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 第54章 寸土不让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第54章 寸土不让

作者:花小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2:03:36

吴宫偏殿,熏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那几乎凝成实质的紧张与博弈的气息。

这里不再是公开朝会的场所,而是双方使者进行具体条款磋商的谈判之地。

蜀汉一方,以邓芝为首,辅以两名精干副使;

东吴一方,则以老成持重的重臣顾雍为主谈,张昭、诸葛瑾等人旁听,全琮等武将虽未被允许直接参与谈判,却也在殿外密切关注,施加无形压力。

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拉锯战。

每一个条款,每一个字眼,都牵扯着巨大的利益和尊严。

“顾公,夷陵之归属,乃和议之基,无需再议。”

邓芝开门见山,语气平和却斩钉截铁,“此地乃我大汉将士血战所得,无数忠魂埋骨于此,岂有得而复弃之理?我主有言:夷陵在,则和议可谈;夷陵不在,则战端再启,不死不休!”

顾雍花白的眉毛微微抖动,缓缓道:“邓尚书,话非如此说。夷陵本属荆州,荆州乃吴侯基业所在。前番之事,各有对错,暂且不提。”

“然今日既言和议,自当互示诚意。陛下之意,夷陵战略地位关键,关乎江陵安危,若长久由贵国占据,我江东如鲠在喉,寝食难安。这和议,又如何能长久?”

他抛出东吴的方案:“陛下仁德,不愿再起刀兵。不若这般:夷陵暂由贵国代管,然需明确其主权仍属我东吴。或,贵国可开个价码,我东吴愿以金帛粮秣,赎回夷陵。”

“如此,贵国既得实利,全了面子,我江东亦去了心腹之患,两家和好,岂不美哉?”

“赎买?”邓芝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顾公是在说笑吗?我大汉将士的鲜血,是能用金帛衡量的吗?夷陵乃是我军用命拼杀来的疆土,非是市井商贾可以交易的货物!”

“主权?更是无稽之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夷陵自古便是汉土!何来‘主权属吴’之说?”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目光锐利如刀,扫过东吴众臣:“若要谈夷陵归属,很简单!战场之上,刀兵相见!吴侯若有本事,尽可再发大军,看看能否从赵子龙手中夺回此城!我大汉,必奉陪到底!”

这番话,强硬到了极点,毫不留情地撕破了东吴试图在法理和面子上挽回损失的幻想!

直接将问题拉回了最原始的丛林法则——谁打下来的,就是谁的!

想要?来抢!

殿内东吴众臣脸色顿时变得极其难看。

张昭气得胡子直翘,诸葛瑾面露苦笑,顾雍也是眉头紧锁。他们没想到邓芝如此强硬,寸土不让。

殿外隐约传来全琮压抑不住的怒哼声。

第一个回合碰了钉子,顾雍暂缓一口气,转入下一议题:“既如此…夷陵之事,容后再议。那战俘交换,总无异议吧?此次交战,双方互有俘获,理应全部释放,以示和好诚意。”

“战俘自然要放。”邓芝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然,如何放?何时放?却需斟酌。”

“我大汉仁德,待俘虏一向宽厚。然贵方俘虏中,多有伤兵病员,需我方医治调养,耗费颇巨。且,人数、名册也需时间一一核对清楚,以免错漏。”

“依我之见,不若待和议正式签署、边境互市开通之后,再行详细交接,更为稳妥。”

邓芝这话,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暗藏机锋。

拖延释放战俘,等于手握一批人质,可以继续对东吴施加压力,确保其在其他条款上不敢轻易反悔。

同时,“耗费颇巨”云云,也是为后续可能的讨价还价埋下伏笔。

顾雍何等老练,立刻听出弦外之音,沉声道:“战俘交换,乃彰显仁德、取信于民之举,岂可拖延?应即刻进行!至于耗费,我东吴可承担部分…”

“顾公此言差矣。”邓芝打断他,“并非拖延,乃是为求万全。若仓促交换,出了纰漏,反伤和气。还是按部就班为好。至于费用…呵呵,贵方若诚心,届时再议不迟。”

轻轻巧巧,又将皮球踢了回去。

“罢了,战俘之事,便依邓尚书,细则容后再定。”顾雍忍住不快,进入下一个相对容易的议题。

“重启边境互市,互通有无,于两国百姓皆有裨益,此事当无争议吧?陛下之意,可在夷陵、江陵等地设立市舶,由官府监督,公平交易。”

