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楼的冰冷与压抑被甩在身后。陈默走在回实验室的路上,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落在他苍白得几乎透明的脸上,带来一丝虚幻的暖意。极度的疲惫如同沉重的铅块坠在他的四肢百骸,每一次迈步都像是拖动着无形的枷锁。太阳穴深处的钝痛并未因会议的暂时胜利而缓解,反而因为精神短暂紧绷后的松弛而更加猖獗,如同有钻头在持续搅动。
但他胸腔里那颗沉重跳动的心脏,却比来时舒缓了许多。那口被强行压下的、带着铁锈味的浊气,终于缓缓吁出,在微凉的空气中化作一团白雾,又迅速消散。
推开实验室的门,内部的景象让他略微怔了一下。
之前那种被封锁的、废墟般的压抑感消散了不少。虽然封条依旧刺眼地贴在原有的主要设备上,但角落那张临时工作台周围被清理得更加整洁。李立和赵晴依旧埋首在屏幕前,但他们的状态明显不同——不再是那种濒临崩溃的极致紧绷,而是一种沉浸在创造中的、带着疲惫却异常专注的亢奋。
听到开门声,两人几乎同时抬起头。李立的眼睛里布满了更密的血丝,但瞳孔深处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灼热的光亮,那是难题被攻克、前路豁然开朗后的极致兴奋,甚至压倒了生理上的疲惫。赵晴的脸色也有些苍白,但一种沉静的、带着强大自信的光彩笼罩着她,让她看起来比之前更加坚定。
“陈老师!”李立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他几乎是从椅子上弹起来的,“您回来了!我们……我们初步成功了!动态加密耦合的核心模块,跑通了!第一次模拟测试,稳定性超过预期百分之三十!”
赵晴用力点头补充道,指尖无意识地快速敲击着桌面,仿佛还在回味刚才成功的韵律:“最关键的非线性变换环节,我们用您之前提示的‘熵源偏移’思路进行了重构,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现在生成的原始数据流,只要离开我们的授权解密环境,就会自动坍缩成完全无序的噪声!”
巨大的欣慰感和同样巨大的疲惫感如同两股浪潮,同时冲击着陈默的神经,让他一时竟有些站立不稳,下意识地伸手扶住了门框。他努力压下喉咙口再次涌上的干涩感,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却带着真实的赞许:“很好……做得很好。”
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数据,那复杂而优美的结构让他脑海中系统反馈的知识自动共鸣、解析,瞬间理解了其中的精妙之处。甚至,一些连李立和赵晴都尚未意识到的、更进一步的优化可能性,也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但他没有立刻说出来。现在更需要的是巩固和消化。
就在这时,角落里如同背景板一般的“小王”无声地走了过来,将一部全新的、外观极其普通的黑色手机递给陈默。
“刘先生的留言。”他的声音依旧平淡无波,说完便退回了阴影中。
陈默解锁手机,里面只有一条文字信息:
“实验室基础架构已完成。地址:创新园区B7栋5楼东侧。钥匙及权限卡在门口地毯下。网络和环境已按最高标准处理。随时可入驻。——刘振”
信息后面附着一张简洁的平面图和一个六位数的临时门禁密码。
效率高得惊人。这就是龙腾的力量。
陈默握紧了手机,冰凉的金属外壳让他因疲惫而有些发烫的掌心感到一丝舒适。一个新的、安全的、装备精良的据点。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他看向李立和赵晴,晃了晃手机:“准备一下。我们换个地方。”
半小时后,一辆不起眼的黑色SUV停在楼下。小王负责驾驶,陈默和李立、赵晴带着所有核心资料和笔记本电脑上了车。车子平稳地驶出校园,融入车流。
创新园区位于城市新区,B7栋是一栋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灰色建筑。但一进入五楼东侧的区域,感觉立刻不同。厚重的防火门需要权限卡和密码才能开启,内部是全新的装修,空气循环系统带着轻微的、高效的嗡鸣。实验室区域宽敞明亮,配备了远超大学标准的崭新仪器和运算服务器。办公区、小型会议室、甚至还有一个配备了简单厨具和沙发的休息间。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网络接口都经过特殊处理,线路独立,无线信号被完全屏蔽(内部使用有线网络),窗户玻璃是特制的防电磁泄漏材料。这里就像一个坚固而舒适的科技堡垒。
李立和赵晴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睛发亮,像是误入了宝库的孩子,之前的疲惫被新奇和兴奋冲散了不少。
“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主要据点。”陈默的声音在空旷的新实验室里回荡,“所有的核心开发和数据运算,都在这里进行。学校那边,只保留最基本的教学功能。”
他分配了任务,让两人尽快熟悉新环境,并将已有的代码和数据迁移到新的服务器上。
安顿好学生,陈默独自走进分配给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细微的声响,极致的安静反而让那持续不断的耳鸣变得更加清晰。他瘫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太阳穴一阵阵的抽痛和精力彻底耗尽后的虚空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