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114章 张兰无法达标,只能放弃

张兰走出“晚秋食品坊”的大门时,正午的日头正烈,晒得地面泛着白光。村口的老槐树枝叶耷拉着,连蝉鸣都透着几分慵懒,只有远处田埂上偶尔传来几声农人吆喝,衬得她脚步格外沉重。手里攥着的那两个桃酥早已凉透,油纸被汗水浸得发皱,就像她此刻乱糟糟的心绪——既懊恼自己不争气,又对那份日结五毛还管饭的活计满是不舍。

她沿着田埂慢慢走,路过王二柱家的菜园时,正好看见王二柱的媳妇在摘黄瓜。那妇人穿着新做的蓝布褂子,脸上带着笑意,见了张兰便热情招呼:“大嫂这是从作坊回来?听说你去试工了,怎么样?能留下不?”

张兰脚步一顿,脸上火辣辣的,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王二柱媳妇见她这模样,也猜了七八分,连忙打圆场:“嗨,作坊规矩严,刚开始不适应也正常。我家二柱昨天还说,晚秋同志教他怎么清点货物,连标签怎么贴都细细讲,是个实在人。你要是真想干,再去求求情,说不定还有机会。”

这话像根刺扎在张兰心上——她不是没机会,是自己不争气。揉面揉不出筋,筛芝麻漏石子,包豆沙包要么漏馅要么扁塌,连最基础的活计都做不好,哪还有脸再去求情?她勉强笑了笑,摇摇头:“不了,我手笨,干不了那精细活,别耽误人家作坊的事。”说完,不等对方再开口,便匆匆往前走。

回到家时,沈老太正坐在院子里纳鞋底,见她回来,眼睛立刻亮了,扔下针线就迎上来:“怎么样怎么样?是不是能留下了?我就说你肯定行,咱们沈家的媳妇,哪有干不好的活!”

张兰把手里的桃酥往石桌上一放,没好气地坐下:“干不好!人家不让留!”

沈老太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拿起桃酥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语气满是不信:“怎么就干不好?不就是揉面做糕点吗?你在家也没少做饭,怎么到了那儿就不行了?是不是林晚秋故意刁难你?我就知道她没安好心,见不得咱们沈家好!”

“娘!你别胡说!”张兰猛地提高声音,心里的委屈和烦躁一下子涌了上来,“人家规矩摆得明明白白,是我自己不争气!揉面要揉出能透光的膜,包馅要分毫不差,我哪样都没做到!人家李寡妇半天就能揉出十个合格的面团,我一天都揉不好一个,还有脸怪别人?”

沈老太被她吼得愣了一下,随即又皱起眉头:“那有什么难的?揉面使劲揉就是了,包馅多放少放有什么要紧?她林晚秋就是故意挑刺!你忘了她以前在咱们家受的气?现在有了点本事,就开始拿乔了!不行,我得去找她说道说道,咱们沈家的人,哪能让她这么欺负!”

说着,沈老太就要起身往作坊走。张兰连忙拉住她,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娘你别去!你去了更丢人!人家作坊里那么多乡亲都看着呢,你要是闹起来,以后咱们家在村里都抬不起头!再说,晚秋说了,只要我以后想通了好好干活,作坊还欢迎我,你要是去闹,连这点余地都没了!”

沈老太被她拽着,气呼呼地坐下,拍着大腿骂:“你就是太老实!被她几句话就唬住了!那五毛钱一天的活计,多少人抢着干,就这么没了,多可惜!以后家里开销怎么办?念安那孩子天天在作坊吃好的,你家大宝二宝连块桃酥都难得吃一次,你忍心?”

提到孩子,张兰心里更酸了。她走到里屋,看着两个孩子正围着石桌,小心翼翼地分食那两个桃酥,大宝把大的那块递给二宝,自己拿着小的,小口小口啃着,眼神里满是珍惜。见娘进来,大宝抬起头,含着桃酥含糊地说:“娘,这桃酥真好吃,比过年买的还甜。娘以后还能给我们带吗?”

张兰鼻子一酸,走过去摸了摸孩子的头,强忍着眼泪:“能,娘以后好好干活,给你们买好多好多桃酥。”可这话连她自己都不信——家里就靠沈老大在生产队挣的那点工分过日子,除去口粮,根本剩不下钱,哪有余钱买桃酥?

