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 > 第80章 寻钢辨质铸强炮,烟熏灌水破地道

鹰嘴崖兵工厂的熔钢炉前,王铁匠正对着一块泛着青灰色的钢锭发愁 —— 第四辆重坦的炮管需要 “高碳钢”,之前军火库缴获的废钢多是普通锰钢,铸出的炮管打三发炮弹就会发烫变形,刚才试铸的半根炮管,还没冷却就裂了道细纹。“娘的!这钢太软,撑不起高膛压!没有高碳钢,炮管就是废铁,重坦就是没牙的老虎!” 他用铁钎戳了戳钢锭,钎尖只留下个浅印,却没戳透,眼里满是急意。

徐昊蹲在炮管模具旁,手指摸着裂纹,指尖能感受到钢锭的脆性 —— 周铁柱说过,高碳钢表面泛青灰,敲着声音清脆,普通钢发闷,可现在兵工厂里的钢,没一块能达到这标准。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左腿的木假肢在炉边烫得发颤,他从帆布包里掏出张揉皱的纸条,是从鬼子据点文书身上搜的:“俺看这纸条,大同以北最后一个据点‘黑石窑’,鬼子以前在那儿炼过钢,说不定藏着高碳钢!老矿师陈大爷懂辨钢,让他跟着去,准能找着!”

陈大爷是从太原兵工厂逃来的老匠人,七十多岁了,背有点驼,手里总拿着个小铁锤,能凭敲打的声音辨钢质。听说要找高碳钢,他立刻揣着铁锤赶来,锤柄上的包浆亮得能照见人:“李团长放心!高碳钢敲着像铜铃响,普通钢像敲木头,俺一锤就能辨出来!黑石窑那地方俺去过,以前是个小炼钢厂,鬼子肯定没把钢运完!”

李云龙刚在指挥部看完最后据点的地图,听到 “有高碳钢”,立刻把马刀往腰里一插:“走!俺带一个连的战士,再让陈大爷领路,现在就去黑石窑!顺便把这最后一个据点清了,让晋西北彻底干净!徐昊,你留在兵工厂,跟周铁柱琢磨炮管工艺,等俺们把钢运回来,立刻铸炮!”

赵刚补充道:“黑石窑据点依坡而建,老乡说鬼子挖了不少地道,咱们得带些陶管和干艾草,陶管能导烟,艾草烧的烟浓,能把鬼子呛出地道!张大爷,您带几个熟地形的老乡,帮忙找地道口,别让鬼子钻空子!”

张大爷立刻扛着铁锹赶来,身后跟着三个常去黑石窑附近砍柴的老乡,每人手里都拿着张手绘的地形草图:“黑石窑的地道口多藏在老槐树根下,俺们去年砍柴时,见过鬼子往树洞里搬东西,现在想来,那就是地道口!”

天刚蒙蒙亮,清剿寻钢队伍就出发了。黑石窑据点藏在一道山梁后,外墙是用碎石砌的,上面爬满了野藤,看起来像座废弃的破庙,只有山顶的了望塔上,偶尔闪过鬼子的钢盔反光。陈大爷指着据点西侧的一间破屋:“那就是以前的炼钢厂,烟囱还在,钢肯定藏在里面!”

可刚靠近破屋,地面突然 “咕咚” 陷下去一块 —— 是鬼子设的陷阱,下面插着削尖的木刺,幸好战士小李反应快,一把拉住了差点掉下去的陈大爷。“娘的!鬼子还玩阴的!” 李云龙骂着,让战士们用铁锹把陷阱填平,自己则带着张大爷往老槐树方向摸,寻找地道口。

张大爷趴在一棵老槐树下,耳朵贴着凉土,手指在树根处摸索:“这下面是空的!敲着有回声!” 战士们立刻用铁锹挖,没挖两尺,就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一股霉味从里面飘出来,还夹杂着鬼子的汗臭味。“快!架陶管!” 赵刚喊着,战士们把带来的陶管(从老乡家借来的输水陶管)插进洞口,另一端架在艾草堆上,点燃艾草,浓烟顺着陶管往地道里灌,橘红色的火星随着烟柱往上飘。

地道里的鬼子果然慌了,没几分钟,就有三个鬼子捂着鼻子从另一处洞口爬出来,刚露头就被埋伏的战士按倒。可剩下的鬼子还在顽抗,从地道里扔出颗手榴弹,“轰隆” 一声,把陶管炸断了。“用水灌!” 张大爷喊着,战士们立刻把带来的水桶往地道里倒,水顺着洞口往下流,很快就听见地道里传来鬼子的惨叫声 —— 地道里的积水漫过膝盖,鬼子的步枪都泡湿了,没法开枪。

