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 > 第82章 跨区驰援破碉堡,浮桥渡坦显同心

鹰嘴崖兵工厂的晨雾还没散,一个浑身是泥的通信兵就跌跌撞撞冲进指挥部,手里攥着封染血的信纸,信纸边角被子弹打穿了个洞。“李团长!徐参谋!邻县柳林镇求援!鬼子在镇外修了七座碉堡群,还派了三辆移动炮车,把镇里的伤员和老乡困了三天,粮食快吃完了!” 通信兵的裤腿还在滴着水,是从柳林镇旁的汾河蹚水过来的,脚底板磨出了血泡,却没敢停一步。

李云龙一把抓过信纸,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是柳林镇游击队队长写的,末尾还画了个圈,标注着碉堡群的位置:“七座碉堡呈‘梅花阵’,每座都有两挺重机枪,移动炮车藏在碉堡后面,专打冲锋的队伍!” 他把信纸往桌上一拍,马刀鞘重重磕在桌角:“娘的!鬼子敢困咱们的人!徐昊,你带两辆重坦、一个步兵连,跟俺去柳林镇;赵刚,你留在根据地,盯着重坦量产和民生建设;周铁柱,你赶紧给重坦加层侧装甲,鬼子的移动炮车不是吃素的!”

周铁柱推着轮椅立刻去车间,左腿的木假肢在钢件堆里磕得发响,他指着缴获的 “虎 II” 侧装甲板:“把这三块钢板焊在重坦侧面,再用螺栓固定,能扛住移动炮车的 75mm 炮弹!俺们再给主炮加个简易护盾,用厚铁皮弯成弧形,防止碉堡的机枪打坏炮管!” 工匠们立刻动手,王铁匠负责焊接,焊枪的火花在晨雾里闪着亮,老铜匠则在护盾内侧加了层铜片,“铜片能散热,炮管打久了也不容易烫坏!”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推着十辆独轮车赶来了,车上装着刚烙好的玉米面饼、熬好的草药汤,还有用旧布缝的急救包 —— 每个急救包里都有纱布、草药和一小瓶桐油,“战士们去支援,得带够吃的,受伤了也能及时处理!” 她还特意给通信兵递了碗热汤:“孩子,快喝口暖身子,你这一路受苦了!”

张大爷听说要去柳林镇,立刻扛着铁锹赶来,身后跟着五个会撑船的老乡:“柳林镇旁有汾河,没桥,俺们带了五艘渡船,能搭浮桥让重坦过!俺们还带了麻绳和木板,浮桥搭得快!” 老乡们手里的渡船是用掏空的杨木做的,每艘能载两千斤,是平时摆渡用的,现在要用来搭浮桥,张大爷心疼却没犹豫:“救老乡要紧,船坏了再做!”

晌午时分,支援队伍出发了。两辆重坦在前面开道,履带碾过新修的土路,“咯吱” 声混着发动机的低吼,刘根柱坐在第一辆重坦的驾驶舱里,反复检查侧装甲的焊接处:“周大爷焊得真结实,俺刚才试了试,用锤子敲都没晃!” 副驾驶的小李则拿着张柳林镇的地形图,上面用红笔标着汾河的浅滩位置:“张大爷说浅滩处水深不到一米,浮桥搭在那儿最稳!”

队伍走了两个时辰,终于到了汾河边。汾河的水流比想象中急,浅滩处的水面泛着漩涡,张大爷立刻指挥老乡们搭浮桥:“先把渡船并排摆好,间距三尺,再用麻绳把船绑紧,上面铺木板,木板用钉子钉在船帮上!” 战士们和老乡们分工明确:老乡们撑船摆位,战士们扛木板、钉钉子,狗蛋和小石头也跟着帮忙,两人负责递钉子,小石头的新布鞋沾了水,却跑得比谁都快,嘴里喊着 “快点搭,早点救老乡!”

