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 第96章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第96章

作者:韬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31

32

曹操未理会二人的唇枪舌剑,转向李牧笑道:“显谋,且为孤引荐这两位俊杰。你这不举不问的规矩该改改了,如此人才怎不早些举荐?”

李牧轻摇羽扇,从容应答:“明公,我对二人所知亦有限。”

“士林之中常有相互轻视之风,尤其学艺不精者,最喜妄加评议。”

“真勇者看似怯懦,大智者状若愚钝,至贵者不假冠冕而显荣,至仁者无需导引得长寿。”

“庞统少时便思常人所未思,在同侪眼中自然显得木讷。”

“以庞统如今才学,若委以治中、别驾之职,不过初展骥足罢了。”

曹操讶然:“显谋对庞统竟如此推崇!虽是襄阳士子,断不可让刘表得了便宜。那诸葛亮又如何?”

李牧望向阶下那位虽年仅十六,却气度不凡的诸葛亮,含笑说道:“诸葛亮本为琅琊人士,因避战祸徙居荆州。”

“明公若欲收授门徒,此子堪称上选。”

此言一出,不仅曹操震惊,荀彧等人亦纷纷侧目。

“显谋,你对这诸葛亮是否过誉了?”荀彧难掩惊诧。

让曹操收为 ?

须知曹操在许劭口中乃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论权谋机变,军政胆略,皆属当世顶尖!

既能聚才,又善用人,自身更是才华超群!

若诸葛亮可为曹操 ,岂非意味着此子具有与曹 肩的潜质?

为臣可拜相,

为君可称王。

“有趣!”曹操凝视着诸葛亮,非但未因评价而生忌惮,反生爱才之心。

曹操对自身能力极为自信,却觉诸子皆不及己。

长子曹昂虽孝顺肖己,却因太过相似而显得平庸——

恰如缩略版的曹操,样样皆通却样样不精。

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丕仅得其沉稳内敛,曹彰只承袭了勇武,曹植除却文采斐然外未见所长。

曹操的子侄辈,竟无一人堪当大任!

然而,若得一位得意门生,局面便大不相同。

这乱世之中,门生与子嗣的地位本就不相上下。

若非如此,何来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之说?

利益,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

郭嘉与戏志才相视一眼,目光落在下方的诸葛亮身上,难掩惊异。

若未记错,此子诸葛亮,可是显谋评价最高之人。戏志才眼中闪过一丝热切,此人必须入军师学院!纵有天资,未经雕琢终是璞玉。趁其未成大器,我定要过过为人师表的瘾。

郭嘉嗤之以鼻:志才,你就这点志向?按显谋之策,真才实学者可直接入军师掾为散吏,何须久留学院?庞统之辈需经磨砺,军师学院岂是历练之地?

必是军师掾无疑!

同理,诸葛亮亦当归于军师掾。

想来便令人畅快,两大奇才尽归我郭奉孝麾下,日后即便高卧军师掾,政务亦无碍矣。

戏志才一怔,忽而笑道:奉孝,我藏有十年陈酿......

郭嘉挪了挪身子:莫要妄想,你十年前埋的酒,我五年前便已饮尽。

郭——奉——孝!戏志才双目圆睁。

台下。

四人的论战渐分高下。

三位天纵之才轮番上阵,郑玄终难招架。

后生可畏!

郑玄向杨修、庞统与诸葛亮拱手致意。

此战,老夫心悦诚服。

这天下,终是尔等年轻人的。

郑玄望向工部石碑:匠人即工人,工人敢为天下先:兼天下、爱众生,赴汤火、蹈利刃。世道已变,对匠人之偏见,当休矣。

周遭千名士子目睹这场激辩,见郑玄败阵后竟有此感慨,皆默然不语。

郑玄正欲离去,工部侍郎靳文捧一木盒上前:康成先生,此乃工部薄礼,望笑纳。

郑玄讶然:工部之礼?老夫可不收俗物。

靳文笑道:康成先生非常人,工部岂赠俗物?不妨当众一观,也让各郡士子见识工部诚意!

茶楼上,曹操骤然起身。

荀彧等人纷纷起身。

曹操目光投向李牧:“显谋,可是成品已备?”

李牧轻摇折扇:“若无实物,工部岂敢妄言?”

郑玄缓缓开启木盒,瞳孔骤然收缩,双手微微发颤:“此物竟是——”

靳文上前解释:“康成公乃当世大儒,工部特辑录先生所注《周礼》《仪礼》《礼记》,以蔡中郎熹平石经字体精印成册。”

郑玄抚过书页上光洁的纸张与工整字迹,难以置信地拭目:“此真工部所制?”

“注解或有疏漏。”靳文拱手道,“若先生愿留许都勘误,工部承诺月内各印五百册,供先生馈赠天下士人。”

“千五百册?”郑玄震惊道,“岂非虚言?”

靳文朗声笑道:“若无实绩,工部岂敢在碑文刻匠人敢为天下先?又怎配列二十四国士之名?”

“马钧改良造纸、活字与织绫机,月产五匹绫,堪称国士!”

