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封神:老寿桃弟子,获赠万倍返还 > 第196章 论道三关!衣食住行!人族之智!无双!!

比干话音落下,锐利的目光扫视全场。

他声音顿了顿,给予众人消化的时间,而后再次开口,声如洪钟。

“三场论道,皆在此楼之内进行。”

“第一场,智斗!”

“由本相出题,尔等作答,解人族民生之惑,破朝堂社稷之难!”

“第二场,本领!”

“尔等需以自身所学,展现实效,为人族兴盛,拿出切实可行的手段!”

“第三场,论道!”

“诸位可畅所欲言,辩驳他人之学,阐述自身之道,最终由天下万民,共同裁决,孰优孰劣!”

“规则已明,可有异议?”

比干负手而立,一股属于人族亚相的威严气度油然而生,压得在场无数修士心头一沉。

广场之上,一片寂静。

儒、法、道、墨四家,本就是东方人族思想之集大成者。

根植于这片土地,对解决人族的问题,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

他们胸中自有丘壑,腹内藏有经纶,自然不惧这等考验。

孔丘、邹规、公墨、老子四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成竹在胸的笑意。

“我等,并无异议。”

孔丘作为儒家之首,率先拱手回应,声音温润而有力。

话音刚落,四道,不,是数百道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阿难的身上。

那眼神,充满了审视,挑衅,以及一丝毫不掩饰的排斥。

仿佛在说:你一个外来的和尚,也配与我等同台论道?

阿难瞬间成了全场的焦点。

他心中叫苦不迭。

乖乖,这阵仗可真不小。

眼前这四位,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那老子、公墨、邹规,分明就是三清圣人的三尸分身!

那个叫孔丘的,虽然看不透跟脚,但周身那股浩然之气,以及与人道气运的紧密联系,也绝非等闲之辈。

压力山大啊!

阿难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悸动。

他知道,这是西方教东传的第一道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

迈过去,海阔天空。

迈不过去,那就卷铺盖滚回西方,再也别想踏足东土一步。

他整理了一下僧袍,脸上挂着悲天悯人的微笑,向前一步,双手合十。

“贫僧,亦无异议。”

比干见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装模作样。

随即,他不再多言,对着身后的侍卫挥了挥手。

“展卷!”

“喏!”

数名身披甲胄的侍卫应声而出,合力将一幅巨大的卷轴从摘星楼顶端缓缓放下。

卷轴如瀑布般展开,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四个大字。

衣!食!住!行!

这四个字,简单明了,却又重如泰山。

它们是人族自诞生以来,贯穿了整个文明史,为了生存与发展,永恒不变的四大难题!

孔丘看着卷轴上的四个大字,抚须微笑。

他转头看了一眼其他三位,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

老子淡然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

公墨与邹规也微微颔首,示意由他先来。

孔丘不再客气,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对着摘星楼上的比干遥遥一拜。

“亚相大人,在下不才,愿为‘食’之一字,献上拙见。”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民以食为天,食之不饱,则万事皆休。”

“欲解此题,当以‘仁’为本,以‘礼’为序。”

“君王行仁政,轻徭薄赋,不夺农时,使百姓有田可耕,有粮可收。”

“官吏行仁德,体恤百姓,开仓济民,不使一人受饥寒之苦。”

“百姓修仁心,邻里相助,守望相顾,一家有难,百家支援,共渡难关。”

“再以礼法,定尊卑,明秩序。”

“春耕秋收,祭祀天地,感谢自然的馈赠。”

“食不言,寝不语,珍惜每一粒粮食。”

“如此,上行下效,人人有仁爱之心,事事循礼法之序,则天下粮仓丰盈,百姓再无饥馑之忧!”

孔丘一番话说完,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赞叹之声。

“说得好!这才是真正的经世济民之道啊!”

“是啊,若是君王官吏百姓都能如此,何愁天下不太平?”

比干在楼顶之上,也是抚掌大笑,眼中满是赞许。

“好一个以仁为本,以礼为序!”

“孔丘先生之言,深得我心!请!”

他侧身一让,对着身后的侍卫命令道。

“开楼门,请儒家入内!”

“喏!”

