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签署后的能量,像一股高压电流瞬间注入校园这潭深水。原电子实训中心三楼的改造工程以近乎军事化的速度推进,日夜不休。崭新的仪器设备在龙腾工程师的指挥下,被小心翼翼地搬运入场,覆盖着防尘罩的金属外壳在走廊灯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泽,空气里弥漫着新电路板、包装泡沫和油漆混合的独特气味。
李浩和王睿像是被卷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运转的维度。他们拥有了曾经只能在顶级期刊图片上看到的实验平台,接入的云端算力资源几乎无限,龙腾派驻的资深工程师态度谦和,解答问题却一针见血。巨大的兴奋感和强烈的紧迫感交织,让他们像两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常常忙得忘记时间,眼底带着血丝,嘴角却因为某个技术难题的攻克而抑制不住地上扬。一种被郑重对待、被寄予厚望的灼热感,持续熨烫着他们的胸腔。
陈默是这高速漩涡相对平静的中心。他快速消化着龙腾提供的庞杂资源信息,精准分配任务,与秦青松及龙腾项目组的沟通简洁高效。但他眼底的警惕从未放松。那份关于星海科技网络攻击的分析报告,像一道冰冷的潜流,始终在他思维的底层涌动。
他利用龙腾提供的部分权限,悄然加固了实验室新区的网络防御,设置了几重极其隐蔽的追踪陷阱。同时,他开始系统地梳理“学习光环”在高强度、多线程应用下的反馈数据。频繁的引导和深度信息处理,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疲惫,更是一种奇异的、自身知识结构被无形拓展和深化的感觉,仿佛有另一个更庞大的知识库在后台持续运行并反向滋养着他自身。这种变化细微却持续,让他处理复杂技术决策时,直觉变得更加敏锐,有时甚至能提前预判到问题的瓶颈。
这天下午,王睿正在测试一段新算法在高性能计算集群上的并行效率,李浩则在调试一块刚送到的原型板。一切井然有序,只有仪器低沉的运行声和键盘敲击声。
突然,实验室新部署的主控台屏幕上,一个极不起眼的边缘日志窗口弹出了红色警报——并非龙腾的官方安防系统,而是陈默自行设置的一道隐藏诱饵被触发了。
警报信息极其简洁:“检测到伪装数据包匹配特征码 [SH_Phx_T],攻击路径:伪装为校内人事系统安全更新,尝试获取核心人员身份认证密钥。诱饵捕获部分载荷,反向溯源进行中...”
李浩和王睿还未反应过来,陈默的手指已然在键盘上飞舞,快得带起残影。他调出另一个界面,接入龙腾提供的安全协作通道,将警报信息和捕获的载荷碎片直接共享了过去,附加一行简短说明:“疑似APT小组新变种,攻击校内人事系统为跳板,目标为我方实验室核心权限。”
几乎在信息发出的同时,龙腾那边就有了回应,不是邮件,而是一条直接建立的高优先级加密通讯链接,对方操作员的语气冷静迅捷:“收到。数据已接收,分析中。我方已启动协同防御,正在追踪源头路径。请保持现有网络连接,勿切断,方便追踪。”
接下来的几分钟,实验室里静得可怕。只有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和不断更新的追踪日志,像一场无声的电子战在李浩和王睿眼前实时上演。他们能看到龙腾那边的反制措施层层展开,如同一张精密的大网撒向虚拟空间的深处,拦截、分析、反向渗透……那种高效而冷酷的专业力量,让他们后背发凉,又忍不住血脉偾张。
陈默紧盯着屏幕,瞳孔里倒映着飞速流转的数据流。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精神高度集中,“学习光环”带来的深层运算能力被激发到极致,协助他快速理解并预判着双方的攻防节奏。他甚至能感觉到,那股试图入侵的、带着恶意的数据流像一条滑腻的毒蛇,在龙腾构筑的铜墙铁壁前焦躁地扭动。
突然,追踪日志定格——溯源锁定了攻击源的一个中转服务器节点,地理位置显示境外,但注册信息和跳转路径都指向一个复杂的、层层伪装的空壳网络。
“源头已隐匿,但攻击特征和路径已完整记录并存档。”龙腾那边的通讯传来,“建议:1. 立即核查并加固校内人事系统安全漏洞;2. 提高团队成员对钓鱼邮件及社会工程学攻击的警惕;3. 我方将持续监控该APT小组动态。”
通讯断开。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刚才那场发生在数字世界的短兵相接,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
李浩咽了口唾沫,喉咙干得发疼:“他们……这就失败了?”
“一次失败了。”陈默纠正道,声音有些沙哑。他关闭所有安全界面,屏幕恢复如常,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但他的指尖微微发凉,刚才那瞬间的交锋,让他更清晰地触摸到了对手的狡猾和专业。“他们不会停止。”
他拿起内部电话,直接拨通了学校信息中心主任的号码,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地通报了刚才发现的、针对人事系统的安全漏洞,并建议立即全面排查。电话那头的主任显然吓了一跳,连声应承,语气甚至带上了几分讨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