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的快穿旅程 > 第402章 悲催的穿越者(完)

我的快穿旅程 第402章 悲催的穿越者(完)

作者:妍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3:19:34

因为福伯在空间里已经修炼到大乘后期,李云舒只能让他暂时陪在皇帝身边,秦昭琰非常高兴,福伯的能力他见识过,有他在身边哪怕是去外地巡视都不怕的。

秦昭琰随后又征调民力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修缮堤坝,减少水旱灾害。同时放宽对工商业的限制,鼓励匠人创新技艺,让市集渐渐恢复往日的热闹,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军事与朝堂改革也同步推进。秦昭琰深知军队是国之根本,当即提高士兵待遇,修缮军营、改良军械,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朝堂上,他则果断取消早已不合时宜的封地制度。恰好此前分封的玉王(大皇子)、齐王(四皇子)、晋王(五皇子)都未前往封地,改革推行得格外顺利。

对于几位兄长,秦昭琰也有自己的安排:玉王本就有才干,只是之前将心思用在了争储上,秦昭琰便将掌管全国财政的户部交给他,让他发挥所长。

齐王心思缜密,适合处理刑狱之事,便任命他掌管刑部。晋王擅长摆弄器物、通晓营造之术,正好让他接管负责工程建造的工部。

私下里,秦昭琰曾对李云舒笑道:“以前就他一个人忙,如今让他们都忙起来,人一闲,就容易生出乱七八糟的心思。只有有事可做,才会踏实守本分。”

后宫之中,李云舒也从未放松对孩子们的培养。她将签到得来的启智丹与自己炼的健体丹,悄悄给五个孩子分别服下。孩子们不仅身体康健,更个个聪慧过人,读书、习武都比寻常孩童快上许多。

在先皇帝驾崩后半年多,圣母皇太后就薨了,她本来就比皇帝大两岁,又无儿女能稳坐皇后宝座全靠她仁慈。

安太后也就是皇帝生母倒是好好活着,她对李云舒不错,投桃报李也被李云舒投喂了强身健体的小药丸。

李云舒封后第五年深秋,靖安侯府传来消息她的祖母,侯府老夫人寿终正寝。

当日午后,李云舒便携几个孩子离宫,凤驾仪仗尽去华贵,只以素色帷幔相覆。

抵侯府时,白幡已在府门垂落,她亲手牵住孩子们的手,缓步迈入灵堂。褪去皇后朝冠的发髻仅插一支素银簪,焚香跪拜时,往日执掌中宫的从容化作眼底难掩的哀戚。

因为身份,她不能久留,焚香跪拜后待了一刻钟就回宫了。

待大儿子秦琟舟长到十六岁时,秦昭琰便依照礼制,正式册立他为太子,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学习处理朝政。同时,也封二皇子为靖王、三皇子为魏王,既给了他们尊贵的身份,也让他们明白各自的职责所在。

大女儿在十七岁时出嫁,嫁给了户部尚书家的嫡长孙。太子也在大长公主出嫁后半年与太傅之嫡女完婚,他没有修葺东宫以前的新房,就让人打扫一下,重新布置。

他觉得母后是大气运之人,她住过的地方一定是有福气的,所以不让人随意改动。

又过了三年,初夏时,二儿子靖王大婚,娶的是将军府的嫡女为妻。二女儿也在十七岁时嫁给了她心心念念的齐恩公的嫡次孙,也是母后皇太后的表外孙。

一年后外祖母离世,定国公府的讣告送至凤仪宫时,她即刻携太子秦琟舟与两个已封王爷的儿子,素衣简从前往定国公府。(若不是李云舒这些年为外祖母调理身体,她早已难撑这般年岁)。

而此刻,定国公府戚昕宁带着五儿四女及妻子和众小妾早已在灵堂两侧跪候,见皇后与太子、王爷给老太太焚香跪拜时,便齐齐叩首回礼。满府人的感念与敬重,让这场送别多了份皇家给予的体面,也成了定国公府最郑重的荣耀。

两年后,小儿子魏王也和新上任的刑部尚书的嫡次女完婚。

又过八年,靖安侯去世,恰逢太子秦琟舟前往民间体察民情未归。李云舒便独自带着四个孩子至侯府致哀,灵前跪拜。

两年后,安太后薨,李云舒带着众五品以上官员家眷跪灵三日。因为现在的东洲国国库充裕,皇帝不愿意自己的母亲受一点委屈,安太后的后事办的可谓是风光大葬。

因为秦昭琰每天都住在她的凤仪宫里,害得她不能不把灵溪和灵悦放出宫去,对外就是年岁大的放出宫去了。灵溪和灵悦出宫后悄悄回宫进了空间修炼,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再让她们出来了。

静姝和汀兰也早就出宫嫁人了,他们跟秦昭琰的侍卫经常接触慢慢地暗生情愫,最后李云舒给两人指婚并放了奴籍。

时光如白驹过隙,秦昭琰五十岁那年,在紫宸殿亲手将传国玉玺交予太子秦琟舟,太子登基后改国号为大启。

褪去龙袍与凤冠,两人乘着一辆素色马车带着侍卫驶出皇城,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竟比当年登基大典的礼乐更让人心安。

