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砚田风水录 > 第59章 二婶再至说家史

砚田风水录 第59章 二婶再至说家史

作者:敬余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26

吉地渊源

讨论石碑的话音还没落下,远处雪地里忽然传来一阵轻快的“咯吱”声——是有人踩着积雪过来了。众人抬头望去,只见王二婶裹着件浆洗得发硬的蓝布棉袄,领口和袖口缝着厚厚的兔毛边,靛青色的头巾把下巴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弯着笑的眼睛。

她手里提着个盖着棉垫的竹篮,身后跟着两个年轻村民,也各挎着一个篮子,棉垫缝隙里飘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细细的雾丝。

“同志们,可把我盼着了!”王二婶快步走到近前,解开竹篮上的布绳,掀开棉垫的瞬间,一股混着麦香的热气扑面而来,驱散了周遭的寒气。篮子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白面馒头还带着余温,表皮泛着淡淡的光泽,旁边小瓷罐里盛着油亮的芥菜咸菜,是她凌晨天不亮就腌好的。

“知道你们要在这儿勘探一上午,特意蒸了馒头,趁热吃点,垫垫肚子再干活。”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一个热乎乎的馒头递给张干事,指尖因为常年操劳带着粗糙的茧子,却裹着实在的暖意。

沈砚之伸手接过馒头,指尖瞬间被暖意裹住,僵硬的指关节都活络了不少。他咬了一口,松软的面香里带着淡淡的甜意——是小时候母亲蒸馒头时,总爱往面里掺一勺白糖的味道。记忆突然翻涌上来:年前在家时,母亲站在灶台前揉面,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蒸笼冒起的白气把厨房熏得暖融融的,她还会把刚出锅的馒头掰一块递到他嘴里,笑着问“甜不甜”。

如今在这东北的雪地里,捧着热馒头,鼻尖竟有点发酸。他赶紧又咬了一大口,把那点想家的情绪咽下去,抬头对王二婶笑:“二婶,您蒸的馒头比我娘做的还香!”

王二婶被逗得眉开眼笑,又塞给他一个:“爱吃就多拿,篮子里还有呢!”

张干事咬着馒头,指了指身旁的石碑,语气里满是好奇:“王二婶,跟您说个新鲜事儿——这石碑上刻着光绪二十三年的字,落款是‘钦天监监副 王某’,您看……会不会跟您祖上有关?”

王二婶手里的馒头猛地顿住,眼神瞬间飘向石碑。她放下竹篮,快步走到碑前,伸出手轻轻抚过“王某”那两个字,指尖在刻痕里细细摩挲,像是在触碰尘封多年的往事。

阳光落在她的手上,能看到指节处冻裂的细纹,那是常年洗衣做饭、下地干活留下的痕迹。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转过身,眼睛里竟泛了红,声音也比刚才低了些:“是……这是我太爷爷的字。”

“您太爷爷是钦天监监副?”张干事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手里的馒头都忘了咬。 王二婶点点头,伸手抹了下眼角,慢慢说起往事:“我太爷爷原是京城钦天监的监副,专管观星象、定地脉,光绪二十三年那年,他奉命来东北勘察,走到这片平地就停住了,说这里山环水抱,星象与地脉相合,是难得的吉地,就亲手刻了这块碑。后来辛亥革命闹起来,清朝亡了,太爷爷怕被清算,就带着家人一路从京城逃到这儿,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她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感慨,“太爷爷把钦天监的本事都教给了我爷爷,白天教看星图、辨方位,晚上就着油灯讲地脉走势,说风水不是‘装神弄鬼’,得‘观天察地’结合着来。可后来世道乱了,说这些是封建迷信,我爹就不敢明着教了,只敢偷偷跟我说,对外帮人看风水,也得借‘黄三太爷’的名义,怕被人抓了把柄。”

沈竹礽听完,突然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说你怎么能一眼看出之前选址的坎宫煞,还能找到这么好的地儿——你家这是钦天监的皇家风水传承,比民间那些零散的学问专业多了!”

他说着,拿起地上的铜罗盘,指着盘面边缘的紫微垣刻度,“你看这罗盘上的星象标记,民间风水师大多只懂地支方位,能把北斗七星、紫微垣和地脉结合的,也就钦天监传下来的本事了。”

沈砚之听得眼睛发亮,突然想起自己随身带的小本子——那是祖父亲手画的星相图,上面记着紫微斗数的基础口诀。他赶紧从棉袄内袋里掏出来,小心翼翼地翻开,指着上面画得工整的北斗七星:“王二婶,我也跟着祖父学过星相学,能通过北斗星辨时运,还能看星象断地脉的气脉走向,咱们晚上能不能交流交流?”

王二婶一看那本子上的星图,眼睛瞬间亮了,一把拉住沈砚之的手,力道里带着难掩的激动:“哎哟!小朋友你这么小就懂这个?太好了!我这几十年没跟人正经聊过星相了,晚上我就去你们的临时住处,带太爷爷留下的笔记给你看——那本子是线装的,上面记着好多钦天监看星定穴的老法子!”

沈竹礽也笑着点头:“好啊!晚上咱们把火盆生旺点,一边烤火一边聊,正好我也想听听钦天监的风水心得,说不定还能解开我之前的几个疑问。”

吃了热馒头,众人身上都暖了,勘探的劲头更足。李工程师拿起地质雷达,在平地中间来回走动,屏幕上的岩层曲线越来越清晰:“这里的玄武岩层最厚,地基打下去至少能承重三层厂房,没问题。”

沈竹礽则拿着罗盘,在周围测了三个方位,最后把位置定在平地正中央:“这里背靠千山,借玄武靠山之气,面朝小河,聚朱雀活水之财,气脉最顺。”他特意绕开石碑三步远,对张干事说:“这石碑是文物,得保护起来,施工的时候圈个围栏,别碰着碑身。”

张干事拿出笔记本,认真记下位置坐标和注意事项,还让队员用红绳在四周做了标记。“就按这个位置上报!”他语气格外肯定,“既合风水,地质条件又过硬,比之前的选址好太多了,上级肯定能批。”队员们也跟着讨论起来,有的说要先平整积雪,有的说要尽快打试桩,雪地里的笑声和讨论声混在一起,连寒风都好像柔和了几分。

夕阳西下时,众人收拾好工具往回走。王二婶提着空篮子跟在后面,时不时回头看一眼那块石碑,阳光落在碑上,“宜建宅兴业”四个字仿佛又亮了些——时隔百年,这块记载着吉地的石碑,终于又要见证新的热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