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 > 第95章 竹筏炸艇通运河,钢管藏枪护纺机

天津近郊的急报送到鹰嘴崖时,兵工厂的工匠们正给第十四辆重坦装 “水陆防滑轮”—— 周铁柱用橡胶(从鬼子卡车轮胎拆的)裹在钢轮外,能同时适应陆地碎石和运河浅滩淤泥。递报的是天津地下党联络员小吴,裤脚还沾着运河的泥水,手里的油纸地图(防运河水汽)上,用红笔标着三道黑色卡子:“李团长!鬼子在南运河设了三个‘水上卡子’,用炮艇拦物资船,还占了西郊的纺织厂,抓了两百多老乡拆机器运去东北!再拖下去,老乡们的冬衣就没着落了!”

油纸地图上,三个水上卡子沿南运河呈 “一字排开”,中间的 “腰站卡” 最凶险 —— 卡旁有两座水泥暗堡,炮艇上装着机关炮,能覆盖整条运河;纺织厂被铁丝网围着,厂内的纺纱机已经被拆了一半,鬼子的巡逻队带着狼狗,每小时绕厂巡查一次,还在机器旁埋了炸药,扬言 “带不走就炸了”。徐昊指着地图上的 “浅滩湾”:“运河浅滩多,重坦能从浅滩绕到卡子后方,竹筏炸药能袭炮艇;纺织厂机器金贵,得用‘保机救民’的法子,先拆炸药,再护机器,最后救老乡!”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左腿的木假肢在橡胶堆上磕出 “笃笃” 声,他手里拿着根裹着猪油的棉纱:“俺们用猪油封机器齿轮!纺织厂的纺纱机齿轮怕生锈,猪油能润滑还能防鬼子破坏;再做竹筏连环炸药 —— 用老乡的竹筏串成排,每艘筏子装两个炸药包,用麻绳连起来,顺流漂向炮艇,一炸就是一片!” 这主意是他听运河老船工说的 —— 老乡们常用竹筏运货,现在改成 “移动炸药平台”,正好适配运河浅滩的隐蔽性。

李云龙把马刀往腰里一插,旱烟袋在橡胶轮上磕掉火星:“就这么干!徐昊,你带一个步兵连、小吴,进纺织厂救老乡、护机器;俺带两辆重坦、骑兵连,从浅滩绕卡子,炸炮艇、清暗堡;赵刚,你带着民夫队,用运河船驮棉花和布匹,机器保住了,正好能给老乡们赶制冬衣!”

天津的老船工张大爷带着六个后生赶来,每人手里都撑着根竹篙,张大爷的竹篙上刻着 “运河十八弯” 的记号:“腰站卡的浅滩只有三尺深,重坦能开过去;炮艇每天正午会停在卡子旁加煤,这时候最没防备;纺织厂后墙有个排水口,能钻进去,俺们的后生在厂里当学徒,能给你们递消息!” 后生们还带来了浸过桐油的竹筏,“这竹筏泡在水里三天都不沉,绑炸药包正好!”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连夜赶制了 “运河战包”—— 每个包里有两斤棉花饼(棉花籽磨粉混面粉做的,耐饿还能补充油脂)、一袋淡水(用猪尿泡缝的水囊,防运河水污染)、一副防水袖套(用桐油布缝的,划船时防手湿),还有用粗布缝的护踝,“运河边的石头滑,护踝能绑住裤脚,别进水着凉!” 她还给张大爷缝了双新的草鞋:“大爷,您这草鞋都磨破了,换上新的,撑篙稳当点!”

狗蛋和小石头也吵着要去运河,两人背着小布包,里面装着竹筏炸药的引信 —— 是周铁柱教他们做的 “双线引信”,一根麻绳浸桐油,一根麻绳浸煤油,双保险,不容易断。“俺们能帮着绑竹筏!还能给炮艇的煤堆扔火种!” 狗蛋攥着父亲的撬棍,棍柄上裹了层防水布,却依旧攥得紧紧的;小石头则揣着个小铜铃,“要是浅滩陷车,俺就摇铃报信!”

天刚蒙蒙亮,两队就分头行动。李云龙带着重坦往南运河浅滩赶,重坦的水陆防滑轮在泥地上没打滑,车身涂着和运河两岸芦苇一样的黄绿色,从远处看像两堆移动的芦苇丛。刘根柱坐在第一辆重坦的驾驶舱里,时不时用竹篙测水深:“周大爷这防滑轮真管用!刚才过了段烂泥滩,没陷进去;浅滩的水深刚到履带一半,能开!” 副驾驶的小李则手里拿着张大爷画的 “卡子图”,每到一个弯就提醒:“前面是‘回龙湾’,炮艇的观察死角,咱们从这儿绕过去!”

