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 > 第49章 铁壁筑防迎反扑,土法破局保粮弹

太阳像团火球,晒得鹰嘴崖的黄土防御工事发烫,踩上去能烙得鞋底发疼。刘根柱蹲在新挖的反坦克壕里,指尖摩挲着块被弹片划花的钢板 —— 这是三天前鬼子试探性炮击时留下的 “纪念品”,边缘还凝着焦黑的火药残渣,手指一碰就能蹭下一层灰。他身后,二十多个战士正和老乡们一起,把自家门板往壕沟两侧的火力点里塞,门板上 “王记杂货铺” 的红漆字被汗水泡得发皱,“李家庄园” 的木匾边缘还留着去年鬼子烧房时的焦痕,此刻却成了能挡住子弹的 “硬骨头”。

“根柱连长!友军的工兵连到了,在村口等着对接地雷阵的布设范围呢!” 通信兵小张跑过来,军帽歪在脑后,手里的纸条被山风吹得哗哗响,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友军工兵连的需求 —— 要在黑风口两侧布设 “梅花雷阵”,但需要独立团提供前哨观测到的鬼子坦克行进轨迹。刘根柱赶紧把钢板塞给身边的战士,拍了拍满是尘土的裤子:“走!去村口对接,顺便让炊事班给友军的同志熬点绿豆汤,这天儿中暑了可不行!”

自从上次联合击退 “豹式” 改装甲后,晋西北的联合防御就从 “临时搭伙” 转向了 “永久筑防”。鹰嘴崖和邻县友军根据地之间的三道反坦克壕,被扩建成了 “壕沟 地雷阵 立体火力点” 的三层防线:最外层是老乡们用锄头挖的 “陷阱壕”,里面插着削尖的枣木杆,上面涂着桐油防腐;中间层是友军工兵连布设的地雷阵,混着 “踏雷” 和 “绊雷”,还在雷区边缘插着用红布裹的木棍当警示;最内层是独立团的中型反坦克炮群,炮位藏在崖壁挖的山洞里,只留个射击口,防鬼子的炮火覆盖。就连民夫担架队的输送路线,都用白石灰在地上画了箭头,从后方的临时医院一直通到前线战壕,生怕战时送伤员走错路。

可刚跟友军工兵连对接完地雷阵的范围,兵工厂方向就传来了坏消息 —— 徐昊刚走到兵工厂门口,就听见王铁匠的大嗓门:“这破弹咋又炸了!再这么炸下去,炮管都要被拆光了!” 他赶紧跑进去,只见王铁匠蹲在地上,手里捏着枚崩裂的聚能破甲弹弹头,灰色的炸药残渣粘在满是老茧的手上,地上散落着十多枚同样的废品,有的弹壳炸得变了形,有的引信直接崩飞了。

“徐参谋你看,土法提纯的硝酸铵就是不稳定!” 王铁匠指着旁边的铁锅,里面还剩些没炒完的硝酸铵晶体,“刚才试射三发,两发在炮膛里就炸了,新锻打的炮管都炸出了裂纹,再这么搞,咱们的反坦克炮都要成‘哑炮’了!” 徐昊蹲下来,捡起枚崩裂的弹头,指尖能摸到弹壳内侧凹凸不平的炸痕 —— 之前打 “豹式” 改时用的是师部协调的提纯炸药,颗粒细得像面粉,现在批量生产只能用土法:把从老乡家收来的硝酸铵肥料晶体,放在铁锅里炒干水分,再按比例混上柴油,可炒的时候火候稍大,晶体就会结块,混油时多倒半瓢,炸药就会变得 “脾气暴躁”,稍受震动就炸。

系统面板也弹出了【警告:聚能破甲弹炸药稳定性不足,量产合格率仅 30%】的红色提示。徐昊皱着眉琢磨改进办法,手里的弹头转了三圈,还没想出辙,就听见轮椅轱辘的 “嘎吱” 声 ——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了,左腿的木假肢沾了层黄土,裤腿磨出的破口处能看见里面缠着的布条,他手里拎着个陶制的油壶,壶身上还印着朵褪色的蓝花:“俺听小张说兵工厂这边出问题了,就赶紧过来了。你看这陶壶,是李婶她们腌菜用的,俺让她们把柴油分装在里面,每壶刚好装五两,够混五公斤硝酸铵,比例错不了;炒药的时候别用明火直接烧锅,用井水隔锅加热,就像村里熬糖稀那样,温度稳得很,晶体不会结块。”

徐昊眼睛一亮,这土办法刚好戳中了要害!他赶紧让通信兵去村里传话,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二十多个婶子大娘,连夜在村里的打谷场支起了摊子,把家里腌菜的陶壶都翻了出来,有的壶口缺了块,就用布条缠上防漏;有的壶身没刻度,就用红漆在壶壁上画道线,对应 “五两” 的量。老乡们还把家里的铜锅都捐了出来,铜锅导热均匀,不像铁锅那样容易局部过热,炒出来的硝酸铵晶体颗粒细得能随风飘。三天后,兵工厂的破甲弹量产合格率就从 30% 提到了 80%,王铁匠摸着新锻打的炮管,笑得露出了豁牙:“照这速度,十天就能攒够三百发破甲弹,到时候鬼子的‘豹式’改来一辆,咱们就打穿一辆,够他们喝一壶的!”