可刚搭到一半,水流突然变急,一艘渡船被冲得歪了过去,差点把刚铺的木板掀翻。“快!用石头压船!” 张大爷喊着,战士们立刻搬来岸边的石头,装进渡船的空舱里,渡船终于稳住了。又折腾了一个时辰,浮桥终于搭好了 —— 五艘渡船并排绑着,上面铺着厚木板,麻绳在船帮上绕了三圈,看着格外结实。

“重坦过!慢慢开!” 徐昊对着步话机喊,刘根柱缓缓踩下油门,第一辆重坦驶上浮桥,木板被压得 “咯吱” 响,渡船往下沉了半尺,却没翻。张大爷站在岸边,手里攥着麻绳,眼睛盯着重坦的履带:“别慌,匀速开,浮桥能扛住!” 重坦慢慢驶过浮桥,履带碾过木板,留下整齐的痕迹,到了对岸后,第二辆重坦也顺利通过,浮桥居然没出一点差错。

傍晚时分,支援队伍终于到了柳林镇外的碉堡群附近。游击队的联络员小王早已在路边等候,他的胳膊缠着绷带,是之前冲锋时被碉堡的机枪扫中的:“鬼子的碉堡群在镇东的土坡上,每座碉堡都有射击孔,移动炮车藏在中间的碉堡后面,咱们的人被困在镇西的庙里,断粮两天了!”

李云龙趴在土坡后,用望远镜观察碉堡群:“七座碉堡呈‘梅花阵’,中间的最大,肯定是指挥部!徐昊,你带重坦打中间的碉堡,吸引火力;俺带步兵连,用土火箭炸旁边的碉堡射击孔;张大爷,你带老乡们搬弹药,别让重坦断了补给!”

周铁柱早就准备好的土火箭派上了用场 —— 用竹筒做箭筒,里面装着黑火药和碎铁片,箭杆用枣木做的,尾部绑着布条当尾翼,能打两百米远。“这火箭炸射击孔正好,一炸能把机枪手震晕!” 周铁柱推着轮椅,给战士们演示怎么点火,“先点燃尾部的布条,等火苗烧到箭筒里的火药,再扔出去!”

战斗在夜幕降临时打响。两辆重坦朝着中间的碉堡冲过去,侧装甲挡住了旁边碉堡的机枪子弹,“叮叮当当” 的响声像雨点般密集,却没穿甲。“轰!” 第一辆重坦的主炮对准中间碉堡的大门,炮弹炸得砖石碎片飞溅,大门瞬间塌了一半,里面的鬼子尖叫着往旁边的碉堡跑。

“土火箭上!” 徐昊大喊着,战士们点燃火箭,一个个竹筒火箭 “嗖嗖” 地飞向旁边的碉堡,“轰隆” 声此起彼伏,碉堡的射击孔被炸开,机枪手要么被震晕,要么被碎铁片划伤,再也没了火力。小王带着游击队的人趁机冲过去,用炸药包炸碉堡的地基,“轰隆” 一声,一座碉堡塌了,里面的鬼子全被埋在碎石下。

可战斗刚进行到一半,重坦的弹药快用完了!“弹药呢?快送过来!” 刘根柱对着步话机喊,声音里带着急。张大爷带着老乡们正扛着弹药箱往这边跑,路上遇到了鬼子的巡逻队,老乡们没慌,有的拿起扁担往鬼子身上打,有的抱着弹药箱往重坦方向跑,狗蛋甚至捡起地上的石头,砸向鬼子的头:“别抢俺们的弹药!”

一个老乡为了护弹药箱,被鬼子的刺刀划伤了胳膊,却还是把弹药箱递给了战士:“快拿去,别耽误重坦打仗!” 战士们接过弹药箱,立刻往重坦跑,重坦的主炮再次响起,又一座碉堡被炸毁。

移动炮车终于忍不住了,三辆炮车从中间碉堡后面冲出来,对准重坦开火!“快躲!” 徐昊大喊着,第一辆重坦赶紧往后退,炮弹擦着重坦的侧装甲飞过,炸在地上,溅起的泥土落在重坦上。“打炮车的履带!” 刘根柱盯着炮车,主炮对准一辆炮车的履带,“轰隆” 一声,履带被炸断,炮车歪在原地,动弹不得。

剩下的两辆炮车想跑,却被步兵连拦住,战士们用土火箭炸炮车的轮胎,用炸药包炸发动机,没几分钟,两辆炮车全被摧毁,里面的鬼子要么被打死,要么被俘虏。

七座碉堡终于全被炸毁!李云龙带着队伍冲进柳林镇,镇西的庙里,被困的老乡和伤员们正等着 —— 有的伤员躺在草堆上,有的老乡抱着孩子,看到支援队伍进来,都激动得哭了。“俺们就知道你们会来!” 一个老大娘颤巍巍地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干硬的窝头,“这是俺们剩的最后一个窝头,给战士们吃!”