徐昊带着步兵连,跟着张大爷的后生小张往纺织厂走。小张在厂里当学徒,知道鬼子的巡逻时间,他带着队伍从后墙的排水口钻进去,排水口只有半米宽,战士们得弯腰才能过,里面的污水没到膝盖,臭得让人皱眉。“机器房在东边,鬼子的炸药就绑在纺纱机的主轴上,俺带你们去拆!” 小张的衣服上还沾着棉絮,说话时声音压得很低,怕被巡逻的狼狗听见。

晌午时分,李云龙的队伍到了回龙湾浅滩。远处的腰站卡旁,三艘炮艇正停在水面加煤,暗堡的机枪口对着运河主航道,鬼子的哨兵靠在炮艇栏杆上抽烟,没发现芦苇丛里的重坦。“放竹筏炸药!顺流漂!” 李云龙大喊着,张大爷指挥后生们把五艘竹筏推下水,竹筏上的炸药包引信被点燃,“滋滋” 的火星在水面上格外刺眼,竹筏顺着水流慢慢漂向炮艇。

没等鬼子反应过来,第一艘竹筏就撞在最前面的炮艇上,“轰隆” 一声,炮艇的甲板被炸得稀烂,煤堆燃起大火,鬼子惨叫着往水里跳。后面的竹筏连环爆炸,另外两艘炮艇也被波及,一艘的机关炮被炸歪,一艘的船底被炸漏,慢慢往下沉。“冲!清暗堡!” 李云龙大喊着,重坦从浅滩冲出来,推土铲撞向暗堡的大门,“轰隆” 一声,暗堡门被撞塌,里面的鬼子没来得及开枪,就被重坦的并列机枪扫倒。

可重坦刚靠近卡子,突然 “咕咚” 一声陷进了暗滩 —— 浅滩下有鬼子挖的隐蔽坑,专门陷装甲车,重坦的右履带掉进坑里,怎么动都爬不上来。“不好!陷暗坑了!” 刘根柱急得额头冒汗,手里的操作杆掰得 “咔咔” 响,发动机嘶吼着,履带却只在坑里打转,泥浆溅得满身都是。

暗堡里剩下的鬼子见状,立刻用步枪往重坦的观察镜打,子弹打在玻璃上,留下一个个白点。周铁柱推着轮椅,冒着冷枪冲过去,左腿的木假肢在泥里陷得发疼,他指着旁边的芦苇丛:“用芦苇捆填坑!把芦苇捆成捆,塞进坑里,能把履带抬起来!” 战士们和船工们立刻抱来芦苇,狗蛋和小石头也跑过来帮忙,两人抱着芦苇捆往坑里塞,芦苇填得够多了,刘根柱踩下油门,履带 “咯吱” 转动起来,重坦终于爬出暗坑,继续往前冲。

而纺织厂的拆炸药行动也到了关键 —— 徐昊带着战士们,在小张的指引下,找到了绑在纺纱机主轴上的炸药包,炸药包的引信连在旁边的电闸上,只要鬼子一拉闸,整个机器房就会炸。“快!用钳子剪引信!别碰电闸!” 徐昊掏出钳子,小心翼翼地剪断引信,战士们则把炸药包搬到厂外的空地上,防止意外爆炸。

可刚拆了一半,鬼子的巡逻队就来了!狼狗的叫声越来越近,小张赶紧带着大家躲进机器后面的 “钢管狙击巢”—— 这是周铁柱教他们做的,用厂里废弃的钢管焊成隐蔽巢,藏在机器之间,能观察还能射击。战士小李趴在钢管巢里,等巡逻队靠近,“砰” 的一声,领头的鬼子被打倒,剩下的鬼子慌了,想往机器房冲,却被其他钢管巢里的战士们轮番射击,没几分钟就全被消灭。

“快!把机器的齿轮涂上猪油!别让鬼子回来破坏!” 徐昊大喊着,战士们和老乡们立刻掏出猪油棉纱,往纺纱机的齿轮上涂,猪油在齿轮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既能润滑,又能防止鬼子用沙子卡齿轮。纺织厂的老女工王大娘还教大家用棉布把主轴包起来:“主轴是机器的命根子,包上棉布,别被子弹打坏!”

战斗进行到傍晚,三个水上卡子全被炸毁,三艘炮艇沉没,纺织厂的机器全被保住,两百多老乡也安全转移到了运河船上。张大爷看着重新通航的运河,激动得用竹篙敲了敲水面:“以后咱们的物资船能走了!老乡们的冬衣也有指望了!” 王大娘则摸着纺纱机的齿轮,眼里满是欣慰:“这机器陪了俺十年,没它,俺们真不知道冬天咋过!”

周铁柱推着轮椅,检查着重坦的水陆防滑轮:“这橡胶轮还能用,下次再改进下,加层钢板,防暗坑的尖木刺;竹筏炸药也得加个‘定向装置’,用木板做舵,能精准撞炮艇,不浪费!” 老铜匠则在给重坦的机关炮清理泥浆,用细钢砂裹着麻布,一点点打磨:“炮管里进了不少泥,得擦干净,下次打炮更准!”