傍晚时分,沈老大从地里回来,听说张兰没被作坊留下,也没生气,只是叹了口气:“没留下就没留下吧,作坊的活计本就精细,你在家懒散惯了,确实不一定适应。以后好好在生产队干活,争取多挣点工分,日子总能过下去。”

张兰看着丈夫黝黑脸上的疲惫,心里更不是滋味。沈老大在生产队干的都是重活,每天累得倒头就睡,挣的工分却只够勉强糊口。要是自己能在作坊干活,每月多十五块钱收入,家里就能宽裕不少,孩子也能多吃几顿饱饭。可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

夜里,张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耳边传来丈夫和孩子均匀的呼吸声。她想起白天在作坊里看到的景象:李寡妇揉面时熟练的手法,赵老栓看烤炉时专注的眼神,王二柱搬运货物时利落的动作,还有林晚秋拿着账本仔细核对时认真的模样。他们都在为了日子好好打拼,只有自己,既怕吃苦又想占便宜,最后落得一场空。

她突然想起林晚秋说的话:“在作坊里,只有能干的人才能留下,没有特殊待遇。”以前她总觉得林晚秋是故意针对自己,现在才明白,那不是针对,是公平。人家凭本事把作坊办起来,给乡亲们提供活计,凭什么要容忍自己偷懒耍滑?要是换作自己是林晚秋,恐怕也不会留下这样的工人。

第二天一早,张兰起得格外早。她把家里的院子打扫干净,又把沈老大和孩子的衣服洗了,还特意蒸了一锅玉米饼子——以前这些活计她总是推三阻四,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等着沈老太来做。沈老太起来看到,惊讶地问:“你今天怎么这么勤快?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张兰没说话,只是把玉米饼子端上桌,给每个孩子夹了一块:“快吃,吃完上学去。”

送孩子上学回来的路上,张兰正好遇到去作坊的李寡妇。李寡妇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作坊带的新鲜蔬菜,见了张兰便笑着说:“大嫂早啊,昨天听晚秋同志说你没留下,别往心里去。要是你想学揉面,我可以教你,等你练熟了,再去试试说不定就行。”

张兰看着李寡妇真诚的眼神,心里一暖,眼眶瞬间红了。她哽咽着说:“谢谢你,妹子。我以前太懒了,以后我好好练,等练好了,再去麻烦晚秋同志。”

李寡妇笑着点头:“这就对了!咱们女人家,靠自己双手挣钱才硬气。你放心,只要你肯学,我肯定好好教你。”

看着李寡妇远去的背影,张兰心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她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改掉偷懒的毛病,好好学手艺,等有机会了,再去“晚秋食品坊”试试——不为别的,就为了能给孩子买上想吃的桃酥,为了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起来。

而此时的“晚秋食品坊”里,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林晚秋正在制作间教乡亲们做新研发的桂花糕,案板上摆放着新鲜的桂花和磨好的糯米粉,甜香弥漫在空气中。沈廷舟则在院子里核对县食品厂的订单,时不时抬头看向制作间,眼神里满是温柔。

念安背着小书包,坐在记账桌前,认真地记录着今天的原材料用量。看到林晚秋走出来,他立刻举起账本:“娘,今天用了五十斤面粉,十斤芝麻,还有五斤桂花,都记清楚了!”

林晚秋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咱们念安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对了,刚才李寡妇说张兰想跟着她学揉面,你觉得咱们以后还能给张兰一次机会吗?”

念安想了想,认真地说:“娘,沈大嫂以前是不好,可要是她真的改了,愿意好好干活,咱们就给她一次机会吧。老师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大人也一样。”

林晚秋点点头:“咱们念安说得对。只要她真的能改掉偷懒的毛病,愿意踏实干活,作坊随时欢迎她。不过,规矩还是要守的,不能因为她是大嫂就特殊。”

沈廷舟走过来,握住林晚秋的手:“你做得对。做人要给人机会,但做事不能没有规矩。咱们作坊要想长久,就得一碗水端平,让踏实干活的人有奔头,让想混日子的人没机会。”

阳光渐渐升高,洒在“晚秋食品坊”的牌匾上,烫金的大字熠熠生辉。林晚秋看着眼前忙碌的乡亲们,心里满是欣慰——作坊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收入,还让大家看到了好好生活的希望。而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比如沈家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琐事,比如沈老太时不时的刁难,但只要她和沈廷舟携手同心,守好规矩,就一定能护住这个小家,护住作坊里的乡亲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几天后,村里有人传来消息,说沈老太最近总说心口疼,还吃不下饭,沈老大想请个大夫来看看,又怕花钱。林晚秋听了,只是淡淡点了点头——按村里的规矩,子女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她和沈廷舟自然不会例外,但也绝不会像以前那样,被沈老太拿捏着付出额外的东西。该给的粮食和医药费,她一分不会少;但想借着生病占便宜,或者再像以前那样磋磨她,那是绝不可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