李婶立刻带着妇女会的人,给老乡们和伤员们递热汤、分饼子,给伤员包扎伤口。小石头看到一个受伤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新布鞋脱下来,给小朋友穿上:“俺娘说,穿新鞋能快点好!” 小朋友的脚冻得发红,穿上新鞋后,笑得格外开心。

周铁柱推着轮椅,检查着重坦的损伤:“侧装甲有点变形,主炮没坏,修修还能用!俺们下次再给重坦加层顶装甲,防止炮车从上面打!” 老铜匠则在给重坦的炮管清理火药残渣,用细钢砂裹着麻布,一点点打磨:“炮管得保养好,下次支援还能用!”

就在这时,徐昊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

【检测到跨区支援攻坚胜利(摧毁 7 座碉堡、3 辆移动炮车、解救 28 名老乡 15 名伤员) 土法战术验证(浮桥渡坦、竹筒火箭破堡),解锁 “多根据地协同支援体系”“重坦跨区作战保障方案”】

【解锁内容:1. 协同支援流程(根据地间情报共享→物资接力→步坦协同攻坚,支援效率提升 50%);2. 跨区保障方案(渡船浮桥标准化搭建、便携弹药箱设计、野外装甲维修工具包);3. 土火箭量产优化(用铁皮加固竹筒、增加炸药量,射程提升至 300 米)】

【任务进度:重坦旅跨区作战能力达标,可启动 “晋西北周边根据地支援计划”,下一步可支援晋中根据地】

徐昊把系统提示读给大家听,李云龙跳上重坦的炮塔,马刀指向柳林镇的方向,声音在夜空中格外响亮:“兄弟们!老乡们!咱们不仅要守好自己的根据地,还要帮着邻县的乡亲们打鬼子!以后不管哪个根据地有难,俺们的重坦旅都去支援,把鬼子全赶出山西!”

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跟着欢呼起来,声音震得镇里的老槐树叶子簌簌落下。张大爷带着老乡们,开始准备给支援队伍的礼物 —— 有晒干的红枣、新磨的玉米面,还有老乡们连夜缝的布鞋;李婶则带着妇女会的人,给伤员们熬新的草药汤,说 “喝了能快点好,好起来一起打鬼子”;狗蛋和小石头的少年联防队,也跟游击队的小朋友们成了朋友,一起拿着木枪操练,嘴里喊着 “保家卫国,互助支援”。

第二天一早,支援队伍准备返程。柳林镇的老乡们都来送行,有的帮着搬弹药,有的给战士们塞干粮,有的拉着战士的手,舍不得他们走。“俺们会记住你们的!等庄稼熟了,俺们就给你们送粮食!” 老大娘拉着李云龙的手,眼里满是泪水。

返程的路上,重坦再次驶过汾河的浮桥,这次浮桥比来时更稳,张大爷说:“俺们加固了麻绳,以后再有队伍过,也不用担心了!” 刘根柱驾驶着重坦,慢慢驶过浮桥,履带碾过木板,留下的痕迹像是在诉说着这场跨越县区的支援,诉说着军民同心的情谊。

夕阳下,支援队伍回到了鹰嘴崖根据地。兵工厂的水车还在转动,“吱呀” 声混着车床的切削声,像是在欢迎他们回来;赵刚带着根据地的老乡们,在村口等着,手里拿着新做的护腰和鞋垫;周铁柱已经在车间里准备改进土火箭,用铁皮加固竹筒,让它的威力更大。

所有人都知道,跨区支援柳林镇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根据地需要帮助,还有更多的鬼子需要消灭。但只要军民同心,只要重坦旅越来越强,只要这份互助支援的精神在,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救不了的乡亲。那两辆从柳林镇回来的重坦,车身虽然有些划痕,却像是镀上了一层新的光芒 —— 那是军民同心的光芒,是跨越县区的情谊,是抗战必胜的信念。

夜幕降临,兵工厂的灯火亮得比往常更久,李云龙和赵刚、徐昊坐在指挥部里,看着晋中根据地的地图,准备制定下一次的支援计划;周铁柱还在调试土火箭,老铜匠在旁边帮忙;狗蛋和小石头则在给重坦的履带清理泥土,他们的脸上满是骄傲 ——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重坦,这些土火箭,这些军民同心的努力,终将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迎来真正的和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