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到故乡刘家村了,今天终于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一进村口,那座古老的过街楼就映入眼帘,它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继续往前走,关帝庙依然矗立在那里,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心的感觉。
再看看那棵老槐树,它的枝叶依旧繁茂,而树上的喜鹊窝也还在,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些景象,都是我童年时最熟悉的场景,如今再次见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亲切之情。
然而,当我环顾四周时,却发现这个曾经的穷山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国家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各个地方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们这个小村庄却依然如故,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
遥想当年,我们老家乃是抗日根据地,曾遭受日本鬼子的肆虐与破坏。如今,那些被烧毁房屋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惨痛的历史。
剥落的墙皮、墙头上的蒿草,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街道上,羊粪随处可见,小鸡四处乱跑,整个村庄显得杂乱无章。而那口老井,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默默地为村民们提供着生命之水。
自我幼时起,这个村子便是如此模样,时光流转,却并未带来太多改变。脏、乱、差,贫穷的景象如影随形,让人不禁心生叹息。
何时,我们这个小村庄才能摆脱这一困境,变得如县城一般美丽整洁呢?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期盼,更是全体村民的共同心愿。
这时候正快吃晌午饭的时候了,乡亲们陆陆续续的从地里回来了,进村的人们不时的走过。进了村口的过街楼,走不远就是关帝庙,关帝庙早就没有了香火,前几年这里是村里的小学校,我就是在这里上的初小。听说前两年小学校合并到杨家村去了,村委会就搬到这里来了。
庙门前有一棵巨大的槐树,其树干粗壮无比,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这棵槐树给人一种古老而庄重的感觉,仿佛它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
我还记得小时候,这棵老槐树就已经如此粗大了。时光荏苒,如今的它似乎并没有丝毫生长,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宛如一位历经风雨却依旧坚韧的老人。
在这棵大槐树下,静静地躺着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或许已经存在了很久,它见证了无数人的来来去去,也承载了许多故事和回忆。
而这块石碑所在的地方,正是人们喜欢聚集的地方。无论是夏日的午后,还是傍晚的余晖中,总会有一些闲来无事的人们来到这里,坐在石碑上,享受着那片刻的清凉和宁静。
他们或手持蒲扇,轻轻摇动,驱赶着夏日的暑气;或悠然自得地抽着旱烟,吐出一圈圈淡淡的烟雾,仿佛将生活的烦恼都随着烟雾飘散而去。
这里,被人们俗称为“牛皮台儿”,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讲述着那些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
此时此刻,几个老年人正坐在那里,他们手中的蒲扇有节奏地摇动着,旱烟的烟雾在他们周围弥漫。他们一边享受着这片刻的闲适,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笑声和话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和谐的画面。
我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目光扫视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这些熟悉的面孔,都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乡亲们。我心中涌起一股亲切之感,正准备微笑着向他们打招呼,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对我视若无睹,仿佛我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有些人甚至像看美女一样,用异样的眼光上下打量着我,那目光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奇怪感觉,让我浑身不自在。我不禁心生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我哪里做错了什么吗?还是说大家突然之间都变得如此冷漠?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回忆起自己的过往。从上初中开始,我就一直居住在张庄镇水华姐家,与老家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初中毕业后,我并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留在水华姐的饭馆里打工,忙碌的生活让我无暇顾及回老家看望奶奶。
时间过得飞快,我三四个月才会抽出时间回家探望一下奶奶。然而,上次离开老家后,竟然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这期间,我被美美姐邀请去县城当模特,整整二十天的时间,每天都沉浸在化妆打扮的世界里。
在这段时间里,美美姐对我非常照顾,不仅给我买了许多化妆品,还有各种精美的首饰和漂亮的衣裙。这些新的装扮让我从头到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或许真的是因为我的模样改变得太过离谱,以至于他们都完全无法将我与记忆中的形象联系起来。我站在原地,目光凝视着前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疑惑和失落。
就在这时,我的视线被一个身影吸引住了——那不正是山子哥吗?他正站在井台上,熟练地摇动着辘轳,一桶清澈的井水被缓缓地提了上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