻硌了一下,指尖抚过那温润的玉面,心里踏实了几分——这是沈廷舟走前亲手帮她系上的,说玉能安神,可她知道,真正让她定心的,是玉佩里那方藏着粮食、药品和现代农具的空间,是她在这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最可靠的底气。

“妈妈,我来添柴。”沈念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小家伙穿着鼓鼓囊囊的棉裤,踩着趿拉板蹭到灶边,冻得通红的小手熟练地往灶膛里塞玉米芯,“爸爸说烧火要留通风口,不然烟会呛着妈妈。”他仰着小脸,睫毛上还沾着没擦干净的眼屎,眼神却透着超越年龄的认真。

林晚秋鼻头一酸,伸手捂住儿子的小手呵气,温热的气息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慢些添,别烫着。”看着儿子懂事的模样,她想起沈廷舟临走前教念安喂鸡、记账的场景——那时沈廷舟蹲在鸡圈旁,手把手教儿子分辨母鸡是否要下蛋,阳光落在两人身上,暖得像层薄纱。如今沈廷舟不在,念安倒真成了家里的小男子汉,连给鸡添食都记得把玉米粒筛得干干净净,生怕混进石子。

转身从橱柜里拿出两个白面馒头,这是她从空间里取出来的,寻常日子舍不得吃,却要给孩子们补充营养。把馒头放进笼屉后,她又从瓦罐里舀出半勺白糖,用温水调成甜水倒进奶瓶,才走到炕边抱起沈念溪。小家伙立刻叼住奶嘴,小脑袋在她怀里蹭了蹭,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灶房里的火光,咿呀地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早饭刚摆上桌,院门口就传来刘大姐的声音,裹着厚头巾的身影撞开风雪闯进来,眉毛上沾着的雪沫子一进门就化成了水:“晚秋妹子,供销社的李同志差人捎信,说上次订的五十斤米糊今天要取,还问咱们新研发的红枣泥能不能先送十斤试试。”

林晚秋赶紧让刘大姐进屋烤火,把沈念溪放进摇篮里,又给刘大姐倒了杯热水:“红枣泥昨天刚做好,装在陶罐里封着呢,等会儿我跟周大哥一起送过去。对了,刘姐,作坊里的妇女们手还僵吗?要是冷,就多烧个煤炉,别冻着了。”

“不僵不僵,你给咱们做的棉手套厚实着呢!”刘大姐搓着手笑,目光落在沈念溪身上,忍不住伸手逗了逗小家伙的脸蛋,“溪溪这模样越来越俊了,瞧这大眼睛,跟廷舟兄弟一模一样。”说着又看向沈念安,“念安昨天还帮我家丫头补算术,那小账本记得比我还清楚,真是随了你,聪明!”

沈念安耳朵一红,扒拉着馒头小声说:“李小花的乘法表总背错,我教她用小石子摆,摆两次就会了。”林晚秋看着儿子害羞的样子,心里暖融融的——以前念安刚被她接回来时,还是个怕生的瘦小子,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如今却能主动帮别人补习,这变化比什么都让她欣慰。

吃过早饭,沈念安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去学堂,临走前特意把自己的小账本塞进林晚秋兜里:“妈妈,这是上周帮王奶奶喂鸡赚的五分钱,还有卖鸡蛋的两毛钱,我都记好了,等爸爸回来给他看。”林晚秋点点头,看着儿子踩着积雪的小身影消失在巷口,才和周大哥一起往作坊去。

作坊就在院西头的三间瓦房里,刚推开门,一股混合着米香、红枣甜和柴火暖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几个妇女围在大木桌旁筛米粉,手里的竹筛子摇得“沙沙”响,见林晚秋进来,都笑着打招呼:“林掌柜的来啦!”

“大家手上的活还顺吗?”林晚秋走到原料堆前,抓起一把小米仔细查看——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是周大哥凌晨去公社粮站挑的好货。她凑近闻了闻,没有半点霉味,这才放下心来,“咱们做的是给娃吃的辅食,原料上半点不能马虎,哪怕是一粒坏米都要挑出来,知道吗?”

“知道!”妇女们齐声应道,手里的动作更认真了。林晚秋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感激——沈廷舟走后,作坊全靠周大哥和刘大姐撑着,周大哥管着原料采购和运输,每天天不亮就去公社粮站排队;刘大姐带着妇女们做辅食,从筛粉到蒸煮,每一步都盯得仔细,若不是他们忠心,这摊子早乱了。

正查看着,周大哥突然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晚秋妹子,昨天我去公社送米糊,听说赵建军最近总在作坊附近转悠,还跟人打听咱们的配方。”林晚秋的心猛地一沉——赵建军的爹之前因为贪赃被抓了,没了靠山的他本该老实些,没想到还惦记着作坊。她不动声色地说:“周大哥,以后他再问,你就说配方是我家祖传的,不外传。另外,你采购原料的时候多注意点,别让人在原料上动手脚。”

