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 > 第64章 【根脉的絮语】

“深红碱蓬的自证游戏”——屏幕上的新日志标题安静地闪烁着,如同北岸那片绛红的生命信号。接下来的日子,林羽和他的团队全身心投入这场静默的观察。

AR护目镜下,高光谱数据流日夜不息。那片绛红在初时引人瞩目的浓郁,在持续的微距监控下,呈现出更加细腻的景致。数据显示,这种饱和度极高的色素主要集中在老叶与茎干基部,新萌发的叶片颜色则稍浅一些,呈现出更接近常态的过渡。这细微的变化被林羽详实记录:“……色素沉积存在选择性,老叶积累更深,或与代谢废物的区域化隔离或某种保护性应答相关?需结合叶龄变化进一步分析。”

根系区域的轻微热差异始终是个谜团,也是“最小扰动原则”下最深的诱惑。苏晚晴设计的边缘传感网络捕捉到一个有趣的信息:与绛红群落相邻的、处于外围正常碱蓬植株的根系温度,似乎也出现了一种极其微弱的、向绛红区域侧倾的梯度分布,尽管这个梯度只在仪器极限精度内才可辨识。

“像是有微弱的‘热度辐射’?”苏晚晴在数据简报时提出设想,又立刻严谨地补充,“也可能是土壤水分、盐度在微观尺度的自然扩散导致的微弱热传导差异。目前无法排除。”

林羽沉思片刻,手指习惯性地轻敲桌面。“在静默观察区边缘,增加一组超高精度的分布式土壤多参数微探针。确保绝对非入侵式部署——采用高精度电磁感应探测深层温湿度变化,地表微传感器严格设置于标记红线外一米以上,只能感知逸散信息,绝不能干扰根系环境。”他强调道,“我们寻找线索,但不能制造扰动。哪怕微小的沉降压痕,也可能打断我们想要观察的自然进程。”

老张则专注于环境动力学的追踪。无人机按照智能规划的路径低空掠过,获取的数据整合后证实了之前的猜想:这片小小的绛红群落,恰好位于一个微妙的地形和潮汐流交汇处,形成一个小涡流的“回水区”。这里流速最缓,沉淀的细小有机颗粒物略多,水体交换比周围稍慢一些。通过外围水样和环境模拟测算,显示这个小小的“死水区”底部沉积物的局部还原性(厌氧环境)和硫化物、铁离子浓度确实高于周边平均水平。

“就像是这片碱滩上的一个独特的小‘房间’,”老张用形象的比喻总结着,“有点潮,有点闷,富含一些‘老物’(沉积物和矿物质)。这些小家伙们在里面‘住’,颜色就变得不一样了。”他没有提到“适应”、“进化”这样的词,但话语里充满了对自然精妙安排的朴素理解。

小李负责的热感影像监控,坚持在极限距离进行。连续数日的数据比对后,他发现了一个更具象的动态:“林工,看这里!清晨潮退后,随着光照增强和氧气重新进入地表层,中心几株绛红植株根系的热信号活动峰提前了大约20分钟,且强度峰值略高于外围植株基线。同时,周边那些似乎‘感知’到微弱热梯度的植株,其热活动峰也有极微弱的趋前趋势,虽然幅度很小很小。”

“代谢唤醒效率的细微差别?”林羽仔细审视着动态图谱,“可能意味着它们对局部环境动态变化的感知和响应机制,比同类更为……迅速?或者机制不同?”这个发现让团队内部充满了克制的好奇心。这微小时间差背后的生理意义是什么?是更强的主动调控?还是仅仅是局部“闷热房间”带来的物理热源效应?

讨论不可避免。午饭时,围绕着便携显示器上的热力动态图,几个人都发表着见解。

“可能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差异。”苏晚晴指着一组分离外围采集点的微生物多样性数据报告,“我们外围采样的点离绛红区仍有距离,数据显示了特定的厌氧菌丰度增加,但核心区的群落构成我们不得而知。会不会是不同微生物群的合作效率,导致了这种热差异和时间差?”这是基于当前认知范围的一个科学且安全的假设。

“也可能是植物本身内在的‘生物钟’调整吧,”老张提出,“在特殊环境下,内部调控激素的分泌时间和浓度变了?就像我们换个地方睡觉,有时差。”

林羽聆听着,目光落在屏幕中那片安静的深红上。“两种可能性都无法排除,也可能互相作用。这就是这场‘自证游戏’的迷人之处——自然系统通过时间和环境变化,一点一点展现其内在的联系与逻辑,而我们看到的每一点迹象,都可能是无数微过程交织的表征。”他端起水杯,温润的声音传递着坚定与耐心,“在未获得核心区无扰动确证前,一切皆为谨慎假设。我们能做的,是更细致地观察、更精准地记录环境的微动态,以及这个特殊表型对非核心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涟漪效应——比如周边碱蓬的轻微趋向热度反应,或者小型底栖生物活动的分布是否改变。”

他顿了一下,眼神中闪烁着对规律的敬畏:“记住,真正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解释‘它是什么’,更在于理解‘它如何自然存在’,以及‘它的存在对整片滩涂的长期韧性意味着什么’。任何急于定义或干预的冲动,都是对自然自组织过程最大的不尊重。”

“明白!”大家异口同声。

观测继续进行。新部署的超高精度边缘传感网开始捕捉土壤环境参数的微扰波动,热力图谱的动态变化被反复校核。无人机严格遵守鸟群活动规律,只在安全和必要的时间窗口进行无接触飞掠拍摄。那片绛红依旧安静地存在着,在潮涨潮落中汲取泥、盐与光。

夕阳再次将滩涂镀金。监测站内,空气宁静而专注。林羽走到窗边,眺望北岸。那片深红在暖金色光晕中,如同大地以最精微的尺度书写的密码,等待着潮汐和时间的解读。他心中那份混合着期待与警惕的情绪,此刻已沉淀为纯粹的、深沉的敬畏与守护之意。自然在低语,人类最好的角色,始终是谦卑而专注的倾听者与记录者。

最新关键事件:

【局部现象进展】绛红碱蓬群落根系热活动具备时间动态差异(晨峰提前)。微迹象显示外围碱蓬根系或存在微弱响应趋势(待长期观察)。

【观察状态深化】静默观察区(半径10米)稳固。新增:超高精度非入侵式边缘传感网部署(土壤温湿度\/微动态);持续追踪热活动节律与外围环境微扰。

【分析深化】代谢响应效率差异和\/或根际生物微环境特殊性成为主要假设方向。强调对周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观察。

【坚持原则】以数据记录为核心,杜绝任何干预性采样或接触。自然进程主导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