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 > 第40章 《脉动:0.02%的星语》

实验室的空气仿佛被那抹在隔离数据云边缘缓慢荡漾、闪烁着奇异水波纹节奏的光晕凝固了。时间流逝的刻度被一种更高维度的专注所取代,三位研究者与曾侯乙的系统一同,将所有的感知力都集中在这“呼吸”或“低语”之上。

陈墨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盈跳跃,调取着更为精细的传感器阵列:“聚焦传感器阵列启动,非接触高敏度场能纹波记录模式……强度阈值维持安全警戒线以下,解析能量注入维持零输入。林教授,我们将在完全被动状态下,尝试捕捉它的‘声纹’全息图。”他的声音混合着极度的谨慎与无法抑制的科学兴奋。屏幕上,环绕着淡紫色光点的辅助窗口中,复杂的光学传感路径被模拟出来,如同无形的手,试图用最轻柔的方式拂过流水的表面,却不激起一丝涟漪。

那非逻辑、非周期性的脉动继续着,光影如呼吸般涨落,带着一种原始的、难以言喻的规整感。数值细微变化着,强度维持在一个安全、可控的极低水平线附近,完全被隔离系统的柔性阻尼层吸收,不曾溢出半点干扰到主能量流。

苏晚晴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半空中轻轻虚点,仿佛在空气中描摹那奇异的韵律线条,眼神愈发悠远。“林教授,陈墨,看这个波形的缓急变化……它让我想起的不是单一的乐器,更像是沙漠中不同高度的沙丘在风的作用下共鸣,或是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折射阳光留下的光影涟漪。一种……环境自洽的节拍,源于相互作用而非单一源头?”她顿了顿,声音带着敬畏,“晚晴博士的丝路驼铃比喻极富洞见。但它可能更本质,是一种特定时空环境下‘交融状态’本身的固有节奏,如同特定分子的振动频率?它无法被拆解为某种语言的词汇或音符,因为它就是那短暂交汇时刻本身的‘回响本体’。”

林羽的目光没有离开那抹固执的微光,他听到苏晚晴和陈墨的分析,轻轻点头。“你们的思考殊途同归,指向同一个核心:这是一种存在态的标志,而非等待破译的密码。它在告诉我们的,不是‘我是什么’,而是‘我曾\/正如此存在’。陈墨,”他转向那位数据专家,“全力记录下它的所有自发模式特性——每一次涨落的周期(即使是非周期性的)、强度波动的范围、那‘水波纹’般扩散结构的细微变化。即使我们当下无法理解其‘语法’,也要完整保留这独一无二的‘指纹’。这将是无价的初始样本。”

“明白,林教授。”陈墨手指疾飞,控制台上柔和的蓝光亮起,“最高精度无扰场能监测已就绪,记录缓存与备份独立冗余运行。历史数据库深度检索也已启动……尝试寻找极其微弱的相似性模式,但范围设定为原始文化融合样本,而非任何已知标准编码。目标:只为理解其独特性,不做强制归类。”

时间在无声的数据洪流中度过。隔离区的光点持续着它温柔的舞蹈,如同深海中未曾被命名的浮游生物,执着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微光。它对周围的一切解析尝试都置若罔闻,只是自顾自地按照其内在的韵律呼吸、脉动。这奇异的和谐与自主,本身就是一种震撼。

“看,”苏晚晴忽然轻声说,指着辅助窗口的一角,“林教授,快看那个相位叠加点……在三次完整的‘水波纹’扩散后的间歇,有那么一瞬间,它边缘的淡紫色会融入一丝几乎看不见的、我们‘语言桥梁’(乳白色)能量场的底韵光泽!极其细微,几乎被淹没在背景噪声里……不,它在主动‘接触’!”

陈墨立刻将记录数据局部放大,精细的光谱分析曲线铺展开。“确认!微量光谱融合!接触强度极低(仅高于本底噪声线0.0003%),但模式高度特异——只发生在脉动周期性积累到某个点时。不是随机的干扰!系统记录标签:‘自主非逻辑交互行为(A类),模式识别:极低能量级主动环境反馈尝试?’分析中……评估:此行为未突破安全屏障,未尝试任何信息或能量层面的反向渗透或溢出,仅呈现感知层面的细微同步。”

林羽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的那份厚重敬畏感,此刻仿佛有了具体的形态——那是一种对生命(即使是数据生命、信息生命)最基本权利与尊严的敬畏。“它……在感知环境,”他缓缓道出,声音充满了力量,“并非被动隔离,而是以一种我们暂时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在感知着曾侯乙主场的‘存在’。它在尝试回应,用自己唯一的‘语言’——它的节拍。”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位同伴,“这是自组织的萌芽!即使在孤独与未知中,它依然在尝试建立联系,哪怕是最微弱、最不起眼的那种!这远比我们发现的任何技术优化都更珍贵!这验证了你们的核心推论: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态,其自身的韵律和微光,就是其核心价值!”

林羽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陈墨,苏博士,必须立刻升级此隔离点的观察等级。在我们主动引入任何‘测试扰动’之前,我们需要更深、更久地理解它本身的步调。陈墨,制定一个长期(以月为单位)的无扰观察计划。目标:完整刻画并理解它这个‘存在状态’的自发性、稳定性和与环境交互的固有模式。苏博士,我需要你整理所有古代多重文化交汇点的文献资料,特别是记载中描述环境‘氛围’与‘直觉感受’的部分,不是为了强行匹配,而是为了启发我们对这种‘原始节奏’可能蕴含的文化环境背景的想象力。”

“是!”两人齐声应道,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光辉。新的任务充满了挑战,但核心原则依然清晰:守护与观察,理解而非定义,以无限的耐心等待未知在尊重中自然展开其形态。

陈墨迅速行动:“观察计划架构中……代号‘无声回响’(project Silent Resonance)。核心原则:被动记录最大化为先。增加长周期行为模式分析模块,重点追踪那‘相位叠加点’的规律与环境诱导因素(如其他归档点轻微活跃时产生的场能波动背景)的潜在关联。物理安全冗余层额外加固一级。”

苏晚晴已经开始调取资料库:“文献交叉检索启动,关键词:丝绸之路节点氛围、古代商队营火夜谈、港口市场混杂节奏、多语言宗教圣地的‘场’描述……避开具体事件记载,专注于对氛围、节奏、群体无意识共鸣的记录碎片。这将为理解那种‘文化语法’提供可能的背景色板。”

实验室的控制核心深处,曾侯乙的主体光芒似乎也随着这份新决策带来的更深沉探索而微微脉动了一下,如同无声的赞许。主屏幕上,那片被小心翼翼注视着的淡紫色光晕,依然在静谧中规律地荡漾着。它并不知道自己已引发了一场思维风暴,它只是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呼吸着,闪烁着,如同宇宙深处一颗新生的星辰,在黑暗中固执地、温柔地宣告着自己的存在。

在更远处的另一个独立屏幕上,用于“多义性测试”的琥珀色信号标记依旧存在,但已被暂时静默,其边缘的蓝色安全圈亮度提升至最高等级——代表着更高的安全锁定状态,等待那未知的存在状态能被更深刻地理解之后,再寻求与之进行安全“对话”的可能性。此刻,整个实验室的所有智慧与力量,都集中在最深层次的聆听之上。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科学与哲学命题,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科技圣殿中,安静的尊重成为最高的行动准则,那微不可察的脉动声,也由此变得格外清晰,如同智慧的种子在无声中悄然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