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砚田风水录 > 第74章 二婶来信添新秘

砚田风水录 第74章 二婶来信添新秘

作者:敬余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26

辰州信至,湘西路启

江南的初春总裹着一层湿软的晨雾。沈家庭院里的那株老梅刚谢尽最后一瓣花,枝桠上还沾着晶莹的露水珠,风一吹便簌簌落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沈砚之刚把晾晒的草药收进竹筐,就见邮差踩着自行车从巷口过来,车把上挂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一角印着东北那座小县城的邮戳 —— 是王二婶寄来的。

他几乎是跑着冲进堂屋的。沈竹礽正坐在八仙桌旁整理典籍,桌上摊着《星地对应图》,指尖还停留在北方玄武七宿的标记上。“祖父!王二婶的信!” 沈砚之把信封递过去时,声音里还带着跑出来的喘息,指尖不小心蹭到信封边缘,那粗糙的牛皮纸竟还带着几分东北的寒凉气。

沈竹礽放下手中的毛笔,接过信封仔细看了看。信封上的字迹是王二婶特有的,笔锋偏硬,带着几分男子的利落,地址一栏写得格外清晰,连沈家所在的巷弄门牌号都没漏。他指尖捏着信封封口,顿了两秒才拆开 —— 自离开东北后,祖孙俩总惦记着王二婶整理太爷爷笔记的事,这封信,无疑是盼了许久的线索。

信纸是那种极普通的毛边纸,叠得整整齐齐,展开时还能闻到淡淡的墨香。王二婶的字比信封上更显工整,开头先问了江南的春汛,又提了句东北的雪刚化透,才切入正题:“整理先父笔记时,于樟木箱底寻得一叠旧图,其中‘湘西矿脉图’与沈家之事关联甚密,特寄副本与你。”

沈砚之凑在一旁,目光瞬间被信纸末尾附的那张图纸吸引。那是张手绘的矿脉图,用炭笔勾勒,边缘有些磨损,想来是存放了许久。图纸中央标着 “辰州矿洞”,周围用小字注了地形 ——“西靠雪峰山余脉,东临沅江支流,洞口隐于古樟树下,有星标为记”。最显眼的是矿洞旁的一行红笔批注:“辰州矿洞,藏青囊全本,有蛊守护”,字迹比炭笔更醒目,像是后来特意添上的警示。

“还有这个!” 沈砚之指着图纸右下角的一行小字,声音都拔高了些。那行字写得极细,若不仔细看几乎会忽略:“沈家后人,可凭星地玉佩入洞”。

沈竹礽的目光落在 “星地玉佩” 四个字上,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他起身从里屋的木柜里取出一个锦盒,打开时,那块温润的玉佩躺在红绸上,正面 “星地” 二字泛着淡淡的光泽,背面的星纹在晨光下格外清晰。他把玉佩放在矿脉图旁,指尖顺着玉佩背面的星纹划到图纸上的 “星标”—— 竟发现二者的纹路完全吻合,像是用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果然如此。” 沈竹礽轻声叹道,眼底闪过一丝了然,“之前只知玉佩与《青囊经》残页有关,如今看来,它还是进入矿洞的钥匙。”

沈砚之盯着玉佩和图纸,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自己的书箱里翻出那截小鹿骨。小鹿骨被他用红绳系着,一直带在身边,骨面上的星纹虽比玉佩上的浅淡,却也是同一套星宿排布。“祖父,你看,乌林答氏送的小鹿骨,星纹也和这个对得上。” 他把小鹿骨放在一旁,三张 “信物” 摆在一起,线索瞬间连成了线。

提到乌林答氏,沈竹礽的思绪飘回了去年。那时乌林答氏从湘西来江南,特意登门拜访,送了这截小鹿骨,还提过一句 “湘西辰州多蛊,若无懂行之人引路,莫要轻易涉足”。当时他只当是寻常提醒,如今想来,乌林答氏早已知晓些什么。“乌林答氏是湘西人,祖辈都懂辰州蛊术,” 沈竹礽缓缓道,“去年她去长白山采参,信里没说她是否回来,不过按时间算,此刻该在湘西了。我们去辰州,找她帮忙再合适不过。”

沈砚之用力点头,脑海里浮现出乌林答氏的模样 —— 一身蓝布衣裳,腰间挂着个装蛊虫的竹篓,说话时总带着湘西口音,却对风水草药格外精通。“乌林答氏还教过我认蛊虫的痕迹,” 他回忆道,“去年迁坟挖到的镇墓罐上,那些细小的虫蛀孔,就是她说是辰州蛊留下的。现在想来,那镇墓罐也是线索之一。”

