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专案组同步收网的雷霆行动,如同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清州市以刘明坤为首、以及省城以魏长山为核心的**节点精准切除、控制到位。消息在极小范围内不胫而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投下了深水炸弹,冲击波在体制内特定层级迅速扩散,引发了一场无声的地震。
清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在行动当晚便被专案组约谈,通报了基本情况和纪律要求。整个清州官场一时间噤若寒蝉,往日与刘明坤、“宏图文化”乃至昌明科技等企业过往甚密的人员,无不人心惶惶,有的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有的则拼命销毁证据、统一口径,试图切割自保。
然而,这场风暴的核心,远未平息。控制魏长山、刘明坤等人,只是斩断了利益链条的执行环节和部分中间节点。那个在“黑账本”中多次出现,以“汇报工作”、“收受礼品”、“做出指示”等形式存在,始终隐藏在幕后的真正“大鳄”——省委副秘书长魏长明,虽然已被控制并接受审查,但其背后是否还有更深的背景?其多年来编织的关系网是否仍有余孽?更重要的是,专案组掌握的证据,能否彻底击穿其心理防线,使其交代所有问题?
对魏长明的审讯,在绝对保密的地点紧张进行。初始阶段,如同预料的那样,魏长明表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和反侦查能力。他对自己办公室和家中被起获的部分现金、金条、高档礼品(与账本记录吻合)辩称为“人情往来”、“朋友馈赠”,对儿子魏长山的巨额海外资产则佯装不知,声称“子女已成年,其商业行为与己无关”,对所有涉及清州产业基金和具体项目的询问,均以“按程序办理”、“尊重职能部门意见”等官话搪塞,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仅仅失察、负有领导责任的形象。
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专案组并不急躁。他们调整策略,采取了“剥笋战术”,由外及内,逐步加压。
首先,审讯专家集中火力,猛攻其子魏长山的问题。将瑞士保险箱中获取的、清晰记录着资金从清州企业流向魏长山境外账户用于购置豪宅的账本页面,以及魏长山投资公司支付私人飞机租金、其女友海外奢靡消费的完整证据链,一一摆在他的面前。
“魏秘书长,解释一下,你儿子这些数以亿计的海外资产和消费,资金来源是什么?难道都是他那个规模不大的投资公司合法赚来的吗?” “这……我不清楚他的具体生意。”魏长明额头开始渗汗,但仍在硬撑。 “不清楚?那为什么昌明科技、鼎嘉实业这些清州的企业,会‘恰好’在你儿子需要钱买房买车的时候,给他进行巨额‘投资’?又为什么这些企业,能‘恰好’从清州市的产业扶持基金中获得数倍于‘投资’额的资金?这些时间点和资金流向的巧合,你怎么解释?” “企业经营行为,我无权干涉……或许是他们看好我儿子的能力……” “能力?”审讯专家冷笑一声,出示了一份魏长山公司的审计报告(秘密调取),“他公司近三年实际亏损!他所谓的‘投资’,大部分都转化成了你们父子在海外的固定资产和奢侈消费!这是**裸的利益输送!而你,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职权,为这些企业大开绿灯,就是你儿子能够空手套白狼的最大‘能力’!”
铁证如山,魏长明关于“不知情”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他的心理防线开始出现裂痕。
紧接着,专案组祭出了第二记重锤——内部突破。他们选择了一个看似不起眼,但实则关键的角色作为突破口:魏长明的秘书小张。这个小张跟随魏长明多年,深得其信任,很多隐秘的联络、礼品的接收转送,都经由其手。在强大的政策攻心和确凿的证据面前(专案组掌握了他多次代为接收贵重物品并存入特定地点的监控),小张的心理防线迅速崩溃,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他交代了大量关键细节:
· 魏长明如何通过隐晦的言语或暗示,向他传递需要对某些企业或项目予以“关注”;
· 他如何具体操作,将企业送来的现金、购物卡、贵重物品进行分流、藏匿或变现;
· 他多次陪同魏长明与刘明坤、陈克艰等人在私人会所秘密会面,魏长明如何在席间对清州的项目做出“方向性指示”;
· 他甚至保留了一份私自记录的、魏长明要求他处理某些敏感关系和事务的简要备忘录,以防不测。
秘书的倒戈,如同抽掉了魏长明最后一道护甲。当审讯专家将小张的证言和那份备忘录摆在他面前时,魏长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自己身边最信任的人已经背叛,很多他自以为隐秘的操作,都已暴露无遗。
最后,专案组发起了总攻。他们将所有证据——黑账本、海外资产证明、资金流水、秘书证言、相关企业负责人的初步口供(刘明坤、陈克艰等在证据面前也已部分交代)——进行系统化整合,形成了一条完整、严密、无法辩驳的证据链,清晰地还原了魏长明如何利用职权,通过儿子和白手套,在清州产业扶持基金等项目上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疯狂敛财并转移至海外的全过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