他当众详解新术,提议由工部承印郑玄注疏,低价售予士子。场中千余学子闻言哗然,昔日对匠户的轻蔑尽化乌有。

【四更毕】

“谚云:千金之子不罹刑戮。故天下趋利若鹜,王侯尚忧贫匮,况庶民乎?”

“慕权者逐权,好名者求名,贪财者聚财。但使君王解民倒悬,江山自当永固。”

李牧折扇轻扬,鹤鸣九皋图的扇面仿佛划破天际,将混沌苍穹撕裂,晨曦般的光芒洒落大地。

明公,工部造物的利益分配就交由诸位了。

话音未落,李牧已翩然离去,全然不顾仍在沉思的众人。于他而言,功名利禄皆是浮云,逍遥自在方为人生至乐。家中富足,何必为虚名所累?

郭嘉望着李牧远去的背影,不禁感叹:显谋当真洒脱,来去如风,片叶不沾身啊。

戏志才嗤笑一声:奉孝若想清闲,不如留在军师掾,这两个奇才就归军师学院了。

郭嘉习惯性去摸酒葫芦,却被荀彧冰冷的眼神制止,只得讪讪道:文若莫急,我只是闻闻,这酒味都存了半年了。

曹操注视着台下争相赞美工部的士子们,心知他们不过是为郑玄的注疏而来。即便日后会抱怨匠人扬名,却仍会享受着印刷书籍的便利。

这已足够。士子们的非议阻挡不了工部造物对旧制的冲击。他们终将在不合流的呼喊中,诚实地赞叹纸质书籍的妙处。

只要利益得当,这些士子自会效命。真伪虚实之间,往往能出奇制胜。当许都士子云集,河北士人岂能不动心?昔日韩馥为冀州之利软禁袁绍,这些士人与加钱居士何异?

清泉小筑前,诸葛亮与庞统再度联袂而至。此番二人未持拜帖——经与郑玄论辩扬名后,他们本身就是最好的名刺。

开门的仍是先前那位侍女,见是二人便侧身相迎:公子已在竹林备宴相候,二位先生请。

诸葛亮含笑问道:这次不问我们要拜帖了?

侍女从容答道:《尚书》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亦言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二位先生皆当世俊杰,既能参透公子深意,又能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便是最上乘的拜帖。

诸葛亮面露讶色:昔闻康成先生府中婢女皆通《毛诗》,一婢受责跪于阶前,同伴戏问胡为乎泥中,受责者即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不想清泉小筑的侍女,竟也这般博学。

庞统抚掌笑道:如此说来,今日我兄弟更当拜会这位高人了!

侍女浅笑盈盈,仪态端庄地将二人引入竹林深处。

竹影婆娑间,蔡文姬正抚弄琴弦,清音袅袅。李牧负手而立,对林静思,一派隐逸高士风范。

公子,庞先生与诸葛先生到了。侍女轻声禀报,生怕惊扰了李牧的沉思。

微风送来淡淡幽香,侍女不由屏息垂首,唯恐失了礼数。

且在一旁候着。李牧温声吩咐。

侍女应声退至一侧。

南阳诸葛亮。

襄阳庞统。

拜见先生!

见李牧转身,二人上前一步,齐声见礼。

李牧还礼道:二位请坐。

待二人入座,侍女便为诸葛亮与庞统各奉上一盏清茶。

这是......茶?

看着杯中澄澈的茶汤,二人眼中闪过诧异之色。

竟是茶而非酒。

这与寻常拜访名士的礼数大不相同。

李牧展扇轻笑:酒虽佳酿,却易醉人;此茶乃闲暇时亲手炒制,清心明目,在许都倒是少见,二位不妨品尝。

诸葛亮与庞统相视一眼。

茶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但如此品饮却是头一遭。

果然别具一格,未曾想茶还能这般饮用。

先生真乃奇人,这般饮法,可谓当世独创了。

二人暗自赞叹。

正如李牧所言:酒能乱性,茶可清心。

惊叹之余,诸葛亮拱手问道:先生真乃雅士!敢问先生尊讳?

虽在许都多时,诸葛亮与庞统始终未能打探到李牧的名号。只闻许都百姓皆道清泉小筑有位性情孤僻的隐士,自称清泉居士,深居简出,不喜交游。此外便是郊外初遇时,李牧虽未明言却默认的蔡邕女婿身份。

许都的百姓若被问及蔡邕的女婿是何人,大多茫然不知。

因李牧之故,蔡文姬并未获得洛阳才女的称号,甚至许多人都不知晓蔡邕还有位名叫蔡文姬的女儿。

兖州的文人雅士,则误以为诸葛亮与庞统打听的是泰山羊衜与蔡邕之女蔡贞姬。

在许都盘桓半月有余,诸葛亮和庞统始终未能探得有价值的信息。

李牧淡然一笑:你们既能揣测我的用意,前去与反对工部的士子辩论,却猜不透我的身份,倒是耐人寻味。

诸葛亮与庞统闻言一怔,异口同声道:阁下莫非是工部尚书李牧?

李牧颔首:工部尚书不过虚职,正如清泉居士这个名号,皆为掩人耳目之用。

我真正的身份,是司空帐下谋士,专司运筹帷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