“不止镇墓罐。” 沈竹礽从典籍堆里翻出一本泛黄的族谱,翻开其中一页,上面记着沈家南宋先人沈从义的生平,“你看,族谱里写着沈从义曾在辰州为官,主持过矿洞开采。王二婶信里也说,这矿洞是南宋时期的,和沈从义有关。” 他指着族谱上的一句话:“‘从义公得青囊半卷,恐其失传,藏于辰州秘境,以蛊为卫’—— 这就对上了,去年迁坟挖到的镇墓罐,也是沈从义放的,他是想通过镇墓罐,给后人留下指向辰州的线索。”

沈砚之凑过去看族谱,只见沈从义的名字旁还画着个简单的星纹标记,和玉佩、小鹿骨上的一模一样。“原来沈从义是沈家秘密的关键!” 他恍然大悟,“镇墓罐、矿洞、《青囊经》,都是他留下的,就是为了让沈家后人找到全本,传承学问。”

正说着,沈敬之和王氏从外面回来。王氏手里提着个菜篮,刚进院就听见堂屋的谈话声,连忙走进来:“你们说的湘西,是不是就是乌林答氏老家?那地方听说湿气重,还有蛊虫,可得多准备些草药。”

沈敬之也放下手里的工具,接过王二婶的信和矿脉图仔细看了一遍,眉头微微皱起:“辰州多山,矿洞又在深山里,路不好走。我这几天去镇上买些结实的布鞋和油纸伞,再把罗盘校准,你们带过去用。” 他转头看向沈竹礽,语气里满是担忧,“爹,你们去湘西,一定要注意安全,辰州蛊凶险,要是遇到麻烦,就写信回来,我想办法联系当地的熟人。”

王氏已经转身去了厨房旁的药柜,开始收拾草药:“艾草要带够,防潮驱寒;茯苓也装些,治湿气重引起的咳嗽;还有这个 ——” 她拿起一小包黑色的粉末,“这是乌林答氏去年留下的驱虫粉,撒在身上能防蛊虫靠近,你们记得随身携带。”

沈竹礽看着儿子儿媳忙碌的身影,心里暖烘烘的。他把王二婶的信和矿脉图仔细折好,放进一个贴身的布包里,又把玉佩、《青囊经》残页、小鹿骨一一收好,放进另一个布包:“你们放心,我和砚儿都懂些风水草药,又有乌林答氏帮忙,不会有事的。我们去湘西,不只是为了解开沈家的秘密,更是为了把《青囊经》的学问传承下来,以后能帮更多人看风水、治疾病,为国家做些实事。”

沈砚之走到王氏身边,帮着整理草药,语气坚定:“娘,我不怕危险。在东北的时候,祖父教我看星宿辨方向,乌林答氏教我认蛊虫,我还学会了子午流注的穴位按摩,遇到情况能应对。等找到《青囊经》全本,我一定好好研究,以后和祖父、爹一起,把沈家的学问传下去。”

王氏摸了摸沈砚之的头,眼眶有些发红,却还是笑着说:“好,娘相信你。出门在外,要听祖父的话,别乱跑,记得按时吃饭。”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沈家就开始收拾出发的行李。沈敬之把校准好的罗盘放进布包,王氏把装草药的小陶罐一一裹好,沈砚之则小心翼翼地把小鹿骨系在腰间,又把矿脉图展开,最后确认了一遍矿洞的位置。

村民们听说他们要去湘西,也都赶来送行。李婶提着一篮子腌菜,塞到沈砚之手里:“这是我腌的萝卜干,路上配饭吃,顶饿。到了湘西,要是遇到难处,就找当地的药铺,报咱们村的名字,说不定能遇上熟人。”

王伯也走过来,拍了拍沈竹礽的肩膀:“沈先生,你们这是去做大事,传承学问,咱们村都支持你们。等你们回来,再给我们讲讲湘西的故事,还有《青囊经》里的学问。”

沈竹礽拱手向村民们道谢,又看了眼身边的沈砚之。沈砚之眼神坚定,手里紧紧攥着布包,里面装着线索,也装着沈家的传承与希望。

“走吧。” 沈竹礽开口,声音沉稳。

沈砚之点点头,跟着祖父踏上了前往湘西的路。晨雾渐渐散开,阳光洒在乡间的小路上,远处的青山隐约可见 —— 那是江南的山,而他们的前方,是湘西的深山,是藏着《青囊经》全本的矿洞,是等待解开的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