李云龙趁机带着战士们冲进破屋,里面果然堆着十几根半人高的钢锭,青灰色的表面泛着冷光。陈大爷掏出小铁锤,对着钢锭 “铛” 地敲了一下,声音清脆得像庙里的铜钟:“是高碳钢!纯度够!能铸炮管!” 战士们立刻动手搬钢锭,每根钢锭重两百多斤,四个战士抬一根,张大爷和老乡们则用麻绳绑住钢锭,防止滑落。

可刚搬了一半,地道里突然冲出十几个鬼子,手里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想抢回钢锭!“拼了!保护钢锭!” 李云龙拔出马刀冲上去,刀光闪过,砍倒了冲在最前面的鬼子,战士们也跟着冲,刺刀 “叮叮当当” 地撞在一起,老乡们则把钢锭往墙角推,拿起地上的木棍往鬼子身上砸。

陈大爷为了护钢锭,死死抱着一根钢锭,挡住了鬼子的刺刀,刺刀扎进他的胳膊,鲜血顺着钢锭往下流,他却没松手:“这钢是造炮管的命根子,不能让鬼子抢回去!” 战士小王看到后,立刻冲过来,一枪托砸在鬼子的后脑勺上,鬼子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

战斗结束时,太阳已经升到半空。十几根高碳钢锭全被搬上了马车,陈大爷的胳膊被包扎好,他却坚持要坐在装钢锭的马车上:“俺得看着这些钢,别路上出岔子,这是造炮管的宝贝!” 李云龙拗不过他,只能让战士们在马车上铺了层干草,让陈大爷靠在上面。

而鹰嘴崖兵工厂里,周铁柱正围着第三辆重坦的炮管琢磨 —— 他想给新炮管加层 “保护层”,之前缴获的鬼子炮管残件上,有层黑色的涂层,能防高温。“俺问过陈大爷,那是用猪油混合石墨涂的,猪油能隔绝空气,石墨能散热!” 周铁柱推着轮椅,手里拿着块猪油(老乡们捐的,原本是过年用的),正在往一块钢片上涂,“涂了这层,炮管能多打五发炮弹才发烫!”

老铜匠则在打磨炮管的内膛,用的是从军火库缴获的细钢砂,他把钢砂裹在麻布上,伸进炮管里反复打磨:“内膛得磨光滑,炮弹才能飞得直,不然打不准,浪费弹药!” 他的手被钢砂磨得发红,却没停,时不时对着炮管里看,检查打磨的平整度。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正在给兵工厂的工匠和战士们做 “护腰”—— 用厚棉布缝的,里面塞了晒干的艾草,能防腰伤。“造重坦累,搬钢锭、熔钢都得弯腰,带上这护腰,能舒服点!” 她给周铁柱递了个护腰,帮他绑在腰上,看到周铁柱假肢上的磨痕,又从布包里掏出块厚布:“这布给你包在假肢上,磨着疼!”

傍晚时分,寻钢队伍终于回到兵工厂。陈大爷刚下车,就直奔熔钢炉,看着高碳钢锭被扔进炉里,眼里满是欣慰:“这钢要慢慢熔,温度得烧到一千五百度,不然里面的杂质除不干净,炮管还是会裂!” 王铁匠点点头,把炉火烧得更旺,焦炭 “噼啪” 地响着,钢锭慢慢熔成青灰色的钢水,比普通钢水更浓稠,泛着金属的光泽。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看着钢水,突然眼睛一亮:“俺们在钢水里加些钨砂!上次从鬼子军火库缴获的,虽然不多,能加一点是一点,钨砂能让炮管更耐磨!” 老铜匠立刻拿来装钨砂的小铁盒,小心翼翼地往炉里撒,钨砂遇热瞬间熔进钢水,钢水的颜色更深了些。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炮管模具的泥芯总是开裂,刚把钢水倒进去,泥芯就塌了,炮管里出现了空洞。“是泥芯的黏土不够黏!” 陈大爷蹲在模具旁,手指捻着黏土,“得加些糯米汁,糯米汁能增加黏性,俺以前在太原兵工厂就这么做!”

