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砚田风水录 > 第64章 工厂奠基盼兴旺

砚田风水录 第64章 工厂奠基盼兴旺

作者:敬余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26

鞍山机床厂奠基记

正月十五的东北,雪后初晴的晨光裹着清冽的风,把鞍山脚下的开阔地照得亮堂堂的。积雪在田埂边堆出蓬松的弧度,阳光落在上面,折射出细碎的金芒,连空气里都飘着松枝和煮黏豆包的甜香——今天是鞍山机床厂奠基的日子,村里的男女老少早早就往场地赶,棉帽檐上的霜花还没化,就忙着帮工作组搭临时的木台,孩子们则攥着糖块,围着堆在角落的奠基石打转。

沈竹礽到的时候,正看见王二婶挎着个蓝布篮子往这边走,篮子里码着几碟切好的冻梨和粘豆包,是给大伙准备的零嘴。她穿了件深靛蓝的棉袄,领口绣着朵小小的梅花,见着沈竹礽,老远就扬起手:“沈先生,可算等着您了!砚之呢?昨儿还跟我念叨,说要再看看奠基石上的字。”

话音刚落,沈砚之就从沈竹礽身后钻了出来,手里还攥着那本王二婶送的《东北草药图》,封皮已经被他用粗线缝了个边。

“王二婶!”他眼睛亮闪闪的,跑到近前就踮着脚看篮子里的东西,“我早上还跟祖父说,今天的太阳特别好,您看,一点风都没有,正合了您说的‘晴日奠基,五谷丰登’的讲究。”

王二婶被他逗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这孩子,倒是把星相的学问记牢了。快跟你祖父去木台那边,张干事他们都到了。”

场地中央早已围满了人,工作组的同志穿着灰布工装,地质队的人还背着勘探用的罗盘,村民们则大多穿着自家做的棉袄棉裤,脸上满是期待。临时搭起的木台上挂着条红绸,上面用黄漆写着“鞍山机床厂奠基仪式”,风吹过的时候,红绸轻轻晃,把底下人的笑脸都映得更暖了些。

九点整,张干事拿着份卷边的稿子走上台,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临时架起的铁皮喇叭传出去,在山谷里荡开:“乡亲们,同志们!今天是正月十五,是咱们中国人的元宵节,也是鞍山机床厂奠基的大日子!” 他的手攥着稿子,指节微微发白,眼神却格外亮:“这厂子不是普通的厂子,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里的要紧项目——以后咱们自己能造机床了,能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咱们村的人,也能进厂当工人,不用再靠天吃饭,日子指定能越过越红火!”

说到这儿,他抬眼扫过台下,目光落在沈竹礽和王二婶身上时,特意顿了顿:“特别要谢谢沈竹礽先生和王二婶,前些日子天寒地冻的,两位陪着我们跑了十几处地方,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学问帮咱们选了这块吉地;也谢谢乡亲们,主动腾出自家的地,帮着清理场地。咱们大家伙儿,今天一起见证这个时刻!”

话音刚落,台下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村民们的掌声格外实在,手掌拍得通红也不停,连孩子们都跟着拍手,清脆的声响混在大人的掌声里,惊飞了枝头几只歇脚的麻雀。掌声在山谷里绕了一圈,又落回每个人的心上,暖得人心里发颤。

接下来就是奠基培土。那块青石板做的奠基石就立在场地中央,表面被打磨得光滑,上面用隶书刻着“鞍山机床厂奠基 1953 年正月十五”,字体浑厚有力;旁边一行小字“山环水抱,聚气藏风,吉地兴旺”,是前几天沈竹礽和王二婶一起写的——当时沈竹礽握着毛笔,王二婶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点一句“这‘抱’字得再弯些,才像山环着水的样子”,两人琢磨了半宿,才定下这十二个字。

张干事先拿起一把铁锹,木柄上还缠着防滑的蓝布条,是村里大娘特意缝的。他弯腰铲起一捧土,土粒里混着细小的雪渣,落在奠基石上发出“沙沙”的轻响:“我先铲第一锹,祝咱们机床厂早日建成!”

接着是李工程师,他戴着眼镜,铲土的时候特意把土往奠基石的东南角堆了堆,笑着说:“按咱们的勘探数据,这角的地脉最稳,土堆在这儿,厂子根基牢!”

然后轮到沈竹礽。他接过铁锹,指尖触到木柄的温度,心里忽然想起前几日选地址时的场景——当时他站在这里,指着远处的千山说“这山像玄武伏案,是靠山”,又指着不远处的小河“这水绕厂而过,是旺财”,王二婶在旁边补充“夜里看玄武七宿正对着这儿,星地相应,是块宝地”。如今铁锹落下,他轻声说:“愿这吉地护着厂子,也护着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王二婶紧随其后,她铲土的动作很稳,嘴里还念叨着句吉祥话:“土培得实,日子过得稳,咱们以后跟沈先生一起,把学问用在正地方,多为国家做些事!”

沈砚之站在旁边,看着大人们轮流培土,眼睛里满是羡慕。他悄悄摸了摸口袋里的《东北草药图》,想起祖父教他的风水学问,想起王二婶教他认的星宿,忽然觉得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书本上的死字,而是能实实在在帮到人的本事。他攥紧拳头,心里暗暗想:以后我要好好学风水,好好学草药,像祖父和王二婶一样,为国家出份力。

奠基仪式结束后,村民们早就在村头的大空地上摆开了宴席。几张木桌拼在一起,上面摆满了东北的硬菜:冒着热气的小鸡炖蘑菇,粉条吸满了汤汁;猪肉炖粉条里的五花肉泛着油光,香气能飘出老远;还有炸得金黄的粘豆包,咬一口甜丝丝的。

大家围着桌子坐,工作组的同志和地质队的人捧着粗瓷碗,喝着村民自酿的米酒,米酒甜丝丝的,带着米香,喝下去暖到心口。

张干事和李工程师正跟村民们聊得起劲,说以后厂子盖起来,要请村里的年轻人去学技术,村民们听了,笑得合不拢嘴,纷纷给他们夹菜:“张干事,到时候可得多照顾咱村的娃!”

沈竹礽和王二则坐在角落的一张小桌旁,王二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几行字,是她昨天琢磨的《南北风水合编》的章节。“沈先生,你看,这第一章写江南形法派的基础,第二章写咱们东北的星地对应,第三章就写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用,比如选厂房、修水渠,都能用得上。”

她指着本子上的字,眼里满是期待。 沈竹礽接过本子,仔细看着,频频点头:“好主意!咱们把江南的‘看形’和东北的‘观星’结合起来,再加上现在的勘探技术,这书才能真正帮到建设。以后咱们多聚聚,把各自知道的学问都整理出来,传下去。”

沈砚之坐在旁边,一边啃着粘豆包,一边听着祖父和王二婶的话,忽然插了句:“祖父,王二婶,我可以帮你们抄录资料!我字练得比以前好看了。”

王二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啊,以后这书里,也有咱们砚之的功劳!”

夕阳西下的时候,宴席还没散。远处的山被染成了橘红色,近处的笑声和说话声混在一起,飘在雪后的空气里。

沈砚之望着远处的奠基石,想着以后这里会建起高大的厂房,会有机器的轰鸣声,会有很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忽然觉得,这个正月十五,是他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元宵节——他不仅见证了一份希望的开始,也找到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要不要我再补充一段沈砚之当晚整理草药图、记录奠基见闻的细节,让他的成长线更丰满,也进一步呼应“传承”的主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