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 第37章 进退维谷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第37章 进退维谷

作者:花小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2:03:36

夷陵城头,“汉”字大旗猎猎作响,俯瞰着脚下奔流不息的长江。

城内,蜀军将士们正在抓紧休整,修补甲胄,磨砺兵刃,工匠坊里叮当作响,加紧打造着攻城器械。

大胜之后的亢奋尚未完全褪去,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种跃跃欲试的躁动。

然而,在这股躁动之下,一股沉重而冰冷的暗流,正随着来自北方和东方的消息,悄然渗透进每一位高级将领的心头。

中军大帐内,气氛与前几日的激昂热烈截然不同。

空气凝滞得如同暴雨前的闷热,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张飞如同一座沉默的火山,虬髯因多日未曾仔细打理而更显杂乱,环眼中布满了血丝,不再是单纯的战意,更添了几分焦躁与憋闷。

他死死盯着面前案几上摊开的两份帛书,拳头捏得咯咯作响,那巨大的力量似乎随时都能将坚实的木案砸得粉碎。

一份帛书,来自秭归前线游弈军的每日例行军情汇总。

上面清晰地写着:吴军援兵先头部队已突入秭归城内!

江面上,已观测到大批东吴水军战船逆流而上的帆影!

秭归守军士气有所回升,夜间巡防更加严密,我军游骑袭扰难度增大…

另一份,则是来自成都丞相诸葛亮的加急密信。

由军情司特殊渠道送达,内容正是关于曹魏异动,司马懿、曹真两路大军压境的惊人消息以及诸葛亮的担忧与提醒。

陈到站在一旁,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眉宇间也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凝重。

他刚刚向张飞详细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极端不利局面: “三将军,局势已万分危急。东面,陆逊获得增援,秭归防御力量正在快速增强,其水军若控制江面,我军侧翼及后勤将备受威胁,强攻难度陡增数倍!

北面,曹魏狼子野心,司马懿虚张声势牵制汉中,曹真猛攻上庸更是直插我软肋!

上庸若失,不仅陛下龙兴之地房陵、西城三郡震动,更将直接威胁我东征大军之退路与汉中侧翼!”

他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将血淋淋的现实一层层剥开:“我军虽胜,然夷陵一战及长途追击,兵力折损、军械消耗亦是不小,将士疲敝亟待休整。

粮草转运漫长,夷陵新下,周边未靖,补给线实则脆弱。

此刻,我军实已陷入‘前有坚城猛虎,后有豺狼掏窝’之绝险境地!”

“别说了!”张飞猛地一声低吼,如同受伤的猛兽发出的咆哮,打断了陈到的话。

他霍然抬头,血红的眼睛瞪着陈到,声音沙哑:“道理俺都懂!孔明的信俺也看了!但…但就这么算了?!

夷陵咱们死了那么多弟兄才打下来!现在秭归就在眼前!陆逊那厮就在城里!俺二哥的仇…难道就不报了?!

俺们就这么被曹丕吓回去?!俺不甘心!俺憋屈!!”

他巨大的手掌狠狠拍在案上,震得两份帛书都跳了起来:“俺老张宁愿死在秭归城下,也不想这么窝窝囊囊地退兵!”

陈到理解张飞的痛苦与不甘,他自己又何尝甘心?

秭归就像一块快到嘴边的肥肉,却突然变成了烙铁,烫手无比。

但他更知道,身为一军统帅,有时退比进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三将军!”陈到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到亦不甘心!关君侯之仇,一日未报,到我等皆寝食难安!

然,报仇非凭一时血气之勇!若因我等执意强攻,致使大军覆没于秭归城下,或上沦陷、汉中危急,则非但不能报仇,反而使陛下基业动摇,大汉复兴无望!

此岂非辜负关君侯?此岂非成为千古罪人?!”

他语气放缓,但更加恳切:“陛下与军师将东路大军托付于你我,非是让我等孤注一掷,而是期望我等能审时度势,为大汉争取最大之利益!

今日之退,非为怯战,实为保全实力,以待来时!夷陵已在我手,三峡门户已开,我军已占主动。只要守住此地,日后随时可再度东出!

反之,若主力折损于此,则万事皆休!”

张飞死死咬着牙,腮帮子肌肉紧绷,太阳穴突突直跳。

理智与情感在他心中疯狂厮杀。

陈到的话句句在理,如同冰冷的泉水浇灭着他心中的躁火,但那巨大的不甘和复仇的渴望,又像岩浆一样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

退?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将士?

如何面对大哥期待的目光?

如何告慰二哥的在天之灵?

进?万一…万一真的兵败城下,或者导致北路崩盘…那后果…

这种极端艰难的战略抉择,对于性情刚猛、习惯了一往无前的张飞来说,简直是一种酷刑。

他痛苦地抱住头,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吼。

就在这时,帐外亲兵高声禀报:“三将军!陈将军!成都丞相又有紧急书信到!是给二位将军的!”

