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日光阴,弹指即逝。
陈观这三日,可谓废寝忘食。白日里,他几乎泡在墨匠庄的藏书楼一层。此楼虽只对外开放基础区域,但天工阁底蕴何其深厚,即便基础,其藏书之丰、涉猎之广,也远超外界想象。《机关构件图谱大全》、《基础能量回路解析》、《常见材料物性录》、《简易机关制作三百例》……一本本或厚重或古旧的典籍被他翻阅、记忆、理解。
他有地师传承带来的敏锐感知与强大神魂,更有幼年诸葛亮同步率提升后带来的超强记忆与逻辑推演能力。虽不敢说过目不忘,但阅读理解、融会贯通的速度远超常人。他并非盲目贪多,而是谨记木青子告诫,着重理解机关术的核心原理——力的传导、能量的转换、结构的稳定与灵巧的平衡。
夜晚,他则扎根于甲字柒号院的地火室。理论需与实践结合。他利用地火室的便利,尝试亲手制作《机关初解》与藏书楼图谱中记载的最基础机关。
第一次尝试制作“传讯铃”时,因对金属退火程度把握不准,铭刻能量回路时魂力注入稍显毛躁,导致铃身炸裂,功亏一篑。
他没有气馁,总结失败经验,借助诸葛亮对微观操作的优化,第二次制作时,更加小心翼翼,精准控制每一个环节。当地火将最后一道符文熔炼完成,那不过拇指大小的铃铛发出一声清脆悦耳的“叮”声,并随着他法力的轻微注入而微微震动时,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接着是结构稍复杂些的“自动鼠”,涉及齿轮咬合、发条动力与简单的转向机关。失败数次后,他终于成功制作出一只巴掌大小、上好发条后能直线爬行数尺的木鼠。虽然动作僵硬,毫无灵性可言,但对他而言,已是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
点券余额依旧可怜, ** 53.5** 的数字在三日的材料消耗与地火室使用(虽木青子未收费,但系统似乎默认扣除了微量点券作为“能源费”,如今只剩 ** 51.8**)下,增长缓慢。他没有动用那50点券的“老本”,深知那是关键时刻的救命钱。
三日苦修,虽未让他在机关术上登堂入室,却至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再是那个仅凭一本《机关初解》就敢参考的愣头青。对能量的感知、材料的辨析、结构的理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考核之日,终于到来。
地点设在墨匠庄最大的中央工坊内。主持考核者,是一位身着深蓝色工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严肃的中年女子,据木青子低声介绍,此乃天工阁“巧手一脉”执事,姓严,人如其姓。
除了陈观,竟还有另外两名参考者。一人是庄内年轻工匠,名叫石坚,身材壮实,手掌粗大,眼神专注;另一人则是一名衣着华贵的少年,眉眼间带着傲气,似乎是某位与天工阁有旧家族的子弟,名为赵琰(与赵家并非同支)。
严执事目光如电,扫过三人,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宣布:“考核开始。第一关,辨材。”
她袖袍一挥,三人面前各自出现一张长桌,桌上摆放着百种各式各样的材料,有金属矿石、灵木枝干、奇异骨骼、未知胶质等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旁边还有纸笔。
“一炷香内,辨识所有材料,写明其名称、主要特性及至少一种常见用途。开始!”
香被点燃,计时开始。
石坚显然对庄内材料极为熟悉,几乎不假思索,下笔如飞。那华服少年赵琰亦是从容不迫,显然家学渊源。
陈观不敢怠慢,迅速拿起第一块暗沉金属。地师传承赋予他对物质本质的敏锐感知力在此刻发挥巨大作用。他指尖拂过材料表面,法力微探,其密度、硬度、灵力传导性、内部纹理等信息便源源不断反馈回来,再结合三日苦读的记忆,名称特性迅速浮现脑海。
“沉铁,质地密实,灵力惰性,常用于机关基座或配重……”
他速度越来越快,遇到一些生僻或特性模糊的材料,诸葛亮那微弱的概率推演能力便辅助他做出最合理的判断。一时间,工坊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一炷香燃尽,陈观恰好写完最后一笔,长舒一口气。反观石坚早已完成,气定神闲;赵琰亦是从容交卷。
严执事面无表情地收走答卷,快速浏览,目光在陈观的答卷上略微停留了一瞬,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宣布:“第二关,解构。”
三张桌上各出现了一具损坏的“巡迹犬”机关兽,约半人高,结构精密。
“找出核心故障,提出修复方案。时限,半个时辰。”
石坚二话不说,拿起工具便开始拆卸,动作熟练无比。赵琰亦是从容不迫,取出一套精巧的探针,开始检测能量回路。
陈观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先以地师感知整体扫描这具机关兽。在他“眼”中,这机关兽并非死物,而是一个由无数能量节点和回路构成的复杂系统。很快,他便发现其背部一处能量节点光芒黯淡,且与腿部驱动回路的连接处有明显的“断点”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