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风书记那通直达地底的保密电话,如同给幽闭空间注入了高压氧气,让赵晓颖在震撼与激动之余,感受到了一种近乎燃烧的使命感。高层的目光不仅意味着安全,更意味着她手中这份证据的分量,已重达千钧。她不再仅仅是一个逃亡的举报者,而是被赋予了“向人民汇报”职责的历史见证人。
这种认知让她摒弃了最后一丝杂念,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现有材料的终极核验中。她反复比对梅姐账本上的资金流向与丧彪证词里的“年货”细节,推敲着每一个时间节点的吻合度,试图在脑海中将那幅关于魏长明、郑怀古、王思远以及境外黑金的犯罪拼图,打磨得更加棱角分明,无懈可击。
就在她沉浸于这种极致的专注时,房间门再次被敲响。这一次,门外站着的不再是李正峰,而是多日未见的韩博。他依旧穿着那身略显陈旧的中山装,但眉宇间的凝重似乎被一种决战前的沉静所取代,眼神锐利如即将出鞘的古剑。
“晓颖,准备一下,我们转移。”韩博的语气简洁,不容置疑。
“转移?去哪里?”赵晓颖有些意外,这个地下安全点在她看来已经是绝对的铜墙铁壁。
“去‘909’专案组的正式指挥部。”韩博解释道,“总攻在即,所有核心成员和关键证据必须集中到指挥中枢。这里虽然安全,但毕竟是临时避险点,不具备指挥协调功能。”
“909”专案组正式指挥部!赵晓颖心中一动。这个代号她早已熟知,但对其具体所在和运作一直充满神秘感。如今终于要踏入这个风暴的中心,她不禁感到一丝紧张,更多的是跃跃欲试。
她没有多问,迅速收拾好所有物品,尤其是那个装有核心证据的背包,紧紧抱在怀里。
跟随韩博走出房间,通过层层验证,他们来到了地下车库。这次等待他们的不再是破旧的皮卡或伤痕累累的越野车,而是一辆外观普通、但玻璃颜色极深、车身明显经过特殊加固的商务车。
车子驶出农机研究所院子,并未开往繁华的市区,反而朝着省城东郊的方向驶去。约莫四十多分钟后,车子拐入了一个挂着“省干部培训中心”牌子的院落。这里环境清幽,绿树成荫,几栋不高的小楼掩映其间,看起来与普通的机关单位并无二致,甚至显得有些冷清。
然而,当商务车驶入其中一栋看似最不起眼的辅楼地下车库时,赵晓颖立刻感受到了不同。这里的安保等级远超之前的农机研究所,明岗暗哨林立,电子检测设备无处不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肃杀。
韩博带着她通过至少三道需要密码、指纹乃至虹膜验证的厚重金属门,最终进入了一个宽敞、灯火通明的大厅。
这里,就是“909”专案组的正式指挥部!
与外界想象的隐秘阴森不同,指挥部内充满了现代感和高效运转的紧张气氛。巨大的电子屏幕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上面实时显示着全省交通要道、关键地点的监控画面,以及一些不断滚动的数据流和人员动态信息。数十名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紧张地处理着信息,低声交谈,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却又井然有序。
大厅一侧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关系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以郑怀古、魏长明为核心,向外辐射出的密密麻麻的人物关系线和资金流向,胡三强、刘明维、“肥佬黎”、谭玉芬、王思远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许多关键节点已经被打上了红色的标记。这幅图,直观地展现了这个盘根错节的**帝国是何等庞大。
赵晓颖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工作人员的侧目。他们显然都知道这位关键证人和证据守护者的身份,目光中带着好奇、敬佩,以及一丝如释重负——她的安全抵达,意味着最终决战的最后一块拼图已经到位。
韩博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她带到了大厅旁边的一间用防弹玻璃隔出的独立办公室。办公室里,李正峰和另外几位赵晓颖没见过、但气质精干的中年人正在等待着。其中一人,赵晓颖依稀认出,正是那天在公路上如同神兵天降的宋清林!他此刻穿着一身合体的西装,少了那日的悍勇杀气,多了几分纪检干部的沉稳,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晓颖,给你介绍一下。”韩博指着那几位陌生人,“这几位是专案组的核心领导成员,来自中纪委、省纪委和省公安厅。从现在起,你将作为特聘证据顾问,全程参与指挥部的核心工作。”
特聘证据顾问!赵晓颖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彻底信任的荣光。
“赵晓颖同志,辛苦了。”一位来自中纪委的领导温和地开口,“你带来的证据,尤其是梅娟同志的账本,是我们撬开这座堡垒最关键的支点。接下来的行动,还需要你和你掌握的证据,提供最直接的支持。”
“我一定全力配合!”赵晓颖郑重承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