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眼镜反射的冷光像两颗冰钉,隔着遥远的距离和玻璃,精准地刺入实验室的窗口。陈默站在窗边,身形没有任何移动,只有搭在窗台边缘的指尖,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指节微微泛白。
楼下,那个风衣男人扶了扶眼镜,脸上那丝学者般的温和微笑未曾改变,仿佛只是偶然驻足欣赏校园景致。他朝着实验楼的方向,微微颔首,动作优雅得如同舞台剧的谢幕,随后转身,不疾不徐地走向校史馆,身影很快消失在建筑物的阴影入口处。
那辆黑色的轿车依旧安静地停在路边,像一头蛰伏的默兽。
实验室里,技术攻坚的热潮仍在持续。李同学的声音亢奋而急促,指挥着同伴测量、记录,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在调整后趋于稳定,那个顽固的毛刺正在被一步步驯服。他们完全沉浸其中,对窗外那短暂而无声的交锋毫无所觉。
陈默缓缓收回目光,眼底深处最后一丝波动平复下去,重新变得沉静如深潭。他转过身,走到实验台另一侧,拿起万用表和电烙铁,开始协助学生们进行最后的电路优化。他的动作稳定精准,焊点圆润光滑,仿佛刚才那一刻的冰冷对峙从未发生。
但他的意识深处,却悄然分出了一缕思绪,沉入那个只有他能感知的系统界面。
【“师道”隐藏进阶模块 - 光环效果微调(初级)权限确认。】
【可微调参数:作用强度(±15%)、专注导向(粗调)、时效(±30分钟)。】
【提示:微调需消耗额外精神力,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宿主疲劳。】
界面上流动的数据和选项带着一种冰冷的机械美感,与他此刻正在进行的、充满烟火气的焊接工作形成奇异对比。他一边听着学生汇报数据,一边无声地操控着界面。
对正在攻克时钟源问题的李同学,他将【专注力强化】和【问题解析思维引导】的强度微微上调了5%,并将专注导向略微偏向于“时序逻辑分析”。
对另一个正在重新编写底层驱动代码的学生,他则将光环的时效略微延长了十分钟。
操作完成的瞬间,他感到太阳穴传来一丝极细微的抽动,像是用眼过度后的轻微酸胀,但并不强烈。而学生们对此毫无所觉,只是眼中的光芒更盛,讨论的语速更快,手指在键盘和仪器上的动作也更加流畅自信。
“搞定!时序匹配了!毛刺消失!”李同学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变调,他指着屏幕上那条终于变得干净平滑的信号波形,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喜悦和成就感。
另外两个学生也围拢过来,发出如释重负的欢呼。实验室里压抑了一天的沉闷气氛,被这技术突破的兴奋彻底驱散。
陈默放下电烙铁,看着他们。少年人的眼睛因为成功而闪闪发亮,那是一种未被世俗浸染的、对知识和突破最本真的热情。他嘴角的线条不易察觉地柔和了一丝。
“做得不错。”他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比平时多了一分不易察觉的温度,“把数据和修改记录详细整理好,特别是时钟源分频器那部分的参数调整过程。”
“明白!”李同学大声应道,立刻扑向电脑,开始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
成果需要被固定,被记录,成为谁也夺不走的、扎实的东西。这是应对一切明枪暗箭最笨,却也最有效的方法。
傍晚时分,陈默离开了实验室。他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绕道去了校图书馆后那栋有些年头的副楼。楼道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的气味,光线昏暗。
他停在一扇标着“器材维修处”的门前,敲了敲。
门开了条缝,露出半张脸,脸上架着一副遮住半张脸的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厚得像酒瓶底。头发乱蓬蓬的,似乎很多天没好好打理过。
“谁?”声音闷闷的,带着点被打扰的不耐烦。
“电子系的陈默。”陈默递过去一个小小的密封袋,里面装着那片载玻片,“秦师兄,帮个忙,分析一下这个纤维的成份和可能来源,越详细越好。私下帮忙,不走流程。”
被称作秦师兄的人透过厚厚的镜片看了看那个密封袋,又看了看陈默,眼中闪过一丝极细微的、不同于他邋遢外表的锐利光芒。他伸出两根手指,夹过了袋子。
“三天。”他言简意赅,没问缘由,也没提报酬,说完就要关门。
“还有,”陈默伸手抵了一下门,“最近留意一下实验室和办公室的网络,特别是非正常的扫描或访问尝试。有发现的话,老规矩。”
秦师兄从镜片上方瞥了他一眼,嘟囔了一句:“麻烦。”随即重重关上了门。
陈默在紧闭的房门前站了几秒,然后转身离开。这位早已脱离科研一线、沉迷于各种硬件破解和网络安全的怪才师兄,是他少数能绝对信任、且有能力处理这种“麻烦”的人之一。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晚风带着凉意。他摸了摸裤袋里那张被折起来的白色名片,边缘依旧硌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