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魏长明在省政府大院的书房里陷入绝望之际,一场更为隐秘、范围更广的围猎行动,正随着“尚方宝剑”的出鞘而同步展开。这把剑的锋芒,不仅指向了省城权力核心的魏长明和隐居幕后的侯卫东,更越过千山万水,精准地指向了那条被**网络视为“生命线”的非法越境通道及其可能的利用者。为了防止关键人物外逃或证据被转移出境,一场严密的边境布控在天南省漫长的边境线上悄然拉开序幕。
命令从“909”专案组最高指挥部直接下达至省公安厅边防总队、武警边防支队以及相关地区的国家安全部门。指令清晰而坚决:立即对以黑瞎子沟观测站区域为核心的边境线段,实施最高级别的秘密监控与封锁,切断一切非法出入境通道,严防目标人物外逃或里外勾连!
边防总队作战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巨大的电子沙盘上,蜿蜒的国境线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以黑瞎子沟为中心,半径五十公里的边境区域被重点标注出来。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除了少数正规口岸和边防哨所,更多的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和险峻峡谷,历来便是非法出入境活动的温床。
“猎隼一号报告,我已率A组抵达一号潜伏区,坐标XXX,XXX。区域寂静,无异常。”加密通讯频道里,传来边防侦察大队精锐“猎隼”小组组长低沉而清晰的声音。他们如同真正的猎隼,借助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利用单兵夜视仪、热成像系统和远程通讯设备,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观测站通道境外出口可能指向的几个关键山谷和垭口,如同钉子般楔入了国境线最前沿。
“收到,保持静默,持续观察。”指挥中心回应。
几乎同时,其他数个预先选定的潜伏点也陆续传来就位报告。这些侦察小组成员,是边防部队中百里挑一的精英,精通野外生存、潜伏伪装和边境侦察,他们将在预设位置潜伏下来,像最有耐心的猎人,用高科技装备和肉眼,死死盯住边境线另一侧的动静。
空中,无形的眼睛已然睁开。 数架小型、低噪音、具备红外和微光夜视功能的多旋翼无人机,如同幽灵般从境内隐蔽地点悄然升空。它们避开常规航线,在极低的高度悄无声息地掠过边境线上空。机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将下方山林、沟壑、甚至隐藏在植被下的细微路径,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任何异常的热源信号、人员移动、车辆灯光,都难逃它们的法眼。
电磁空间,无形的屏障已然竖起。 技术侦察分队在边境线我方一侧,部署了多台大功率信号监测和干扰设备。它们如同无形的筛网,对目标区域的电磁频谱进行全时段、全频段扫描与监控。任何异常的无线电通讯、卫星电话信号,甚至是某些特定频段的突发传输,都会立刻被捕捉、定位,并视情况进行记录、破译或实施定向干扰,力求切断目标内外联系的通讯生命线。
二线关键节点,张网以待。 在通往边境地区的几条主要公路、小路的咽喉部位,由武警机动支队和当地公安局特警组成的联合查缉组,已经设下了明暗结合的卡点。这些卡点看似与往常的例行检查无异,但执勤人员的警惕性和装备水平都已提升至临战状态。他们对所有前往边境方向的车辆、人员进行更加细致的盘查,特别是对那些符合目标人物特征、或者行踪可疑的人员,会进行重点关照。一旦发现异常,后方待命的快速反应力量将能迅速前出封堵。
国际合作,悄然启动。 通过外交和警务合作渠道,天南省边防部门与毗邻国家的对应机构进行了紧急沟通。虽然无法详细说明案情,但以“联合打击跨境犯罪,维护边境安全”为由,请求对方在其境内靠近我边境的区域,加强巡逻和盘查力度,注意异常人员和车辆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跨境夹击之势,增加了目标从境外接应点逃脱的难度。
指挥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分成了多个小窗口:无人机实时回传的红外画面、各潜伏点报告的状态指示图、电磁信号监控频谱图、以及边境线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模型。所有信息流在这里汇总、分析、研判。
边防总队司令员亲自坐镇,他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屏幕,不时通过麦克风下达着细微的调整指令。 “猎隼三号,你们的位置再向东南方向移动两百米,那个垭口的视野更好。” “无人机二组,降低高度,对B7区域那片茂密灌木丛进行重点扫描,热成像显示有微弱异常。” “技术组,加强对XX频段的监控,那是某些境外雇佣兵喜欢使用的加密频道。”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边境的夜,寂静而深邃,只有山风穿过林海的呜咽和偶尔传来的夜枭啼鸣。但在这片寂静之下,是无数双警惕的眼睛和绷紧的神经。
所有人都清楚,这次布控非同小可。目标可能携带重要证据,甚至可能狗急跳墙,武装闯关。对手是在境内经营多年、熟悉边境情况、且可能拥有境外势力支持的**集团核心人物,其狡猾和危险程度远超一般的偷渡客或毒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