厚重的楼门缓缓打开,孔丘对着比干再次一拜,随后带领着身后一众儒家弟子,昂首挺胸,走入了摘星楼。

孔丘开了个好头,其他人也不甘示弱。

公墨缓步从人群走出,对着比干拱了拱手,声音洪亮如钟。

“亚相大人,在下公墨,愿为‘行’之一字,解惑。”

他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大道理,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

“行之难,在于路,在于车,在于力。”

“欲解此题,当兴工巧之术,利万民之行。”

“其一,修路。”

“以我墨家机关术,开山碎石,铺设驰道,连接四海八荒。”

“路面平坦,则车行无阻。”

“其二,同轨。”

“天下车轮之距,皆定为一制。”

“如此,车辙相同,换车不换路,可日行千里。”

“其三,省力。”

“改良车轴,制造舟船,引水力、风力为用,以替代人力畜力。”

“如此,则粮食杂物,转运无忧!”

公墨的话简单直接,却字字珠玑,全是干货。

比干听得连连点头。

“好!好一个工巧之术!公墨先生,快快请进!”

墨家众人,随之进入摘星楼。

紧接着,道家之首,那位仙风道骨的老子也站了出来。

他手中拄着一根青牛杖,神情淡然。

“亚相大人,老朽愿为‘衣’之一字,略陈管见。”

说话间,他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

“道法自然,衣物之本,亦在自然。”

“春采桑麻,夏取葛藤,秋收棉絮,冬猎皮毛。”

“顺四时之变,取天地之材,此为天道。”

“无需过度织造,无需繁复染色,以最简朴之法,制最适用之衣。”

“麻衣透气,葛衣清凉,棉衣保暖,皮衣御寒。”

“衣物之功用,仅此而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返璞归真,则人人有衣穿,再无寒冷之忧。”

这番话,听起来有些玄妙,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无上至理。

比干沉思片刻,亦是点头称善。

“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老先生高见!请!”

道家一脉,也进入了摘星楼。

最后,法家之首·邹规站了出来。

其面容冷峻,眼神锐利,不带一丝感情。

“亚相大人,邹规,为‘住’之一字而来。”

“住之要,在于地,在于屋,在于序。”

“欲解此题,唯有‘法’之一字!”

“以律法,丈量天下田地,按人头,按功劳,公平划分。”

“杜绝兼并,严惩侵占,使人人有立锥之地。”

“以律法,规划城池乡野,定房屋之规格,定营造之标准。”

“防火防盗,防灾防患,使人人有安身之所。”

“以律法,明晰权责,赏罚分明。”

“耕种与建房,各司其职,互不侵扰,使人人安居乐业。”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律法之下,天下大治,何愁无处安居?”

邹规的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比干听罢,神情肃穆,郑重地对着邹规躬身一拜。

“先生之言,乃治国之重器!”

“大商,正需此法!请!”

法家弟子,昂然入楼。

衣食住行,四大难题,转眼间便被儒、墨、道、法四家瓜分殆尽。

而且,每一家的解答都堪称完美,从各自的理念出发,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阿难站在原地,额头已经见了汗。

这……这还让他说什么?

该说的都被说完了啊!

他总不能说,大家别种地了,别盖房了,都跟我念经吧?

佛祖会保佑你们吃饱穿暖的?

那不被人当场打死才怪!

就在阿难绞尽脑汁之际,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派,却看到了机会。

他们畏惧儒法道墨这等庞然大物。

可不怕你一个外来的佛家啊!

一群数典忘祖,连自家根源都抛弃的家伙,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点江山?

当即,一个个小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越过阿难,上前献策。

“亚相大人,我纵横家,愿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四海蛮夷,为我大商进贡粮食布匹!”

“我农家,有农圣大人留下的五谷之种,自己研习的耕种之法,可使田地增产三成!”

“我医家,可辨识草药,驱除瘟疫,保百姓安康,如此方能更好地耕种劳作!”

……

这些小学派虽然理论深度不如四大家。

但胜在角度刁钻,总能从一些细枝末节上,提出一些有用的见解。

比干本着海纳百川的原则,只要言之有物,便一律放行。

不多时,摘星楼前的广场上,便空旷了许多。

只剩下阿难代表的佛家,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在他旁边,还有一些想蒙混过关,结果被当场识破,正被士兵们捆得跟粽子似的,哭爹喊娘的江湖骗子。

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夷三族的酷刑。

比干站在楼顶,看着依旧杵在原地的阿难,眼中的不屑之色更浓了。

他故意装作没看见,朗声问道。

“广场之上,还有哪位贤才,愿意为我人族解惑?”

“若无,摘星楼便要闭门了!”

“下一次开启,便在三十年之后!”

三十年!

阿难听到这三个字,心头猛地一跳。

不行!绝对不行!

三十年,对他们这些仙人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可对凡人而言,却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光阴!

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等三十年后,儒法道墨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他佛家还传个屁的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