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从少爷到皇帝 > 第34章 新科开考

从少爷到皇帝 第34章 新科开考

作者:放牛的小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22:37:10

六月二十五日,考试安排告示张贴于成都府各要道。

“七月一日开考!每日只考一科?辰时(上午9点)开考,酉时(下午5点)收卷?中间还有饭食?”

一个操着浓重川北口音的青年士子看着盖有大夏朱印的《应试须知》,难以置信地向同伴确认,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他叫陈安,出身川北小县寒门,家中勉强供他读了几年书,在旧朝科举体系下几无出头之日。

“白纸黑字写着呢!陈兄,你看这里,”同伴指着《须知》,“午时正刻(12点),贡院食堂备有饭食,凭号牌领取,不得喧哗。

还有这里,川内川外士子、家境清寒者,可凭准考证至府衙申领号舍,暂作栖身……老天爷,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士子群中激荡起更大的波澜。

“想当年在县学考童生,那号舍狭小如鼠穴,三日不得出,自带干粮都馊了!一场考下来,半条命都没了!”

一个面有菜色、衣衫打补丁的老童生感慨万千,眼中竟泛起泪光,“大夏王……这是真把咱们读书人当人啊!”

“是啊,还管住宿!我那点盘缠早就见底了,若非府衙给安排了城西一处空置的驿舍,怕是真要露宿街头了!”

一个风尘仆仆、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的陕西士子感激地说道。

这份实实在在的体恤,瞬间消弭了许多异乡士子的隔阂与不安,对新政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当然,也有疑虑未消者!衣着光鲜的李明远,那个曾质疑不考八股乱了章法的乡绅子弟,眉头微蹙地看着手中的农桑科准考证。

竟真如此安排?一日一科,倒是轻松不少。只是……这究竟如何考法?”

他心中既有一丝旧学优越感受到冲击的不适,又隐隐被这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务实所吸引。

七月一日辰时正,府学大门在晨光中缓缓洞开,露出里面早已肃立的监考胥吏和兵丁。

没有繁复的唱名,没有如临大敌的呵斥。胥吏们手持名册,按科目分区,携带有无夹带后,核验准考证与本人是否相符,便挥手放行,动作麻利,秩序井然。

士子们按指引鱼贯而入,惊异地发现考场并非想象中阴暗狭窄的号舍,而是宽敞明亮的府学明伦堂及各斋房临时布置的考棚。

一桌一椅,笔墨纸砚早已备齐。

“请各位考生按号入座,静待发卷。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左顾右盼。”监考官的声音沉稳有力,却不带半分旧时衙役的跋扈。

陈安深吸一口气,坐在了钱谷通商科乙区的座位上。

他的目标是成为理清钱粮、通晓商道的吏员,这是他寒门出身最可能抓住的晋身之阶。

随着时辰到来,试卷发下,陈安展开一看,竟无半点经义辞藻,全是实实在在的算题和策论!

第一题便是:“蜀锦一匹,本钱(原料、织工、损耗)计银三两。若按大夏商税二十税一之例,售价定为几何,方可使商贾得利三成?试列算式并详述缘由。”

陈安眼睛一亮!这题考的就是对基本税率、成本利润的理解!他拿起算盘(考,噼啪作响地拨弄起来。

随后他奋笔疾书,将算式和推演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最后不忘点题:

“故定价四两一钱零五厘,既符税法,商贾亦可得三成之利,此乃公平交易、官商两便之道也!”

第二题则是策论:“今有商贾自叙州(宜宾)运粮百石至成都,水路五百里,旱路三百里。

水路雇船,每石每百里运费银二分;

旱路雇车马,每石每百里运费银五分。若途中损耗率为水路百分之一、旱路百分之二。

试问:商贾欲保本,在成都售价最低当定为每石几何(叙州购粮成本每石一两)?

并以此例,论大夏当如何规整水陆转运、平抑物价、惠及民生?”

这道题更是直指现实!陈安精神大振,这不仅仅是算账,更是考如何运用财税知识解决民生问题!

他再次拨动算盘,精确计算着总成本、损耗、最低售价,随后在策论部分笔走龙蛇。

提出应设立官督民运的转运司规范运价、在要道设仓减少损耗、根据成本波动设立粮价平准线等具体建议。

午时正刻,钟声悠扬。

令所有士子再次惊愕又感动的一幕出现了:一队队穿着干净布衣的士卒,抬着热气腾腾的大木桶走进各考场旁的食堂(由府学斋房临时改造)。

饭食很简单:糙米饭管够,一大勺油汪汪的烩菜(萝卜、豆角、肥肉),还有一碗飘着葱花的清汤。

虽非珍馐,但分量十足,热气腾腾!

“凭号牌,排队领取!一人一份,不得代领,不得浪费!用餐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监考官宣布。

士子们捧着粗瓷大碗,吃着这顿由大夏朝提供的饭食,心中五味杂陈。

有人默默咀嚼,眼中含泪;

有人低声交谈,感慨万千。这份温饱,在旧朝的号舍里,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奢望。

它传递的不仅是一餐饭,更是一种尊重,一种将他们视为人而非牲畜的态度。

酉时,暮鼓响起!

“时辰到!所有考生停笔!将试卷反扣于桌上,依次离场!”

没有号舍里的昏厥与哀嚎,没有考完后如同从地狱爬出的惨状,士子们虽面容疲惫,眼中却大多带着一种完成挑战后的充实与思考。

他们议论着考题,交流着见解,或兴奋,或沉思,步履虽沉,却多了几分生气。

连续四日,七月一日一到四日,每日一科,周而复始。

府学门口,每日清晨涌入,黄昏涌出的人潮,成了成都府七月最独特的风景。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绝望的压抑,而是知识碰撞、思想激荡的气息。

每一个走出考场的士子,无论出身,无论报哪一科,脸上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被重视和被期待的荣光。

张行身着常服,站在府学最高处的阁楼上,静静俯瞰着这一切。

喜欢从少爷到皇帝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从少爷到皇帝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