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科技的人离开后,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奇异的真空感。之前的紧张和陌生人的气息被抽走,留下的是过度清洁后的化学品味和服务器重新占据主导的低沉嗡鸣。学生们松懈下来,肢体语言重新变得随意,王胖子甚至夸张地揉着腮帮子,抱怨刚才笑得脸都僵了。
“感觉……有戏?”眼镜妹小声说,手指无意识地卷着计划书的一角,纸张发出细微的脆响。
李栋没说话,只是看向陈默。高个男生则已经重新蹲回他的“祝融”旁边,拿着检测仪开始例行检查,仿佛刚才的评估从未发生。
陈默的视线从窗外收回,楼下早已空无一人。他走到主控台前,屏幕还停留在那份对外公开的技术架构图上。
“刚才那个戴眼镜的,看的是这个冗余模块接口?”他忽然开口,声音平稳,手指点向架构图的一个角落。
李栋愣了一下,立刻凑近:“是,他问了几句并行处理的效率问题。”
“回答得保守了。”陈默调出底层代码界面,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几行命令符跳跃而出,“这里的容错机制实际吞吐量比纸面数据高百分之十五左右。下次可以直接说。”
李栋瞳孔微缩,迅速记下。王胖子和其他人也围拢过来。
陈默没有停顿,目光扫过另外几人:“胖子,人家问你项目管理,你扯什么团队氛围?直接说我们用敏捷开发,迭代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还有你,”他看向高个男生,“人家摸‘祝融’外壳不是看它脏不脏,是在估测散热设计。你该直接把负载下的风道流量和温控曲线调出来。”
他语速不快,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将刚才一小时里每一个细微的交锋点破、剖析、修正。没有指责,只是陈述,却让几个学生后背微微发紧,方才那点松懈和自得瞬间蒸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看穿后的凛然,以及更深的专注。
他们这才意识到,刚才那场看似顺利的评估,在老师眼里处处是未臻完美的细节。
“都记住了?”陈默停下敲击,看向他们。
几人连忙点头。
“嗯。”他关掉界面,“下午的数字电路课,别迟到。”
学生们一怔,这才想起今天还有繁重的课程。巨大的项目前景和基础的课堂作业之间那巨大的落差感,让刚刚经历过“大场面”的他们产生了一瞬间的恍惚。
但没人提出异议。只是默默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转移战场。
陈默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条新短信,来自一个没有署名的本地号码。内容很短:「张下午去了行政楼,见了刘副院长。聊了半小时。」
他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了半秒,拇指滑动,删除了短信。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他拿起教案和那个磨损的保温杯,率先走向门口。
……
下午的《数字电路原理》课,气氛有些微妙。
讲台下,不少学生还在偷偷刷着手机,校园论坛和几个私下的小群里,已经隐约有“龙腾科技大佬去了陈默老师实验室”的消息在流传,附带几张模糊的远景照片,引发了各种猜测和惊叹。
坐在前排的李栋、眼镜妹等人显得格外认真,甚至比平时更专注,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他们刚刚从那个充满未来感的实验室回来,再听这些基础的逻辑门、触发器原理,感受截然不同。那些曾经觉得枯燥的公式和波形图,此刻仿佛都拥有了具体的、可触摸的重量和延伸可能。
陈默在讲台上,依旧是不急不缓的语速,写着板书。粉笔划过黑板,发出稳定的沙沙声。他讲解了一个关于时序逻辑的经典难题,拆解得清晰透彻。
讲解完毕,他放下粉笔,目光扫过课堂:“这个问题,去年企业招聘笔试的出题率很高。”
底下立刻响起一阵翻书和记录的窸窣声。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但真正能卡住人的,不是题目本身,而是对底层时钟信号稳定性的忽视。差之毫厘,结果谬以千里。”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在一些人的心里荡开涟漪。
下课铃响,学生们涌出教室。
陈默在整理讲台,系里的教学秘书匆匆跑来:“陈老师,正好!刘副院长让你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
秘书的表情有点微妙,像是混合着同情和一丝看好戏的意味。
陈默动作没停,将最后一只粉笔放回粉笔盒,盖好保温杯的盖子:“什么事?”
“没说,就让你赶紧去一趟。”秘书传达完毕,转身走了。
几个还没离开的学生听到了对话,有些担忧地看过来。李栋脚步放缓。
陈默面色如常,将教案夹在腋下:“你们先回实验室。昨天的故障数据还没分析完。”
他走出教室,步伐节奏没有丝毫改变。穿过长长的走廊,阳光从另一侧的窗户斜射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行政楼的氛围与教学楼截然不同,更安静,空气里漂浮着打印纸和盆栽植物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