可麻烦就像串在绳上的蚂蚱,刚解决一个,另一个就蹦了出来。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前哨阵地突然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刘根柱以为是鬼子又来炮击了,赶紧带着战士们往战壕里冲,跑近了才发现,是友军的迫击炮连误炸了独立团的前哨观察点 —— 观察点的茅草棚被掀了顶,里面的望远镜摔在地上,镜片碎了一地,好在值班的两个民夫躲在棚子后面的土坡下,只被碎石擦伤了胳膊。

友军炮兵连长脸涨得通红,带着几个炮手跑过来道歉:“对不住!对不住!俺们的瞄准镜是从鬼子那里缴获的,刻度早就不准了,之前测的射击诸元跟实际差了五十米,这才误炸了你们的观察点!” 徐昊赶紧摆摆手:“别自责了,打仗哪有不出错的,咱们赶紧把射击诸元调准,别等鬼子来了出乱子!” 他立刻带着测绘兵小李,扛着卷尺和标杆去了防线外,用土法重新标定射程 —— 在防线外每隔五十米插一根木杆,杆顶裹着红布,在太阳底下显眼得很;让友军的迫击炮手先对着木杆试射,徐昊再用望远镜观察弹着点,指挥炮手调整角度,折腾了整整一天,直到最后一发炮弹精准落在木杆旁三米内,才算把射击诸元调准。

刘根柱站在一旁看着,心里捏着把汗 —— 联合作战最忌讳的就是 “自家人打自家人”,他刚从周铁柱手里接过二连的指挥权,负责防守最关键的黑风口,这里是鬼子从阳原过来的必经之路,两侧是陡峭的崖壁,中间只有条能过两辆坦克的窄路,要是友军的炮火再出偏差,把二连的火力点炸了,鬼子的坦克就能长驱直入,整个鹰嘴崖的防线都要垮。他回到战壕后,立刻让战士们在黑风口的崖壁上刻 “x” 形标记,每个标记对应一个火力点,标记旁边还用白石灰写着距离 ——“x1:距炮位 800 米”“x2:距炮位 950 米”,友军的迫击炮手只要对着标记打,就能覆盖鬼子的冲锋路线。这是周铁柱之前教他的 “视觉标定法”,不用复杂的仪器,靠眼睛看就能瞄准,简单又实用。

没等防御工事完全加固,鬼子的报复性反扑就像场暴雨,说来就来。这天中午,侦察兵小李骑着快马冲进根据地,马嘴里吐着白沫,缰绳勒得马脖子上全是红印,他从马背上摔下来,顾不上揉摔疼的膝盖,爬起来就喊:“团长!徐参谋!鬼子来了一个联队,配了五辆‘豹式’改、十辆‘九七改’,还有二十门山炮,离黑风口只剩十里了!”

李云龙正在村口的磨盘上看防御地图,一听这话,猛地站起来,旱烟袋往磨盘上一磕:“传令下去!刘根柱带二连守黑风口,用聚能破甲弹打‘豹式’改的履带关节,记住,打关节不打正面,正面装甲太厚!徐昊你去协调友军迫击炮连,让他们先打鬼子的炮兵阵地,把鬼子的炮压下去!周铁柱你留在后方,指导各连调整重机枪的折叠支架 —— 鬼子肯定会先用炮火覆盖,支架拆得快、装得快,才能保住咱们的火力点!”

刘根柱接到命令时,正带着战士们给反坦克炮的炮管套伪装网,听见传令兵的话,立刻把伪装网往旁边一扔:“所有人都有!拿上武器,去黑风口战壕集合!炊事班把绿豆汤装在水壶里,带上战场!” 他跑在最前面,军靴踩过黄土路扬起的灰尘,呛得后面的战士直咳嗽,可没人放慢脚步 —— 黑风口是鹰嘴崖的 “大门”,大门守不住,家里的老乡们就要遭殃。

刚赶到黑风口,鬼子的山炮就响了。“轰隆!轰隆!” 炮弹像雨点般落在反坦克壕里,黄土和碎石被炸得漫天飞,砸在钢盔上 “叮当” 响。刘根柱死死按住战壕里的新战士王小宝:“别抬头!把头埋在土里,等炮火停了再反击!” 王小宝是上个月刚参军的老乡,脸还带着稚气,双手紧紧攥着步枪,指节发白。刘根柱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鬼子的炮火看着凶,其实没章法,通常就持续十五分钟,这是从俘虏嘴里问出来的规律,错不了!”