他们从江南的烟雨画舫走过,又到塞北的落日长河旁。秦昭琰牵着她的手站在沙丘上,指着眼下的牧群,道这便是当年他们力主 “修边墙、通互市” 换来的安宁。

没有朝会的催促,没有奏章的堆叠,晨起时她为他梳理鬓发,暮归时他为她折一枝野花,寻常夫妻的烟火气,终于填满了他们曾为江山让出的岁月。

是他登基初定后位时的坚定,是她在凤仪宫为他灯下批奏的陪伴,是他们携手化解朝堂风波的默契。

马车行至江南水乡的石桥上,李云舒靠在秦昭琰肩头,望着桥下摇橹而过的渔船,轻声道:“昭琰看,这便是我们想要的太平。”

秦昭琰握紧她的手,眼底映着粼粼波光:“有你在,才算得圆满。”回宫后,李云舒让福伯借口年老体迈要回深山隐居为由离开了皇宫,在外面绕了一圈又隐身回了空间。

而此时的大启王朝,朝堂上有秦琟舟承继的清明,地方上有百姓耕作的欢颜,后宫中再无争宠的纷扰,皇子们或戍守边疆、或督办民生,各尽其职。这盛世的每一缕烟火,都藏着秦昭琰与李云舒半生的脚印。

玉王、齐王、晋王这些年也规规矩矩做事,他们在秦琟舟登基八年后相继离世。皇帝看这些叔伯的儿子也听话,就准了他们承袭王位。

秦琟舟这些年除了皇后还有十五位妃嫔,生有两个嫡子,十个庶子和七个庶女。要不是李云舒悄悄动了手脚,还真怕他的妃嫔无休无止一直生下去,皇宫都快住不下了。

那么多皇子和公主要养啊,离宫开府和嫁人不要钱?皇帝不心疼她心疼啊,反正现在几乎所有妃嫔都有一个孩子傍身了,就让后宫安静一下吧。

从宫中孩子一个接一个生后,李云舒就让她们每个月初一来请安即可,平时不许过来,太烦了。

以前没有感觉这样烦,可能是孩子太多,各自母妃教育方式不同,一大群聚集在她的慈宁宫乌泱泱的,这个哭歇那个哭。

大人孩子乱哄哄的,她真的受不了。最后只让七岁以上皇子、公主才过来请安,其他等长大再说。

靖王跟他哥哥差不多也是十多个孩子,他倒好就过节时候才会带着嫡子嫡女进宫拜见父母,其他时间就在家享受生活。

魏王倒是就一个正妃,两个侧妃,四个姨娘。他觉得还是女人少好,多了,家里乱哄哄的。虽然哥哥们管理有方,王府里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腌臜事,但他觉得只有娶自己喜欢的才是正确的,他的孩子就七个。

李云舒的两个女儿都被她给了生龙凤胎的药丸,两人都各生了一双儿女,后来她们又想再生一对,这样孩子也有一个伴。

李云舒又给了她们一人一颗从“神医”那里求来的生子丹,八个月后又都生了龙凤胎,这下她们满意了。

此时东洲国早已是皇孙临朝,秦琟舟亦效仿父亲当年的模样,在五十岁那年将皇位传给了儿子。

退位后,他便带着妃嫔们,循着父母当年游历过的去处。一路走走停停,从江南画舫到塞北沙丘,从水乡石桥到边关互市。专挑父母曾提及的景致驻足,像是要替他们再看一看这盛世烟火。这般游山玩水近两年,才缓缓回宫。

岁月在秦昭琰与李云舒的寻常烟火里缓缓流淌,不知不觉间,秦昭琰已是九旬高龄。

此时他虽腿脚不如往日灵便,却依旧爱牵着李云舒的手,在皇宫的庭院里看晨露沾湿草木,听晚风吹动竹帘。

每日晨起,李云舒还是会像从前那样,为他细细梳理银白的鬓发。他便笑着握住她的手,眼底的温柔一如几十年前在玲珑小院初见时那般,没有半分褪色。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秦昭琰靠在软榻上,听李云舒念着远方玄孙儿寄来的家书。

念到他儿子又学会了新字时,他还轻声应和了一句,可话音刚落,呼吸便渐渐平缓下来。他就这般在暖阳与爱人的陪伴里,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脸上还带着浅浅的笑意。

李云舒没有哭,只是轻轻抚平他衣服的褶皱,用手抚摸他温热不再的脸颊,像是在与这段跨越七十多年岁月作别。

从朝堂风波到盛世太平,从青丝到白发,该说的话、该做的事,早已一一圆满,没有半分遗憾。

她轻轻地躺在他的身边软榻上,最后再看一眼爱了自己一辈子的男人,慢慢闭上了双眼,离开了这个位面。

本故事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