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柒看着那些仍有些犹豫的义军成员,心中暗暗着急。他知道,时间紧迫,朝廷的指示随时可能传来,而义军内部必须先稳定下来。正当他准备再次开口劝说时,远处突然扬起一阵尘土,一名士兵匆忙跑来,大声喊道:“叶公子,首领,朝廷传旨官员来了!”叶柒和义军首领对视一眼,眼中既有期待,又有担忧,不知道朝廷的指示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朝廷传旨官员一脸严肃地走进营地,手中拿着诏书,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关于义军招安一事,着叶柒等人暂停行动,等候朝廷进一步决议。钦此!”叶柒和义军首领赶忙跪地接旨。待官员宣读完诏书,叶柒起身,恭敬地问道:“大人,不知朝廷为何有此决议?”传旨官员瞥了叶柒一眼,冷冷道:“此事无需你多问,只需听从安排便是。”说罢,便带着随从匆匆离去。
叶柒望着官员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忧虑。他明白,朝廷的这一决议,意味着招安之事遇到了阻碍。而此时,义军营地中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微妙,那些原本就对招安心存疑虑的义军成员,此刻更是窃窃私语,面露不安。
“叶公子,这可如何是好?朝廷突然叫停,兄弟们的心又开始乱了。”义军首领焦急地说道。叶柒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首领莫慌,朝廷既然没有直接否决招安,就说明还有机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稳住兄弟们的情绪,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指示。”
接下来的日子里,叶柒和义军首领一边安抚义军成员的情绪,一边思考应对之策。叶柒每天穿梭在营地中,与义军成员们谈心,向他们描绘招安后的美好前景,试图打消他们的顾虑。然而,就在叶柒努力稳定义军内部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在京城的朝廷监察机构内,气氛凝重。几位监察官员围坐在一张桌子旁,面色严肃地讨论着叶柒与义军接触的事情。
“这个叶柒,竟敢私自与义军接触,意图招安,他到底有何居心?”一位年长的监察官员皱着眉头说道。
“是啊,此事太过蹊跷。他一个小小的吏员,哪来的胆子,竟敢擅自做主。说不定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依我看,此事必须彻查。若叶柒真有不轨之心,与义军勾结,那后果不堪设想。”又一位官员神色严峻地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商议,监察机构决定派一名经验丰富的监察御史前往叶柒所在之地,对他与义军的接触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这位监察御史名叫郑辰,为人刚正不阿,办事雷厉风行。接到任务后,他立刻带领一队人马,快马加鞭地朝着叶柒所在的义军营地赶来。
而此时的叶柒,还完全没有察觉到监察机构的行动。他依旧在义军营地中忙碌着,努力稳定着军心。他每天都会去查看义军成员的训练情况,与他们一起吃饭聊天,试图让大家感受到他的诚意和决心。
“兄弟们,大家不要灰心。朝廷只是需要时间来考虑招安的具体事宜,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招安之事一定能够成功。”叶柒站在营地中央,对着一众义军成员大声说道。
“叶公子,我们信你!可朝廷那边,真的会同意招安吗?”一位义军成员担忧地问道。
叶柒拍了拍他的肩膀,坚定地说:“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朝廷一定会看到我们的诚意。”
然而,尽管叶柒努力安抚,还是有一些义军成员对招安之事失去了信心。他们开始私下里商量,是否要离开营地,另谋出路。
“我看这招安之事悬了,朝廷都叫停了,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会派兵来围剿我们。我们还是赶紧走吧。”一个义军成员小声地对身边的同伴说道。
“可是,叶公子对我们挺好的,而且他说的那些招安后的好处,也挺诱人的。”另一个义军成员有些犹豫地说。
“哼,那都是他的一面之词。谁知道朝廷到底怎么想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他身上。”第一个义军成员说道。
这些私下的议论,逐渐在营地中蔓延开来,使得原本就不稳定的军心,变得更加动荡。
叶柒察觉到了营地中的异样气氛,他知道,必须尽快采取措施,稳定军心。于是,他决定召开一次全体义军大会,向大家表明自己的决心,同时也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
大会当天,义军们纷纷聚集在营地中央。叶柒站在高台之上,望着台下一张张充满期待又略带担忧的面孔,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兄弟们,我知道大家最近心里都有些不安。朝廷叫停招安,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但我叶柒在此向大家保证,我一定会想尽办法,让招安之事顺利进行。”
台下的义军们静静地听着,目光紧紧地盯着叶柒。
“我叶柒从来到这里,与大家并肩作战,同甘共苦,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的真心。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为了让我们能够一起保卫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亲人。”叶柒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营地中回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