“我知道了。”周大哥点点头,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医院王医生订的南瓜糊订单,要三十斤,下月初取。王医生还说,要是咱们有新的辅食品种,医院也愿意试试。”林晚秋接过纸条,心里松了口气——医院和供销社是作坊的两大客户,只要这两个渠道稳住,作坊的收入就不愁。

中午时分,林晚秋正在给沈念溪喂奶,院门口传来沈老太的声音,比平时温和了不少:“晚秋,在家吗?”林晚秋有些意外——自从沈老太和张兰和好后,就没怎么来家里闹过,今天怎么突然来了?她把沈念溪交给刘大姐抱着,起身迎出去。

只见沈老太拄着拐杖站在院里,张兰跟在身后,手里还提着一篮子红薯:“妈,您怎么来了?”林晚秋语气平淡,没有热络,也没有冷淡。

“这不是看天气冷了,给孩子们送点红薯吗?”沈老太的语气缓和了许多,目光落在沈念溪身上,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小家伙的头,“溪溪都长这么大了,上次见还是个小不点呢。”张兰也跟着说:“晚秋,之前是我们不对,总跟你闹矛盾,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衬着。”

林晚秋心里清楚,她们态度转变,一是因为赵建军没了靠山,她们没了可倚仗的人;二是因为作坊生意越来越好,想从她这儿沾点好处。但她也没戳破,只是笑着说:“谢谢妈和大嫂,快进屋暖和暖和。”

进屋后,沈老太坐了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说:“晚秋,我听说作坊最近挺忙的,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也辛苦,不然让张兰来作坊帮忙吧?她在家也没什么事,还能给你搭把手。”林晚秋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妈,作坊里的人手够了,而且做辅食需要细心,张兰嫂子性子急,怕是不太合适。不过要是嫂子愿意,以后可以帮着给作坊送送东西,我给嫂子算工钱。”

沈老太和张兰对视一眼,张兰立刻笑着说:“愿意愿意,送东西我能行!”沈老太也满意地点点头,又坐了会儿才离开。看着她们的背影,刘大姐忍不住说:“晚秋妹子,你怎么还让张兰来帮忙?她以前可没少欺负你。”

“放心吧,我有分寸。”林晚秋笑着说,“让她送东西,既不让她接触配方,也能让她有点事做,省得总琢磨着找事。而且沈老太现在态度缓和了,咱们也别把关系闹得太僵,毕竟是廷舟的家人。”

傍晚,沈念安放学回来,刚进门就递上一张纸条:“妈妈,李小花说她妈妈看到赵建军今天去了咱们作坊后面的仓库,好像在偷偷看什么。”林晚秋接过纸条,指尖微微发凉——赵建军果然没放弃,竟然盯上了仓库。她摸了摸沈念安的头:“念安做得好,以后再有这种事,记得及时告诉妈妈。”

晚饭过后,林晚秋哄睡了两个孩子,独自坐在桌边翻看账本。煤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映着她疲惫却坚定的脸庞。她打开空间,看着里面堆放整齐的物资——大米、面粉、奶粉、药品,还有一些现代的农具和种子。这些都是她的底气,可她也清楚,空间只能救急,不能长久,真正能立足的,还是自己的本事和乡亲们的支持。

忽然,院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动,林晚秋立刻警觉起来,抓起桌角的剪刀藏在身后。她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往外看,只见一个黑影在仓库门口徘徊,正是赵建军。他手里拿着一根铁丝,正试图撬仓库的锁,动作鬼鬼祟祟的。

林晚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仓库里放着刚磨好的米粉和做好的辅食,还有一些珍贵的原料,要是被赵建军偷了或者毁了,损失就大了。她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出声,而是悄悄退回屋里,点亮另一盏煤油灯,故意提高声音喊:“周大哥,你怎么又回来了?是不是落下什么东西了?”

门外的黑影明显顿了一下,紧接着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显然是逃走了。林晚秋这才松了口气,手心已经沁出了冷汗。她知道,赵建军不会就此罢休,他肯定还会想别的办法来打作坊的主意。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特意去了趟公社,找到供销社的李同志。李同志正在整理货架,见林晚秋来了,立刻笑着迎上来:“晚秋妹子,你来得正好,昨天送的红枣泥很受欢迎,好多顾客都问什么时候再进货。”

“李同志,我这次来,是想跟您商量件事。”林晚秋开门见山,“咱们之前的供货合同快到期了,我想续签,而且我这边新研发了几种辅食,比如核桃糊和小米糊,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吃,您看能不能在供销社多给我们留个柜台?”

