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 第93章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第93章

作者:韬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31

29

小乔恍然大悟,望向大乔:“原来如此!姐姐,看来不只我一人半知半解,你不也是吗?还用这话来取笑我。”

大乔面颊泛红,向蔡文姬行礼:“多谢文姬姐姐指点,是妹妹误解了圣人之言。”

蔡文姬微笑说道:“其实我从前也与妹妹理解相同,是李郎告知于我。以讹传讹,如同儿戏,理解先贤的言论,不可一开始就去读后世儒生的注解。”

“因为他们的注解,或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我们若先读错误的注解,再去理解先贤的话,又怎能正确领悟呢?”

“倘若孔子真是一个轻视女子的人,那他的其他言论,大多便与这句话相矛盾了。”

小乔拍手笑道:“难怪如此,公子连庖厨之术都会,想必是真正理解了先贤的话。”

听到小乔的回答,蔡文姬不禁扶额。

白费口舌了!

蔡文姬与乔家姐妹的对话,李牧只是静静聆听,并未出言干涉。

尤其是小乔,她的思路显然与蔡文姬和大乔不在同一层面,看似懂了,又似乎没懂。

“好了,来尝尝吧!”

李牧将野味用竹签串好,分给蔡文姬和乔家姐妹。

闻到香气,小乔也顾不得矜持了。

四人之中,小乔年纪最小,也最不愿受礼法约束。

一高兴,便将自幼所学的礼仪抛之脑后。

大乔则显得拘谨,连吃东西也只是轻启朱唇,咬了一点点肉丝。

但很快,她察觉到了异样。

因为连蔡文姬都没有矜持,一边吃一边还将手中的野味递到李牧嘴边。

这在大乔看来,简直难以理解!

见大乔面露惊讶,蔡文姬不由得脸颊微红。

平日与李牧相处惯了,忘了今日乔家姐妹也在场。

“大乔妹妹,不必拘束,你看他们都离得很远了。”蔡文姬指了指远处的护卫、侍女和伙夫等人,他们早已退到五十米开外。

大乔对这种表面优雅实则吃不饱的宴席并无好感。

菜凉了,肉也冷了。

她悄悄瞥了眼李牧,索性放下矜持,痛快地吃起来。

乔家姐妹难得如此尽兴。

以往在父亲桥蕤的严格管教下,她们必须恪守闺秀礼仪,连食不言寝不语这类规矩都得遵守。

这些繁文缛节,在李牧看来不过是无谓的束缚。

蔡文姬起初也是如此,如今只在人前维持端庄,私下则随心所欲。

饭后,蔡文姬提议合奏一曲。

大小乔欣然应允。

仆人将琴筝搬至草地,蔡文姬起调,《雅风疏狂》的旋律悠然响起。

琴弦、轻鼓、竹笛交织,曲调激昂,连不懂音律的仆从都听得入迷。

田间劳作的农夫也觉疲惫消散,心潮澎湃。

曲声引来路人驻足,出游的士子也循声而至。

一曲终了,掌声雷动。

人群中,两名气质出众的士子格外醒目。

左侧之人赞叹:“许都郊外竟有如此雅乐,虽是女子合奏,但谱曲者必非寻常。”

右侧之人目光落向摇扇的李牧:“定是此人。”

“师兄何以断定?”

“庐江周瑜精通音律,闻曲有误必顾,故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此曲新颖,而此人以扇为节,若非谱曲者,岂能如此娴熟?”

左侧士子笑道:“师兄高见。此人通晓音律,亦懂兵法,既遇之,岂可错过?”

右侧之人点头:“然不知其名,如何拜会?”

左侧士子朗笑:“何须拜帖!”

左侧的士子缓步而出,一字一顿地吟唱着走向场中。

踏出齐都门,远眺荡阴地。

荒野三坟立,形貌皆相似。

借问墓中人,田疆古冶子。

神力摧南山,威能裂地维。

忽遭谗言陷,双桃诛三士。

何人设此局?齐相晏婴计。

这突如其来的吟唱令四座皆惊,围观士子们纷纷侧目。

何处来的狂徒,竟在此吟丧曲!

韵律全无,粗鄙不堪!

正逢雅集,偏遇这等扫兴之人。

面对斥责,吟唱者恍若未闻,径自来到李牧面前执礼。

南阳草民诸葛亮,慕先生雅乐,特来拜会。

未请教先生高姓大名,故以狂歌相扰,望乞海涵。

这番言辞更激起众怒。

布衣之徒,也敢惊扰高士!

拜谒贤者岂有不递名帖之理?

以丧歌哗众取宠,果然粗鄙!

诸葛亮神色自若,眼中偶现轻蔑之色。

蔡文姬以目示意李牧,李牧摆手起身还礼。

此乃乐府古调,楚地相和歌。李牧轻摇折扇,梁甫吟本为葬曲,然卿所作已脱其窠臼。

借古讽今,咏齐景公听晏婴计,以二桃除三士旧事。

实为哀时之作,叹贤士枉死,如闻黄鸟悲鸣。

妙哉!

诸葛亮神色震动,再拜道:先生明鉴,亮心服口服!

周遭议论声渐息,有人喃喃:丧歌竟能如此作?

士无罪而诛,君子痛之。是我见识短了。

南阳平民诸葛亮,此人竟只是一介布衣?

可有人识得这位先生?许都何时出了这号人物?

