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 第75章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第75章

作者:韬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31

11

今陈登此来,恰解此困!

祢衡沉吟道:“元龙兄,臧霸可信否?”

退袁术仅能使兵入徐州,却无伐吕之名。

陈登之计,需臧霸佯装反吕。

臧霸一反,吕布必伐,刘备便可趁机出兵。

如此,刘备仅以助臧抗吕之名入徐。

虽名分稍显牵强,却已足够。

陈登笃定道:“纵臧霸首鼠两端亦无妨。泰山寇中昌豨早怀异心,若许以东海太守之位,其必反!”

“昌豨若反,吕布岂会视作一人之叛?”

糜竺、孙乾忆及昔日与昌豨之约。

“主公,昌豨素有反意,元龙此计可行。”糜竺虽厌昌豨,却以大局为重。

刘备转视田豫、祢衡。

二人商议片刻,决意行险。

“主公,若能得徐州,自是上策。”田豫肃然道:“纵有差池,亦可退守青州,另作图谋。”

刘备见众人皆赞同此计,不由豪情顿生:甚善!便依此策行事。当年吕布强占徐州,今日我重夺故地,也算不负陶谦公临终所托了。

......

琅琊郡内,臧霸神色变幻不定。

陈登巧舌如簧,终是说服臧霸相助刘备。前番徐州战事,臧霸与泰山诸将因郑玄之故未曾出兵,然曹操迎天子定都许昌后,仍予众人封赏。

虽吕布主政徐州,臧霸等人据守琅琊、东海二郡,双方倒也相安无事。然臧霸心知,这般平静终难长久。若不放弃东海郡,终是吕布心头之刺。

陈登正是据此,为臧霸剖析吕布、刘备执掌徐州之利弊。天下大势变幻,欲以一郡之地自立根本无望。即便眼下能与吕布共治徐州,来日强者愈强,岂容臧霸独霸琅琊?

臧霸必须抉择!

可就在应下陈登之计后,李牧密信忽至。信中字字惊心,核心不过十字:助刘备得徐州,尔死我生。更令人骇然的是,李牧竟列出五条刘备取徐之策,陈登之计赫然在列。

陈登自以为妙计必成,李牧却信手拈来五策。此无异明示:破尔等之计,易如反掌。

上回李牧亲临许愿,此番仅遣使送信,连 都省去,直截威胁。这般态度剧变,方令臧霸胆寒。

仲台,你也参详参详。臧霸将密信递与孙观。

如今泰山诸将内斗不休,昌豨已径赴东海郡,吴敦、尹礼虽未明言,亦对利禄分配多有不满。臧霸唯一可托付者,唯孙观而已。

孙观览信亦惊:宣高欲听真言还是虚辞?

臧霸苦笑:你我之间,何须虚与委蛇?

孙观正色道:实话便是——李牧,非我等能敌!此言虽未明示,其意已昭然若揭。

昔日曹操仅据兖州之时,李牧尚愿以游说之策对待臧霸。

而今曹操坐拥兖州、豫州、关中三地,更将天子迎至许都,官拜司空,权势滔天。

时移世易,李牧对臧霸已不屑于游说,仅以一纸书信令其抉择,已是莫大礼遇。

吴敦、尹礼立场暧昧,唯昌豨必不相从。臧霸沉声道,若欲不与李牧为敌,唯有除去昌豨!

孙观冷笑道:昌豨自取 ,与臧帅何干?前番因郑玄之事,我等虽无过失亦无功勋。此番正可立下大功!

至于吴敦、尹礼二人对臧帅不满,多半受昌豨蛊惑。只要铲除昌豨,二人自当归心。

臧霸深吸一口气:得仲台相助,我心甚安。刘备绝非李牧敌手,连计谋都被李牧识破,如何抗衡?

......

曹操亲率大军沿颍水南下,兵临汝阴。

正欲继续进军,忽报孙策遣使求见。

孙策使者?曹操闻言失笑,当年讨董之时,十八路诸侯唯孙文台与孤敢战董卓。可惜孙坚为玉玺所惑,终殁于江夏。

然闻孙策始终效力袁术,替其攻取陆康、刘繇,如今镇守庐江。莫非是来下战书?

荀攸目光如炬:未必是战书。

曹操会意大笑:此言有理!袁术倒行逆施,孙文台之子当不至愚昧至此。传使者觐见。

片刻后,一魁梧儒生昂然而入。

庐江太守孙策麾下鲁肃,拜见司空!

曹操见其形貌奇特,不由暗自称奇:鲁肃,孙策遣汝前来,可是下战书?

鲁肃从容应答:司空明鉴!袁术僭越称帝,人神共愤。孙太守乃破虏将军之后,世受汉恩,岂会依附逆贼!

曹操目光骤冷,威压骤现:孙策既不愿附逆,何不直取寿春?

这凛然气势令鲁肃气息微滞,但他很快恢复如常:非孙太守不愿进兵,实因江东局势复杂。若攻寿春,丹阳袁胤必袭庐江,断我归路。

孙太守自认才略不及司空,兵锋难敌虎豹雄师,愿为司空攻取丹阳,断袁术退路!

孙策麾下果然有能人!

曹操没有立即回应,只是轻捻胡须,权衡着其中利害。

帐内渐渐安静下来。

荀攸忽然开口:鲁肃,若明公出兵寿春,袁术必从徐州撤军,吕布可直接从下邳出兵吴郡截断其退路,何必借助孙策之力?