“快拿进来!”张飞猛地抬头,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一名信使快步进入,呈上又一封密信。火漆是诸葛亮的独特印记。

张飞几乎是抢过信,迫不及待地撕开,与陈到一起观看。

诸葛亮的信很长,字迹一如既往的从容稳健,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前所未有的严峻。

他在信中首先再次强调了曹魏两路大军压境的严重性,指出曹真对上庸志在必得,攻势极猛,刘封兵力不足,求援信已如雪片般飞往成都。

汉中方向,司马懿虽似佯动,但诸葛亮不敢有丝毫大意,已抽调部分预备队增援各处关隘,压力巨大。

接着,他话锋一转,提到了东吴的增援。“江东震恐,援军毕集,秭归已成泥潭。亮料定,孙权必严令陆逊死守,以待我军久攻疲敝,或水路夹击。”

然后,诸葛亮给出了他基于全局的判断和建议,但他并未直接下达命令,而是将最终决定权交给了前线的张飞和陈到:

“…飞、到二位将军:前线情势,瞬息万变,亮远在成都,难窥全貌,不敢遥制。

然,纵观全局,利弊昭然。进则或有侥幸之机,然风险巨甚,恐全军陷于荆西,而北线崩坏。

退则虽暂弃秭归,然可保主力无虞,稳固夷陵,震慑江东,更能即刻回师应对北疆危局,保社稷根本。”

“…然,退兵之举,关乎军心士气,亦关乎国策转向。

若退,需防陆逊趁势反扑,需稳扎稳打,万不可演变为溃退。夷陵之地,必须牢牢扼守,此为日后再度东出之基石。”

“…无论进与退,亮与陛下皆信二位将军能临机决断,以大局为重,以社稷为重。盼速决之,并将决议火速报于成都…”

信看完了。

帐内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诸葛亮没有强令他们撤退,而是将这千钧重担,彻底压在了他们二人的肩上。

这份信任,沉重得让人窒息。

张飞缓缓放下帛书,脸上的狂躁和痛苦渐渐被一种沉重的、近乎悲壮的神色所取代。

他抬起头,望向陈到,声音嘶哑:“叔至…孔明…和大哥…把决定权交给俺们了…”

陈到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是,三将军。进与退,皆在我二人一念之间。”

张飞不再说话,他转过身,一步步走到帐门口,掀开帐帘,望向外面忙碌的军营。

望向远处长江的方向,望向那看不见的秭归和更北方曹魏大军压境的烽烟。

他的背影,如山岳般沉重。

时间一点点流逝。

陈到也没有催促,他知道,这是张飞必须自己完成的蜕变。

许久,许久。

张飞猛地转过身,他的脸上,所有的挣扎、不甘、狂躁都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下定决心的、带着痛楚却无比坚定的刚毅!

“俺…决定了!”他的声音如同金石交击,铿锵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陈到的心提了起来,凝神静听。

张飞的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电光,射向陈到:“孔明说得对!大哥的基业,比俺老张的个人恩怨更重要!不能拿全军将士的性命和大汉的国运去赌!”

他几乎是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道:“撤!兵!回!师!”

说完这四个字,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又像卸下了万钧重担,眼神变得更加清明和锐利。

“但是!不是窝囊地撤!老子要撤得堂堂正正!撤得让陆逊不敢追!撤得让曹丕不敢小觑!”

他大步走回案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夷陵上:“就按你之前说的!主力回师,巩固夷陵,清理周边,打造器械,把这里给俺变成一根扎进江东肉里的钉子!钉死他!”

“另外!”他看向陈到,“给你留足兵马和最好的装备!白毦兵主力也留下!给俺守住夷陵,盯死秭归!能不能做到?!”

陈到胸膛一挺,没有任何犹豫,抱拳朗声道:“末将领命!除非末将战死,否则夷陵绝不再易手!秭归吴军,休想踏出城门一步!”

“好!”张飞重重一拍陈到的肩膀,眼中终于露出一丝近乎狰狞的笑意。

“俺这就回成都,去见大哥和孔明!北边的麻烦,俺去帮他们解决!这边的钉子,就交给你了!”

“三将军放心!”陈到目光坚定如铁。

战略的天平,在经过痛苦的摇摆后,终于倾向了理性与全局。

退,是为了更好的进。 舍,是为了更大的得。

一场看似被迫的战略收缩,却可能孕育着未来更强大的反击力量。

张飞与陈到,这两位性格迥异却在此刻心意相通的统帅,目光交汇,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未曾熄灭的、更加深沉炽热的火焰。

秭归的城砖,且让陆逊再多守些时日。

但这场关乎国运的博弈,还远未到终局!

决议已定,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发出低沉轰鸣,转向新的方向。

而遥远的北方,曹真的大军,已经对摇摇欲坠的上庸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危机的绞索,正在收紧。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