狗蛋和小石头坐在运河船上,手里拿着块棉花饼,小石头把饼递给狗蛋:“狗蛋哥,这饼真顶饿,王大娘说,等机器开起来,就给咱们做新棉衣!” 狗蛋点点头,把饼收进布包,之前在浅滩上弄脏的撬棍,现在还扛在肩上,棍柄上沾着的泥浆,像给撬棍添了层新装饰。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给大家送来了热棉花饼和淡水。她给受伤的战士包扎伤口,用防水袖套帮船工们擦去手上的泥:“辛苦你们了,吃点热饼,喝点淡水,暖暖身子!” 她还给小张缝了件新的粗布褂子:“孩子,你在厂里受苦了,换上新的,以后看机器也干净点!”

就在这时,徐昊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

【检测到天津近郊运河破卡 纺织厂护厂双胜利(击毁 3 艘炮艇 2 座暗堡、解救 230 名老乡、保住 50 台纺纱机) 土法水陆战术验证(竹筏连环炸药、钢管狙击巢、猪油护机器),解锁 “水陆协同装甲战术手册”“天津近郊物资保障体系方案”】

【解锁内容:1. 水陆战术三法(重坦浅滩迂回 竹筏炸药袭艇 钢管巢隐蔽狙击);2. 物资保障方案(运河船运棉花 纺织厂复工 冬衣赶制流水线,解决老乡御寒问题);3. 重坦水陆适配优化(防滑轮加钢板保护层 发动机防水罩,适应运河浅滩作战)】

【任务进度:重坦旅水陆协同作战能力成型,平津外围抗日根据地 “物资 - 民生” 双保体系完善,可启动 “华北抗日根据地总反攻准备计划”,下一步支援北平近郊战略据点】

徐昊把系统提示读给大家听,李云龙跳上一艘运河物资船,马刀指向北平方向,声音在南运河上空格外响亮:“兄弟们!老乡们!运河通了,机器保住了,咱们就去北平近郊!把鬼子的战略据点全端了,让华北的老乡们,冬天有棉衣穿,日子有盼头,再也不用怕鬼子的掠夺!”

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跟着欢呼起来,声音震得运河里的芦苇簌簌落下。天津的老乡们给支援队伍送来了新织的棉布、晒干的鱼干,还有自己编的竹篮,“你们帮俺们通了运河,保了机器,救了老乡,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别嫌弃!” 张大爷还把自己的竹篙送给了李云龙:“同志,这竹篙陪了俺四十年,能测水深还能打鬼子,你们带着,去北平用得上!”

第二天一早,支援队伍准备返程。张大爷带着天津的老乡们,在运河码头送行,有的帮着搬重坦零件,有的给战士们塞棉布,有的拉着战士的手,舍不得他们走。王大娘还把刚织好的一块花布送给了李婶:“妹子,这布给你,以后给孩子们做新衣服,俺们的机器开起来了,以后还能织更多!” 李婶接过花布,眼里满是感动。

返程的路上,重坦的水陆防滑轮已经加了钢板保护层,发动机也装了防水罩,行驶在运河岸边的土路上,比来时更稳。刘根柱坐在重坦的驾驶舱里,手里拿着张大爷送的竹篙,时不时伸出窗外测水深:“这竹篙真管用,以后过浅滩再也不怕陷暗坑了!” 徐昊则拿着天津近郊的地图,在上面标注着卡子位置、纺织厂路线,“下次再来,就能更顺利地帮老乡们保物资、护机器了!”

夕阳下,支援队伍回到了鹰嘴崖根据地。兵工厂的院坝里,第十四辆重坦的水陆改造已经完成,正停在阳光下;赵刚带着根据地的老乡们,在村口等着,手里拿着新做的护踝和防水袖套;王铁匠和周铁柱已经在车间里准备给重坦的防滑轮加钢板,第十五辆重坦的轮子,很快就能用上更耐用的水陆适配装备。

所有人都知道,天津近郊运河破卡的胜利,只是华北总反攻准备的新开始。只要军民同心,只要重坦旅越来越强,只要这份水陆御敌、保机护民的信念在,就没有打不赢的物资封锁战,没有守不住的民生根基。那两辆从天津回来的重坦,车身虽然沾了不少运河泥浆和棉絮,却像是镀上了一层新的光芒 —— 那是水陆攻坚胜利的光芒,是津郊共济的情谊,是抗战必胜的希望。

夜幕降临,兵工厂的灯火亮得比往常更久,李云龙和赵刚、徐昊坐在指挥部里,看着北平近郊的地图,准备制定下一次的战略据点清剿计划;周铁柱还在调试竹筏炸药的定向舵,老铜匠在旁边帮忙改进;狗蛋和小石头则在给重坦的履带清理泥浆,他们的脸上满是骄傲 ——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重坦,这些土制水陆武器,这些军民同心的努力,终将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迎来真正的和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