鲁肃心头一震。

这正是他和周瑜最担心的局面。

要让孙策在江东立足,就必须向曹操证明其价值。

曹操饶有兴致地看向鲁肃,等待他的回应。

鲁肃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吕布乃豺狼之辈,若让其占据徐扬二州,危害更甚袁术。司空既有驱虎吞狼之策,何不再养一虎,使二虎相争?

孙太守虽在袁术帐下,却一直仰慕司空。当年讨董之时,唯有司空与孙破虏将军敢与董卓正面交锋。

江东六郡宗贼盘踞,孙太守可为司空扫平内患,牵制吕布。司空居中调度,则徐扬二州可保无虞。

鲁肃暗自紧张。

这个理由其实并不充分。

因为曹操未必需要孙策这头江东猛虎。

荀攸不再言语。

曹操眼中却闪过兴奋之色:鲁肃,可愿入朝为官?

鲁肃迟疑道:在下乡野之人,恐难胜任......

曹操挥手打断:我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就这么定了!我会奏请天子,让孙策承袭其父破虏将军之职,征讨江东。

你回去转告孙策,然后便来我帐下听用。

待你归来时,破虏将军印绶自会送至庐江。

鲁肃一时愕然。

自己本是来当说客的,怎会如此?

曹操不再多言,示意典韦送客。

鲁肃只得返回庐江与孙策、周瑜商议。

待鲁肃离去,曹操问荀攸:公达以为此人如何?

荀攸简练答道:当世英才!

曹操大笑:正合我意!让他入朝为官,孙策身边就少了个谋士。虽然养虎为患,但江东宗贼林立,若我亲自出兵,不仅耗费兵力,更会引发宗贼仇视。

这些宗贼如同群狼,即便除掉头狼,也会被其他恶狼记恨,不利于平定江东。

“若得孙策这头猛虎替我们撕咬群狼,那些宗贼必然对孙策恨入骨髓,届时我再施以怀柔之策,江东必能平定!”

荀攸恭敬行礼:“主公英明神武!”

曹操抚须而笑:“兵法云:攻心为上,正是这个道理。”

稍作停顿,曹操又问:“公达,小沛可有新消息?”

荀攸立即答道:“桥蕤率军逼近小沛,却始终在三十里外按兵不动。至于显谋所部,自十日前便失去踪迹。”

曹操朗声笑道:“公达初来不久,不知显谋用兵如神。他若想隐匿行踪,任谁都难以探查。桥蕤这支兵马不足为虑。”

“既然孙策意在江东,我们便直取寿春。多年未见袁术,倒有些想念这位老朋友了!”

......

鲁肃返回皖城,将曹操的条件告知孙策与周瑜。

孙策闻言色变,断然拒绝:“让子敬去许都,无异于断我臂膀!曹操奸诈多端,子敬此去凶险难测。我宁可放弃江东,也绝不答应!”

鲁肃深受感动。

孙策这番肺腑之言脱口而出,更显其赤诚之心,令鲁肃愈发敬重。

“得遇明主,乃鲁肃之幸。”鲁肃郑重行礼:“然主公欲成霸业,不可因小失大。曹操为博声望,必会厚待于我。待主公立足江东之日,鲁肃定当归来!”

“这......”孙策仍显迟疑,眼中满是不舍。

新得贤才却要拱手让人,孙策实在难以释怀。

“伯符勿虑。”周瑜温言劝道:“许都有我叔父周忠照应,子敬必无大碍。曹操忌惮伯符坐大江东,故以子敬为质。若不遂其意,取江东恐生变数。”

“成大事者,当机立断!”

见周瑜也出言相劝,孙策顿足长叹:“让子敬代我涉险,孙策心中何安!”

“设宴!今夜我要与子敬痛饮至天明!”

次日清晨。

周瑜亲送鲁肃至江畔。

“子敬此去许都,务必为我留意一人。”周瑜神色凝重:“此人姓李名牧,字显谋,乃曹操心腹谋士。但此人深居简出,行踪诡秘。”

“叔父曾来信提及,曹操得此人如虎添翼,盼我能入许都制衡。”

“然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对此人知之甚少,何以制之?”

“伯符胸怀大志,曹操终将成为劲敌。”

“欲破曹操,必先击败李牧!”

鲁肃神色凝重:“能让公瑾这般看重之人,定非等闲。公瑾放心,我必竭力探查。”

周瑜轻叹:“本想请子敬相助,未料曹操竟开出如此条件。世事难料,子敬在许都千万小心!”

望着鲁肃乘舟远去的身影,周瑜再度叹息:“子敬此去,归期难料。伯符失子敬,如断臂膀!”

曹操信守承诺。

鲁肃返回后,破虏将军印绶便送至皖城。

孙策得印后,立即诛杀袁术安插在庐江的心腹,同时传檄江东各郡:凡助袁术者,破虏将军孙策必代朝廷讨伐!

丹阳太守袁胤闻讯惊惶失措。

袁胤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急遣信使向袁术求援。

此时下邳城外。

袁术会合纪灵、刘勋,率十万大军压境,营寨连绵三百里。

所经之处,钱粮尽数劫掠一空。

仁德?

袁术何须仁德!

十万大军每日耗费甚巨,若不劫掠,粮草从何而来?

这般流寇战术令吕布头痛不已。

吕布用兵时虽也劫掠,但只针对豪强大户。

在他看来,劫一户豪强胜过抢千名百姓。

因此吕布劫财,鲜少引发大乱。

豪强破财免灾,百姓不受侵扰,城池大体可保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