莫非是新迁来的?近日许都名士云集,听闻连郑玄都到了。

肃静,且细听。

......

李牧合起折扇,语调忽转:但你扰了我的雅兴,不可不罚。琴、鼓、笛任选其一!

诸葛亮朗声笑道:先生所言极是,亮甘愿受罚!

蔡文姬见诸葛亮近前,起身让座。

诸葛亮目光触及席间古琴,眸中闪过讶色,脱口问道:此琴从何而来?

蔡文姬瞥向李牧,低语:乃家父亲手所制。

诸葛亮会意,如对至宝般谨慎落座。

良久。

他深吸一气,指尖拨动琴弦。

昆山玉碎凤凰鸣,芙蓉泣露香兰绽。

琴音令四座士子尽皆失色。

这...这南阳布衣竟有如此琴艺?

习琴廿载,不及此人十之一二。

是我眼拙了,此人绝非寻常布衣。

南阳诸葛亮,莫非是琅琊诸葛氏子弟?

倒是这位先生更令人称奇,怎知诸葛亮通晓琴艺?

今日得见,方知天下英才何其多也!

......

曲终时,诸葛亮恋恋不舍地凝视古琴,再深吸一气,目 归清明。

起身向蔡文姬郑重行礼:不知是蔡公后人,亮斗胆献丑了!

蔡公?

众人面面相觑。

诸葛亮所言蔡公是何人?

莫不是已故的蔡邕?

他分明说的是蔡公后人,莫非是其女?

这位先生竟是蔡邕之婿?

难怪琴艺超群,必得蔡公真传。

且慢断言,安知不是诸葛亮妄加揣测?

......

李牧轻摇折扇,饶有兴味:哦?你是如何知晓的?

诸葛亮正色道:“昔日叔父诸葛玄曾言,蔡邕避祸吴越之际,于火中救出一截音色奇特的梧桐残木。”

“蔡邕依其形制,斫成七弦琴,音韵绝佳。”

“因琴尾焦痕未褪,故取名‘焦尾’。叔父当年亦有幸亲见蔡邕抚琴。”

“初见这琴时,我便有所猜测,试弹后更确信无疑。”

“当世能奏出此等清音的,唯有吴越流传的焦尾琴!”

李牧朗声笑道:“南阳诸葛亮,果然名不虚传。若得闲暇,可至许都清泉小筑一叙。”

诸葛亮欣然应道:“承蒙先生相邀,岂敢推辞?只是亮此行尚有师兄相伴,不知可否同往?”

李牧目光掠过人群中气度不凡的士子,颔首道:“无妨。”

诸葛亮再施一礼:“如此,亮便不扰先生雅兴了。”

虽未通姓名,但诸葛亮何等敏锐?

众目睽睽之下,李牧以“清泉小筑”相邀,又默许蔡邕女婿身份,已是诚意十足。

“师弟好机缘,竟是焦尾琴!”那风采卓然的士子,正是庞统。

史料载庞统“雅气晔晔”,杨戏更在《季汉辅臣赞》中称其“军师美至”。

虽赞词难免修饰,但以杨戏耿介之性,断不会违心夸赞。

昔年庞统未仕时,便得顾邵、陆绩等江东名士推崇,司马徽更誉之为“南州士之冠冕”。

诸葛亮笑答:“师兄莫急,我已为你求得同往之机。”

庞统挑眉:“拜帖如何落款?总不能写‘蔡邕女婿’吧?”

诸葛亮轻笑道:“先生不言,想必是不愿惊动此地士人。欲知详情何难?径直前往清泉小筑问询门人便是。

二人谈笑之际。

李牧已揽着蔡文姬再度上马,朝许都方向归去。

虽是春日游赏,然郊野条件简陋,李牧终究不会真的夜宿荒郊。

郎君今日竟对那诸葛亮青眼有加,着实令妾身意外。蔡文姬倚在李牧怀中轻语。若是寻常书生,莫说触碰焦尾琴,早被持枪骑士驱赶了。这诸葛亮狂歌扰兴,李牧非但不恼,反允其抚琴,更邀其赴清泉小筑做客。

这些年何曾见李牧主动邀约士子?便是郭嘉这等人物,也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

南州有奇士,既遇之,自当一晤。李牧随口应道。

蔡文姬见其不欲多言,便不再追问。确如她所言,李牧今日之举迥异往常。

然李牧所思所虑,实非寻常结交之事。那诸葛亮可是能助刘备在绝境中开辟三分天下的奇才!若非关羽遭遇曹孙联军合围,兼之荆州内乱,隆中对几乎功成。

世人多谓留关羽守荆州乃失策,却不知当时除云长外,更有何人能逼得曹操几欲迁都?

李牧本不会主动寻访诸葛亮,此等热脸贴冷之事非其所愿。但若对方自投门下,岂有拒之之理?

军师学院尚缺良才,既有明珠送上门来,岂能暴殄天物?

甫至清泉小筑,便见郭嘉与戏志才已在门前等候。

显谋果真携美春游去了。郭嘉忿然道,我等劳心劳力,他却逍遥快活,着实气人。

戏志才嗤笑:你家中尚有 ,我尚孑然一身呢。

郭嘉挑眉:要不我告知文若,就说你思娶了?

休要添乱!戏志才瞪眼,我方才以调养为由拒了文若说媒。张仲景言明,至多三年,我又可去勾栏听曲,娶什么荀氏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