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还在旋转,光流未停。那三个字——“你回来”——不是声音,也不是幻象,是直接刻进神识的法则印记。我站在闭环路径中央,混元盘古甲表面泛起微震,纳米丝线与灵藤层自动收紧,将外界涌入的法则碎片挡在体外三寸。青冥灵根在心核处搏动,频率与左眼金纹光流逐渐趋同,但两者尚未完全同步。
紊乱从经脉深处蔓延上来。
第六层《混沌锻体经》已至圆满边缘,可最后一道关卡卡在肉身与法则的融合点上。外界的高密度混沌法则像潮水般冲刷,每一次冲击都让金纹骨骼发出低鸣。我不能退,也不能停。火鸦已不在身边,路径闭环也没有出口。唯一的出路,是把这股共鸣压进体内,炼成自己的东西。
我闭眼,神识沉入识海。
幻灵珠悬浮中央,表面三枚符文“归”“启”“承”静止不动,但内部推演模块仍在运转,尽管速度缓慢。我调出上一章建立的“共鸣协议”,将记忆中的图书馆书架结构重新编码为低频混沌符码,注入青冥灵根。木质纹理、书脊编号、空气里的纸味——这些数据不再是情感残留,而是作为稳定频率的锚点,嵌入能量回路。
青冥灵根剧烈震颤了一下。
一缕青金丝线从中脱落,顺着经脉直冲左眼,与金纹光流交汇。我没有阻止。那一瞬,识海震荡,幻灵珠表面闪过一道从未见过的符文序列,残缺、断裂,却带着某种完整的逻辑倾向。我立刻启动推演模块,将这段信息截取锁定。
系统报错三次。
高密度法则仍在干扰,推演进程被反复打断。我取出火鸦留下的混沌之火,封存在指尖的青黑火焰核心。这是它羽根深处剥离的最后一簇本源火种,温度极低,颜色近乎透明,却能在混沌中点燃法则残渣。
我将火焰引入识海,点燃那串残缺符文。
火焰燃烧时没有光,也没有热感,而是让符文碎片在虚空中漂浮、重组。每烧掉一段,幻灵珠就记录一段。三行残字浮现:
“归一者,执火为刃,破律而生。”
不是完整功法,但结构清晰——这是某种融合类攻击术的起始篇。我将其命名为《混沌归一诀》残篇,标记为待推演状态。此时,青冥灵根再次搏动,与左眼形成双向共振。我意识到,刚才那缕青金丝线并非意外脱落,而是被某种机制主动释放,作为激活残篇的钥匙。
我收回神识,睁眼。
闭环路径依旧存在,光点静静环绕。我盘膝坐下,混元盘古甲全面开启防御模式,切断七成外界法则流入,只保留与锻体经共鸣的部分。体内能量开始回流,沿着第六层路线循环。这一次,我不再压制临界点,而是主动引导青冥灵根与左眼金纹对接。
融合瞬间,剧痛袭来。
经脉如被撕裂,金纹骨骼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我咬牙维持运转,将《混沌归一诀》残篇输入幻灵珠,同时以地球记忆为稳定器,构建推演闭环。图书馆的投影在识海中浮现,书架排列成环形阵列,每一本书的位置都对应一个符码节点。我将混沌之火置入阵心,让其作为催化剂驱动推演。
数据流滚动。
残篇信息逐渐补全,显现出第一式雏形:以混沌之火为引,抽取法则本源凝成刃形,通过特定回路释放,可短暂撕裂空间结构。难点在于火与法则的平衡——两者属性相斥,若控制不当,反噬将直接摧毁经脉。
我暂停推演,回溯上一章的光点闭环路径。
那不是前进路线,而是能量回路的拓扑模型。我将其复制进幻灵空间,构建三维模拟场。先注入混沌之火,观察其在闭环中的流动轨迹;再缓慢加入法则本源,调整注入速率与角度。第七次试验时,两者终于达成动态平衡,形成一道青金交织的螺旋流。
我睁开眼,右手抬起。
指尖凝聚混沌之火,左手引导法则本源,两者在掌心交汇。混元盘古甲的纳米丝线自动延伸,在手臂外侧形成导流槽。青金螺旋流顺着导流槽上升,在掌心凝聚成刃。它没有实体,却让周围空气扭曲,液化灵气自动退散。
我挥斩。
刃光划过,空间被撕开一道半尺长的真空裂痕,持续不到一息便闭合。但那一瞬,我能感觉到法则结构的崩解与重组。这不是单纯的物理切割,而是对混沌规则的短暂否定。
成功了。
我低头看向地面。斩击余波在液化灵气上刻下一道痕迹,形状清晰——正是幻灵珠表面的“承”字符文。我未动,但识海中幻灵珠日志自动更新:“检测到法则共鸣反馈,符号匹配度98.7%。推演路径新增分支:承启之链。”
我站起身,左眼金纹光流仍未停止旋转。青冥灵根沉于心核,温度比之前低了三分,但搏动更加稳定。我知道,刚才那一斩,不只是创造了新技能,更像是触发了某种更深层的机制。《混沌归一诀》残篇还藏着更多未解锁的内容,而“承”字符文的显现,意味着它已经开始与幻灵珠本体产生联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