李同志眼睛一亮:“你说的是真的?要是有新品种,肯定受欢迎!续签合同没问题,柜台也能给你留着,不过你得保证质量和供货量。”

“您放心,质量绝对没问题,供货量也能跟上。”林晚秋松了口气,有了供销社这个靠山,赵建军想动作坊就没那么容易了。她又顺便去了趟医院,跟儿科的王医生聊了聊,王医生之前就推荐过作坊的辅食,听说有新品,当即定下了一批货。

从公社回来,林晚秋路过村口,正好碰到林茉莉。林茉莉穿着一件新做的花棉袄,脸上涂着淡淡的胭脂,看见林晚秋就笑着迎上来:“表姐,听说廷舟哥走了,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怪辛苦的,要不我来帮你吧?我在家也没什么事,还能帮你带带念溪。”

林晚秋看着她虚伪的笑容,心里冷笑。这个林茉莉,以前就总想着挑拨她和沈廷舟的关系,还觊觎沈廷舟,如今沈廷舟不在,她又想打作坊的主意。“不用了,我自己能应付,麻烦表妹惦记了。”林晚秋语气疏离,说完就往前走。

林茉莉脸上的笑容僵住,看着林晚秋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阴狠。她转头看向不远处的赵建军,两人交换了个眼神——赵建军没了靠山,林茉莉也没了可倚仗的人,两人都想从林晚秋的作坊里捞点好处,如今沈廷舟不在,正是联手的好时机。

回到家,林晚秋把从公社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周大哥和刘大姐,两人都很高兴。“这下咱们就不怕赵建军了!”周大哥拍着大腿说。

“还不能掉以轻心。”林晚秋严肃地说,“赵建军和林茉莉肯定不会甘心,说不定会搞出别的名堂。周大哥,你以后晚上多去仓库看看,别让人趁机偷东西;刘大姐,作坊里的配方一定要保密,除了咱们几个核心的人,不能让别人知道,尤其是张兰,虽然让她送东西,但也别让她进作坊的操作间。”

“我们知道了。”两人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秋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理作坊,还要提防着赵建军和林茉莉的刁难,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孩子们做早饭,送念安上学,然后去作坊安排生产,中午回来给念溪喂奶,下午又去公社送订单,晚上还要哄孩子们睡觉,等孩子们睡熟了再翻看账本,常常忙到深夜。眼角的细纹不知不觉多了些,手上也磨出了新的茧子,但她的眼神却越发坚定——她要守住这个家,守住作坊,等沈廷舟平安回来。

沈念安也越来越懂事,每天放学回来就帮着喂鸡、记账,还会哄妹妹玩。有一次林晚秋忙得忘了吃饭,沈念安就把热好的馒头和咸菜端到作坊,小声说:“妈妈,你快吃吧,我已经喂过妹妹了,还帮周爷爷看了仓库。”林晚秋看着儿子懂事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所有的辛苦仿佛都烟消云散了。

这天下午,林晚秋正在作坊里检查新做的核桃糊,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争吵声。她出去一看,只见赵建军带着两个陌生男人堵在院门口,正和周大哥争执。“赵建军,你想干什么?”林晚秋走过去,冷冷地问。

赵建军双手抱胸,一副无赖的样子:“林晚秋,我听说你这作坊用的原料有问题,吃坏了人,今天我就是来讨个说法的!”他身后的两个男人也跟着起哄:“对,我们家孩子吃了你家的米糊,上吐下泻的,你必须赔偿!”

林晚秋心里清楚,这是赵建军故意找人来闹事。她不动声色地说:“我家作坊的原料都是从公社粮站进的,有票据可查,而且每一批辅食都经过严格检查,不可能有问题。你们说孩子吃坏了,有医院的诊断证明吗?要是拿不出来,就是故意造谣,我可以去公社告你们!”

赵建军没想到林晚秋这么冷静,顿时慌了神:“我……我不管,反正你得赔偿!不然我就天天来这儿闹,让你做不成生意!”

就在这时,公社的李同志和王医生突然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干部。“赵建军,你在干什么?”李同志厉声喝道,“晚秋的作坊是咱们公社重点扶持的个体户,原料和质量都经过检查,你凭什么造谣闹事?”

王医生也跟着说:“我是医院的儿科医生,最近根本没有孩子因为吃米糊上吐下泻的病例,你这是故意诬陷!”

赵建军吓得脸色发白,赶紧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林晚秋松了口气,上前握住李同志的手:“李同志,王医生,多亏你们来了,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用谢我们,我们也是听说有人在这儿闹事,特意过来看看。”李同志笑着说,“不过你也得小心点,赵建军那人记仇,肯定还会找机会捣乱的。”

送走李同志和王医生,林晚秋回到作坊,看着满地狼藉,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赵建军和林茉莉肯定还会联手对付她。但她不怕,她有空间里的物资,有懂事的孩子,有忠心的帮手,还有公社和医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她有沈廷舟临走前的承诺和自己坚韧的意志。

夜深了,林晚秋躺在床上,看着身边熟睡的两个孩子,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玉佩。窗外的寒风还在呼啸,但她的心里却暖暖的。她想起沈廷舟临走前说的话:“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她在心里默默回应:“廷舟,你放心,我会撑起这个家,守护好作坊,等你平安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