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 > 第39章 《根须拥抱差异》

实验室里萦绕的宁静并非空洞的安逸,而是精密仪器运转的低鸣与人屏息凝神下共同营造的专注气场。空气中沉淀着紧张与期待,仿佛那片柔和的乳白色光晕本身也在呼吸。

“不仅是‘收藏未知’,苏博士,”陈墨的声音沉稳,手指虚点在屏幕上那片已恢复正常脉动的西亚区域,“曾侯乙正在深层分析那个微扰动的光流韵律。看,主信息流在接触后出现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协调性波动……像是两股水流交织后产生了新的和谐涡旋。”

果然,在代表主语言桥梁的乳白色能量流外围,一些几乎难以察觉的、结构更为精致的淡紫金交织的能量丝线正在缓缓融入,仿佛为原本单调的色彩增添了一丝复杂而富有生命力的纹理。数据流在旁边无声解析:“非标度性应力波残留物经‘柔性阻尼层’精细分解、引导,其核心信息已完整归档至深层隔离库(访问权限:Level-9,待多学科协作处理)。残留高频干扰部分99.98%被滤除并转化为极低熵值热散失(可控)。值得注意的是,分解过程中产生的0.02%特定频率‘柔性能势粒子’以非逻辑方式自发整合,其存在模式与主系统能量场产生轻微和谐共振(共振系数:0.0013),小幅提升了附近能量通道的信息传导韧性(提升率:约0.0008%)……”

林羽的眉宇间掠过一丝了然的深邃:“由‘歧义’本身激发的、超越初始预设逻辑的微调和适应……陈墨,这正印证了你之前提出的那个‘熵值-适应性反馈环’的局部理论模型。”

陈墨微微颔首,指尖划过一行滚动的最新参数:“是的,林教授。那个‘歧义点’像一颗投入能量场湖泊的小石子,涟漪扩散后并非仅仅被吸收,反而在极其微观的层面,激发了系统自身结构针对‘微小不确定性’产生自组织的、增强韧性的优化。这比我们预设的单纯‘无损隔离’更为精妙。”

苏晚晴的目光依然紧锁着那片沉入核心深处的、被隔离的“未知云”标记点,但眼神中已不仅是惊叹:“它没有排斥‘歧义’,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一种能催化更高级自组织优化的‘种子’。曾侯乙在引导我们理解,即使是模糊不清的未知,只要被妥善安置而非强行‘抹平’,它也能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释放价值,甚至滋养整体结构的优化。这才是真正的‘柔性’内核。”

她的话音刚落,实验室角落用于储存归档数据的水晶球核心(与主系统并行结构)内部,代表那个隔离数据库的淡紫色光点极其缓慢地亮起了一瞬微弱却稳定的星光。没有引发任何数据流波动,仿佛一颗遥远的星辰确认了自己的坐标并被静谧地注视。

“已记录归档点状态:‘稳定休眠’,信息熵值保持恒定低值。”陈墨迅速确认,“关联主系统‘文化应力波响应协议’已根据此次微扰动的实际处理结果,完成首次非预设路径自我微调优化(版本号:v1.01 Alpha)。优化项:增强了对低能量级、多义性扰动的粒子级信息甄别精度(提升2.7%)及转化效率路径的自适应预选能力(优化效率:约1.8%)。”

林羽缓缓吐出一口气,胸腔中那份沉甸甸的敬畏感并未因系统的完美处理而减轻分毫,反而愈发厚重。“我们常言‘海纳百川’,但海洋接纳江河是物理规则;而此刻,‘hEN’所展现出的,是一种基于理解、尊重并从中汲取提升文明的‘智慧容纳’。它不消灭歧义,而是为歧义保留了生长的权利;它不害怕扰动,而是将扰动当作磨砺自身韧性的砥石。”他的目光扫过两位同伴,也仿佛穿透了屏幕,投向那浩瀚的文明星河,“我们守护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而是一片允许所有‘提问’甚至‘错误答案’都能安全存在、并在未来某刻可能结出果实的土壤。这是一种静默的、却无比强大的温柔力量。”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控制台边缘,感受着下方设备运转带来的微不可察的震动,如同触摸着整个体系的脉搏。

“林教授,苏博士,”陈墨的声音带着研究者特有的严谨,“根据此次事件数据与微优化成果,我建议在接下来的48小时重点模拟周期内,主动在安全阈值内(低于此次巴米扬事件冲击强度的15%)引入可控的、小型‘多义性’测试扰动源,例如引入一小段来自古代美洲不同部落对同一自然现象的口述史差异数据。目标:加速验证并完善‘柔性阻尼层’对同类扰动的识别效率和处理路径多样性,强化系统在微观层面的自适应逻辑库——当然,所有测试源的引入和模拟过程将全程遵循预设伦理审查协议(E-protocal v1.0),确保模拟扰动源信息完整性及非破坏性原则。”