李婶听说后,立刻带着妇女会的人去泡糯米 —— 老乡们捐的糯米不多,都是留着做年糕的,现在全拿了出来,泡在大木桶里,用石磨磨成汁,再和黏土混合。“俺们连夜磨,保证不耽误明天铸炮管!” 李婶的手上沾着糯米汁,却笑得开心,旁边的小石头帮着递磨好的糯米粉,小脸上满是面粉,像个小雪人。

第二天一早,炮管铸造终于开始了。陈大爷亲自掌勺,把青灰色的钢水慢慢倒进模具,钢水顺着模具缝隙往下流,却没再出现泥芯开裂的情况。“成了!这次准成!” 陈大爷擦了擦额头的汗,声音里满是激动,王铁匠和周铁柱也凑过来,盯着模具,生怕再出岔子。

而黑石窑据点的后续清剿也传来好消息 —— 赵刚带着战士们,用烟熏灌水的办法,把地道里的鬼子全逼了出来,共消灭鬼子二十多人,缴获步枪十五支,还有不少鬼子藏在地道里的粮食。张大爷带着老乡们,正在把据点改造成联防哨,把废弃的炼钢厂改成临时仓库,用来存放缴获的物资。

中午时分,炮管终于铸好了!青灰色的炮管泛着冷光,用铁锤敲了敲,声音清脆得能传三里地,陈大爷用手指弹了弹炮管,没出现之前的裂纹:“这炮管能打十发炮弹不发烫,比之前的强三倍!” 战士们都围过来看,刘根柱还爬进第四辆重坦的炮塔,试着把炮管装进去,严丝合缝,转动起来也灵活。

就在这时,徐昊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

【检测到高碳钢寻获与炮管铸造成功(特种钢适配 猪油石墨涂层) 最后据点地道清剿胜利(烟熏灌水战术验证),解锁 “重坦炮管强化工艺”“地道清剿标准化流程”】

【解锁内容:1. 炮管强化三法(高碳钢 钨砂掺杂 猪油石墨涂层,寿命提升 300%);2. 地道清剿四步(寻口→陶管导烟→灌水→步兵清残,成功率 90%);3. 钢质快速鉴别手册(看色泽 听声音 测硬度,适合敌后寻钢)】

【任务进度:第四辆重坦核心部件(炮管)完工,晋西北最后据点肃清,根据地实现 “无鬼子化”,可启动 “重坦旅扩编与抗日根据地建设计划”】

徐昊把系统提示读给大家听,李云龙几步跳上第四辆重坦的炮塔,马刀指向大同方向,声音在兵工厂上空格外响亮:“兄弟们!老乡们!晋西北的鬼子全清了!接下来,咱们扩编重坦旅,建设根据地,让老乡们能安稳种地、过日子!谁敢再来犯,咱们就用重坦揍回去!”

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跟着欢呼起来,声音震得熔钢炉里的钢水泛起涟漪。陈大爷看着新铸的炮管,眼里满是泪光 —— 他这辈子造了无数炮管,却从没像今天这么开心,这些炮管是用来打鬼子、保家乡的;周铁柱推着轮椅,正在给炮管装瞄准镜,用的是之前改造的铜制望远镜,视野比之前更开阔;狗蛋和小石头,正学着战士们的样子,拿着木枪在重坦旁操练,嘴里喊着 “保家卫国,打跑鬼子”。

张大爷带着老乡们,开始平整兵工厂到大同的土路,准备修条能走重坦的大道;李婶则带着妇女会的人,在兵工厂旁开垦了片菜地,准备种些蔬菜,给工匠和战士们改善伙食;赵刚在指挥部里,起草着根据地建设计划,上面写着 “建学校、开粮仓、修水利”,每一条都离不开老乡们的支持。

夕阳下,四辆重坦并排停在兵工厂前,像四个钢铁巨人,炮管斜指天空,泛着青灰色的冷光。远处的大同城,炊烟袅袅升起,老乡们在田地里劳作,孩子们在村口玩耍,再也没有鬼子的枪声和炮声。

夜幕降临,兵工厂的灯火亮得比往常更久,熔钢炉的轰鸣声、锤打钢件的 “当当” 声、战士们的笑声、老乡们的谈笑声,交织成一曲属于晋西北的和平之歌。徐昊站在重坦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 —— 从第一辆轻型坦克到第四辆重型坦克,从黑风口的艰难防御到晋西北的全面肃清,这一路,是军民同心的信念,是土法破敌的智慧,是永不放弃的抗争,才换来了今天的安宁。

而那辆辆凝聚着心血的重坦,将继续守护这片土地,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和平,直到把所有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迎来真正的民族解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