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漩涡边缘
那一晚之后,乌妤病了。
高烧,噩梦,像一根被拉伸到极限的皮筋骤然断裂。她在公寓里昏沉了两天,手机调成静音,隔绝了外界的一切。梦里反复出现宗崎那双眼睛,有时是少年时炽热的偏执,有时是重逢后冰冷的审视,最后总是定格在雨夜车里,那片深不见底的、带着痛楚的幽暗。
他说:“离这个项目远一点。”
那不是威胁,更像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提醒。
病稍好后,乌妤回到公司,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里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她没有听从宗崎的“警告”,反而更加投入地扎进项目里,近乎偏执地审查着每一份文件,每一个数据节点,试图找出那个让宗崎说出“你不该碰的东西”的蛛丝马迹。
她不再仅仅将宗崎视为一个前来复仇的、难以应付的甲方或投资人。她开始意识到,他本身可能就处在一个巨大的危险之中。那道狰狞的伤疤,他话语里的疲惫,他让她远离的举动……一切都指向一个她不了解,却真实存在的黑暗层面。
项目推进到土地性质变更和部分历史建筑保护的关键阶段,涉及的利益方愈发复杂。乌妤在一次与甲方项目组的非正式沟通中,隐约听到一个名字——“德丰集团”。
对方提及这个名字时,语气带着一种讳莫如深的忌惮。她不动声色地记下,回到办公室后,立刻在内部系统和公开渠道查询。德丰集团,本地老牌企业,背景深厚,早年以拆迁和土方工程起家,近年来业务拓展到地产和金融,风评复杂,据说手段颇为强硬。
而他们目前这个文创园区项目,有一小部分边缘地块,历史上曾属于德丰集团下属的一家早已停产的配件厂,产权关系有些模糊。在最初的尽职调查中,这部分被一带而过,并未引起重视。
乌妤的心跳开始加速。她调出宗崎提供的那些详尽到可怕的原始图纸和事故记录,试图从中找到与“德丰”的关联。她几乎是凭着一种直觉,在浩如烟海的电子档案和扫描件里,寻找着一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线索。
直到她在一份泛黄的、关于那场小型火灾的第三方事故鉴定报告的附件里,看到了一枚模糊不清的、盖在角落的蓝色印章。她将图片放大,再放大,几乎将眼睛贴到屏幕上,才勉强辨认出几个残缺的字样:“……丰……安全……检……”
德丰安全检测中心?
一个做土方和拆迁起家的集团,旗下会有一个安全检测中心?而且还恰好为三十年前那场火灾做过鉴定?
巧合?乌妤不相信巧合。
她立刻试图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德丰安全检测中心”的信息,结果寥寥无几,只有几条早已过时的工商注册信息,显示该中心已于十几年前注销。
线索似乎断了。
但乌妤心中的疑云却越来越重。宗崎能拿到这些连甲方都难以找全的原始资料,是否意味着,他早就开始调查德丰集团?他和德丰之间,有什么纠葛?那道伤疤,是否与此有关?
她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漩涡的边缘,勉强窥见了一丝水下涌动的暗流,却看不清全貌,更不知道漩涡中心吞噬着什么。
第十四章:破碎的伪装
就在乌妤被“德丰”的疑云困扰时,宗崎那边似乎也遇到了麻烦。
项目协调会上,他罕见地迟到了。当他推开会议室的门走进来时,所有人都感觉到一股低气压随之而来。他依旧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鸷,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红血丝,像是彻夜未眠。
整个会议过程,他都显得心不在焉,甚至有些暴躁。当甲方一个负责人对工期提出质疑时,他直接冷声打断:“工期问题不需要讨论,按合同执行。做不到,换人。”
冰冷的语气和毫不留情的态度,让会议室瞬间降至冰点。那位负责人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不敢再多言。
乌妤坐在他对面,清晰地看到他放在桌面上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在压抑着什么。
会议在极其尴尬的气氛中草草结束。众人如蒙大赦,迅速离开。乌妤收拾好东西,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在走廊尽头,她看到宗崎背对着她,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另一只手拿着手机贴在耳边。
他的背影挺拔,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孤寂和……紧绷。
乌妤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
“……我说了,那块地动不了。”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怒火,“你们想都别想。”
电话那头似乎说了什么激怒他的话,乌妤看到他垂在身侧的那只手猛地攥成了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
“代价?”他冷笑一声,声音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寒意,“三年前我没死成,你们以为现在还能用同样的方式来威胁我?”
乌妤的心脏骤然停止!三年前?没死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