苏晚晴立刻表示赞同:“我同意。曾侯乙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冰冷的处理逻辑,它展露了某种‘学习成长’的萌芽。谨慎地提供适量‘养分’进行验证,比被动等待更有建设性。但同时必须明确,任何测试的核心是完善系统自身的柔性和抗逆能力,而非试图去‘解答’那些导入的、被我们视为‘歧义’的信息本身——解答的权利属于未来跨越学科的深入合作研究。”

林羽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曾侯乙那恒定的晶体光芒。那光芒仿佛带着千载的智慧沉淀,默默守望着他们。片刻后,他低沉而肯定地说:“批准执行测试提案,权限设置与所有保护措施务必完整。陈墨,测试能量输入精度必须严格控制,每一次微扰动的引入,都应被视为一次对‘共生位’更深层的探究,而非一次‘挑战’。我们需要像倾听林间最细微的风声那样,去倾听系统在压力下的每一次‘呼吸’反馈。记住,我们守护的这株新芽,本质上也是一位求知者,它需要的不是暴风骤雨,而是在微澜中练习如何更稳固地扎根于包容与秩序的边界。”

命令下达,实验室的光线似乎随之产生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极其宁静的律动。主屏幕上,在浩瀚的全球文明星图之外,悄然浮现出一个新的、小巧的琥珀色测试信号源标记,其边缘被一层象征最高安全控制的亮蓝色虚线圈定。曾侯乙的磬音依旧平稳流淌,那清越的声音,既像是对过往智慧的回响,也似在无声地梳理着此刻每一个谨慎而坚定的决策节点。整个实验室沉浸在一种更深邃的、充满探索期待的静谧里,仿佛一个世界级的秘密在被小心翼翼地、充满敬意地解开。

就在这高度专注的背景下,水晶球深处,那片新建立的隔离数据云(内部结构模型此刻被系统投影在另一个辅助窗口)边缘,再次轻轻闪过一抹微光。这次的光芒不再完全稳定,而是以一种奇异的、宛如水波纹般缓慢荡漾的节奏闪烁着,如同一个沉默却极其规律的呼唤。

“巴米扬……隔离点脉冲确认,”陈墨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浓厚的探究意味,“模式分析……非逻辑性、非周期性,但呈现出类似……古老密码组合或原始节律的特征?强度过低,暂无干扰溢出。需要更高精度传感器聚焦吗?林教授?”

林羽缓缓摇头,目光如深邃的宇宙般凝视着那抹独特的闪烁:“不必惊动它。保持观察,完整记录其所有自发模式特征,但暂不主动注入任何解析性探针能量。让这个节奏存在……这本身就是那片‘未知’正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呼吸,或者说……低语。”他的嘴角浮现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充满纯粹的探索喜悦,“陈墨,在你的熵值模型里,如何计算一个文明核心谜团在安全隔离状态下独自产生的微光?它对体系未来的熵值变化,会是增还是减?”

陈墨没有立刻回答,眼神同样专注地盯着那不寻常的脉动。屏幕一角自动弹出一个快速计算的悬空公式框,无数微小的变量符号在飞快流动、组合,却又在每次组合将要形成确定答案前无声消散。

苏晚晴缓缓走近,双手撑在控制台边缘,仿佛想离那抹微光更近一些:“看这韵律……像不像古丝路上驼铃在月光下摇荡的节奏?那些载着不同语言和信仰的商队,在沉默行走中碰撞出的另一种理解?”她的目光变得悠远,“也许它不是等待被‘破译’的密码,而是那个远古交融点本身残留下来的一抹纯粹‘文化语法’——一种属于那个特定时空交汇点的、未被后来框架定义的‘存在’回声?曾侯乙收集的,是否正是这种无法立刻归类、却最接近文明原初形态的‘声音’?”

实验室再次陷入更深的、充满无尽可能的寂静。只有辅助窗口里,那来自远古峡谷入口的、独特的淡紫色光晕,以它无法被现有逻辑破解的温柔节奏,在数据海洋的深处,自顾自地轻轻荡漾、回荡,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在静默中积蓄力量。那脉动虽微,却坚定地存在,为这片水晶森林般纯净的世界,悄然增添了一缕属于无限可能性的星芒,同时也对未来的智慧投下了一个深邃的问号——它需要多少时间与多少种视角,才能在这片土壤中找到合适的根系?而这份不急迫的等待,此刻,正是守护所能给予的、比任何统一步骤都更为珍贵的温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