“此乃利民之策,我朝赞同。”邓芝表示同意,但随即补充。

“然,互市之细则,亦需明确。诸如交易品类、税赋比例、纠纷仲裁、货币兑换等,皆需详细章程,以免日后滋生事端。尤其…需严防战略物资流入曹魏之地。”

他最后一句,意味深长地看了顾雍一眼。

互市是好事,但蜀汉必须掌握主导权,防止东吴通过贸易获取蜀中的战略资源,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获取江东的物资。

这又是一番暗中的较量。

最后,也是最敏感的一条——“共抗曹魏”。

顾雍代表孙权,提出了极其谨慎的方案:“曹魏乃国贼,天下共知。然,‘共抗’之说,过于招摇,易引火烧身。不若这般:你我双方心照不宣即可。若曹魏攻汉,我东吴必在淮南有所动作,使其不能全力西顾;若曹魏攻吴,亦望贵国能在陇右或襄樊方向予以牵制。然此等默契,不必形诸文字,以免授人以柄。”

这完全符合孙权的意图,既要实惠,又要避免公开刺激曹魏。

邓芝心中冷笑,知道孙权想左右逢源,但他表面上却露出理解的神色:“吴主顾虑,芝能体会。曹丕奸诈,确需谨慎。然,若无只言片语约定,如何取信?若他日曹魏来攻,一方浴血奋战,另一方却隔岸观火,甚至…落井下石,又当如何?”

他略作沉吟,提出折中方案:“不若这样:盟约正文中可不明确写‘共抗曹魏’,但可附加一条秘密备忘录,约定上述互助原则。此备忘录仅限两国君主及极少数重臣知晓,如何?”

这是要将口头默契变成有有限约束力的书面秘密协议,既给了孙权面子,又为蜀汉争取到了一定的保障,至少增加了东吴背盟的成本。

顾雍与张昭、诸葛瑾交换了一下眼神,微微点头。

这或许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场外的较量——暗流涌动

正式的谈判桌上剑拔弩张,谈判桌下的暗流同样汹涌。

邓芝深知,要想达成对蜀汉有利的协议,必须影响东吴内部的决策。

他利用谈判间隙,以私人身份,秘密会见了诸葛瑾等主和派官员。

在与诸葛瑾的会面中,邓芝推心置腹: “子瑜先生(诸葛瑾字),您久居江东,深知吴主与国情。继续与大汉为敌,于江东有百害而无一利。”

“曹魏乃豺狼之性,岂会真心待吴?今日许以厚利,明日便可翻脸无情。唯有吴蜀携手,方能制衡曹魏,保三分天下之势。”

“先生乃明智之人,还望多在吴主面前,陈说利害,促成和议。此非仅为大汉,实亦为江东社稷着想啊!”

诸葛瑾叹息道:“伯苗之意,我岂不知?然…朝中阻力甚大,且陛下…亦有顾虑。”

邓芝道:“陛下之顾虑,无非颜面与将来。然,与社稷存亡相比,一时颜面算得什么?至于将来…天下大势,变幻莫测。今日之和,或为明日之机。总好过眼下便陷入死局。”

同时,邓芝也没有忘记那些摇摆不定的中间派。

他通过各种渠道,或暗示蜀汉的军事实力,或描绘与曹魏结盟的危险性,或展示互市通商能给江东豪族带来的巨大利益, 细致地进行分化拉拢。

这些场外活动,虽然无法立刻改变局面,却像水滴石穿般,不断软化着东吴内部的抵抗,为主和派提供了更多的论据,也让孙权感受到来自内部的压力。

谈判,因此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

一连数日,偏殿内的争论声时起时伏。

邓芝时而慷慨陈词,寸土不让;

时而引经据典,据理力争;

时而又私下沟通,巧妙周旋。

他将一个使者的智慧、勇气和韧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终,一份初步的、充满了妥协与博弈的协议草案,艰难地形成了:

1. 夷陵归属问题,暂不明确写入正文,变相默认蜀汉占领现状。

2. 战俘分批交换,细节后续商定。

3. 互市通商原则通过,具体章程由专门官员后续磋商。

4. “共抗曹魏”以秘密备忘录形式达成有限共识。

这份草案,离诸葛亮最初的设想略有差距,但核心利益——保住夷陵、达成停战、建立抗魏默契——均已达到。

当邓芝将这份草案派人火速送往成都时,他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份关于曹魏使者已秘密抵达建业,并带来曹丕亲笔书信和“厚礼”的密报,正被匆匆送入吴宫深处。

孙权的案头,此刻正摆放着来自北方和西方的两份截然不同的“诚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