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就怀双胞胎,看吾儿登科! > 第27章 逛县城

开局就怀双胞胎,看吾儿登科! 第27章 逛县城

作者:冰之舞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5:11:07

“棉花贵估计也是暂时的,新朝刚立,百姓都是刚刚从饥寒交迫中过来的。

朝廷分到土地后,大家一心都只想种粮食填饱肚子,就连我们也一样。

谁会注意到棉花的价钱啊!又有几个人会想着不种粮食种棉花啊!

等再过两年,朝廷稳定了,百姓也缓过来了,才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种棉花。

大家也都不是傻子,知道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只是现在大家被饿怕了,比起赚钱,更加希望的是家里堆满粮食。”

宋书宴赞同的点点头,他到底是在外面混大的,见识眼光还是有的,一听棉花那高昂的价钱,心里就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今年我们还是种六十亩小麦吧!至于油菜籽就不种了,来年春天种棉花。反正今年榨的素油多,明年也不需要榨油了。

种油菜是为了卖钱,棉花也是为了卖钱,既然都是卖钱,种棉花跟种菜籽没区别。”

“那我们去看看县城有没有卖棉花种子的,往返一趟县城可真不容易。”

从金秋村来一趟县城,走路来回五个时辰,就算是赶牛车来回也要四个时辰。

宋书宴这一次带媳妇孩子来县城游玩,是要在县城住一晚的,这才有时间逛街。

“好啊!”

还别说县城大点东西确实是要齐全一些,顾青荷之前想买的做菜香料孜然,在镇上怎么都买不到,但是来县城后一下子就买到了。

同时他们还买到了棉花种子,就是价钱有点贵,四十亩的种子花了十贯钱。只要明年能种出来,他们这笔钱花的就值得。

回家时,顾青荷还买了十双鞋底子,全都是两厘米最厚的那种,里面全是用布料一针一线纳的,一双鞋底子要两百文。

这十双鞋底子都是给男人穿的,其中八双她买的都是宋家父子的脚码,另外两双是给她爹的。

他们三个都是干体力活的大男人,平时走路多,有一双厚鞋子穿着能舒服很多。

至于她自己的鞋子,就做普通的绣花鞋就够了,鞋底也不用太厚,她不也怎么出门。

平时去镇上县城也不走路,都坐牛车。在村子里平时去的最多的地方也就是村里的后山,她不常上山也不费鞋子。

除了这些东西外,他们还带回了两坛子酒,割了二十斤猪肉,买了十斤红糖,一大包香料,以及五份点心回去。

再加上在县城的吃住,顾青荷他们这一趟出门还真是花了不少铜钱。

“夫君这钱可真是不经花,咱们明明也没买多少东西,就棉花布料,这一趟出来都花二十八贯钱了。”

“棉花种子那十贯钱不算,衣裳布料也该买,今年买了明年咱家自己种了棉花,在卖出去把买布料棉花的钱赚回来了就是了。”

宋书宴一边赶着牛车一边安慰着妻子,被宋书宴这样温柔的着安慰着。

顾青荷心里暖洋洋的,其实她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用钱之后心里难免有些后悔难过。

这种习惯她前世就有了,每次双十一打折的时候,她觉得这样该买那样也该买。

然后就买了一堆东西,用了一大笔钱后,又后悔了心里总要难受半天的。

十五斤的棉花,顾青荷做了两床六斤的棉被,看似有些薄,但跟之前的棉被叠在一起盖就足够了。

剩下的三斤棉花,她做了三件新棉衣,家里人一人一件,剩下的一点棉花给石头宝宝做了两件套棉衣,衣服做的很大,石头今年穿后明年还能在穿一年。

等顾青荷慢慢悠悠的在家里把棉被棉袄做好后,秋收也已经开始了。

因为要收割晚稻、玉米、高粱、红薯需要人手,镇上的王寡妇她们又来了。

这一次她们忙了三十七天,就已经把粮食全部收回来了。当然收完粮食后,她们也没立刻离开,被顾青荷安排剥玉米粒去了。

去年他们一家三口搓玉米粒,搓了好几个月,手上的皮都掉了几层,疼的她夜夜都睡不着,今年有短工在她就不想手搓。

主要还是家里的水稻不多,玉米也比较好收,再加上收完粮食后,水田就空着了,而玉米地还需要用牛深耕过后才能种小麦。

种小麦可比种水稻简单多了,只要把种子均匀的撒在里面就行了,只是撒之前还要撒一遍农家肥,把地给养一养。

收完玉米后地里的秸秆有些多,自己家不管是喂牛还是当成柴火烧都烧不完。

宋老爹干脆把其中一大半留在地里就地焚烧了,正好把地里的虫子杂草种子也给烧一遍。

七十亩玉米地,今年秋收收获了二百二十石玉米,这些玉米还是那七位妇人帮忙搓的玉米粒,整整搓了十几天才搓完。

临走时,顾青荷又给她们结算了这五十天的工钱,也就是一人五百斤的玉米,七人带走了二十九石的玉米粒。

由于粮食过重,几人不好拿,宋爹还好心的架着牛车,帮她们把玉米给运回了家里。

五百斤的玉米,省着点吃,足够一家人吃上小半年了,更何况这七人中间,还有一对母女,一对婆媳本来就是一家的。

家里的玉米还剩下191石,宋老爹卖了150石,其余的玉米留在家里养猪养鸡。

今年的玉米价格跟去年比,一点也没变,还是二百四十文一石,一百五十石玉米卖了三十六贯钱,价钱相当便宜。

晚稻比早稻收成还要好一些,六十亩收获了128石,价钱也比早稻高70文。

晚稻的价格,齐老板给的是620文一石,比夏收的小麦都还要高三十文钱。

晚稻宋家只留了28石,大约三千多斤稻谷,卖了100石稻谷,挣了62贯钱。

家里收获的十五亩红薯,五亩豆子全都没卖,留在家里养牲畜。

去年换的红薯粉条还剩不少,顾青荷今年也不打算在换了,只把一半的红薯切片晒干了,另一半储存在窖里就不管了。

黄豆是喂牛的好饲料,不管是租的牛还是自家的牛都要吃,自然是没有卖的道理,再说了,她家今年也只种了五亩。

不过每亩的收成比去年好多了,毕竟去年是直接在荒地上种的,而今年不仅耕地了,还施了不少农家肥在里面。

每亩豆子都将近三百斤,五亩收了一千四百斤,甚至不比去年少多少了。

最后收回来的粮食是高粱,十亩高粱地收了3200斤高粱,顾青荷不喜欢吃高粱米,宋家父子同样也不喜欢吃高粱。

因此家中只留下了一百斤高粱后,剩余的3100斤高粱都拿来酿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