果然,十五分钟后,鬼子的炮火停了。刘根柱刚探出头,就看见远处的土路上扬起了滚滚烟尘 —— 五辆 “豹式” 改像黑色巨兽般冲了过来,履带碾过地面的声音震得战壕都在颤,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鬼子步兵,端着步枪嚎叫着,像群疯狗。“豹式” 改冲进了最外层的地雷阵,“轰隆!轰隆!” 地雷爆炸的声音此起彼伏,可只炸断了两辆坦克的履带 ——“豹式” 改的底部装甲厚得离谱,普通地雷的威力根本炸不透,顶多炸飞几块履带板。

“打履带关节!用陶壶炸药包吸引它们停下!” 刘根柱大喊着,让战士老赵和小马抱着陶壶炸药包,往 “豹式” 改的前方冲。老赵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兵,脸上留着鬼子刺刀划的疤;小马刚满十八岁,是李婶的儿子,之前跟着母亲一起给兵工厂送过陶壶。两人猫着腰,借着崖壁的掩护往前跑,子弹在身边 “嗖嗖” 飞,老赵还中了一枪,子弹擦过胳膊,流出血来,可他只是咬着牙,把陶壶炸药包往地上一扔,拉了引线就往回跑。

“轰隆!” 陶壶炸药包在坦克前炸开,浓烟像堵墙挡住了坦克的视线。“豹式” 改果然停下了,驾驶员探出头想观察情况,刘根柱立刻下令:“放!” 两门中型反坦克炮同时开火,聚能破甲弹拖着淡蓝色的尾迹飞出,像两道闪电,精准命中了 “豹式” 改的履带关节。“轰隆!” 最前面的 “豹式” 改歪在原地,发动机舱冒出了黑烟,里面的鬼子想爬出来,刚露出半个身子,就被战壕里的重机枪扫中,倒在地上不动了。

可鬼子的步兵紧跟着冲了上来,密密麻麻的像群蚂蚁,踩着同伴的尸体往前跑。刘根柱刚想让通信兵联系友军迫击炮连支援,就听见步话机里传来周铁柱的声音:“根柱!让重机枪手把支架调到 30 度仰角,打崖壁上的石头,用碎石砸鬼子!崖壁上的石头比子弹管用,能一片一片地砸!”

刘根柱眼睛一亮,赶紧对着步话机喊:“重机枪手注意!把支架调到 30 度仰角,打崖壁上的石头!快!” 重机枪手老李立刻调整支架,“哒哒哒!” 子弹打在崖壁上,碎石像暴雨般落下,冲在最前面的鬼子瞬间被砸倒一片,有的被砸中脑袋,钢盔都被砸扁了;有的被砸中腿,倒在地上惨叫。刘根柱趁机喊:“同志们!冲啊!” 他从战壕里跳出来,手里的刺刀闪着寒光,身后的战士们跟着冲上去,和鬼子展开了白刃战 —— 王小宝虽然害怕,可看见连长冲在前面,也握紧步枪冲了上去,捅倒了一个鬼子兵,脸上溅满了血。

徐昊这边也打得激烈。他带着预备队去保护后方的弹药库,刚走到半路,就遇到了迂回的鬼子步兵 —— 大概有五十多人,想绕到后方炸弹药库。“所有人隐蔽!用新造的破甲弹炸鬼子的运输卡车!” 徐昊下令,让炮手把中型反坦克炮架在土坡上,对准鬼子的运输卡车。炮手老张调整好角度,装弹手把聚能破甲弹推进炮膛:“放!” 破甲弹像长了眼睛般,落在鬼子的运输卡车旁,“轰隆” 一声,卡车被炸翻,车上的弹药箱被引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鬼子的步兵被爆炸的冲击波掀飞,死伤一片。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夕阳把天空染成了血红色。鬼子终于扛不住了,开始往后撤,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和坦克残骸。刘根柱站在黑风口的战壕里,身上满是尘土和血污,手里捏着枚变形的聚能破甲弹弹头 —— 这是他亲手下令打出去的,弹头还嵌在 “豹式” 改的履带关节上,他费了好大劲才撬下来。他看着远处的夕阳,想起了之前牺牲的新兵赵小嘎,小嘎要是还在,肯定会兴奋地围着坦克残骸转,问东问西,还会把弹头上的炸药残渣刮下来,当成 “战利品” 收藏。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了,木假肢在碎石路上磕得 “咚咚” 响,他看着阵地上的防御工事,眼里满是欣慰:“俺设计的折叠支架,这次救了不少机枪手!鬼子的炮火覆盖时,战士们把支架拆下来扛在肩上,躲进山洞,炮火一停,两分钟就能装好开火,比以前的固定支架快了一倍!” 徐昊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份战报,上面用铅笔写着战果:“这次咱们击毁了三辆‘豹式’改、五辆‘九七改’,消灭鬼子步兵两百多人,不过也有伤亡 —— 二连牺牲了五个同志,伤了十三个,友军那边也有伤亡。” 他顿了顿,又说:“还有个问题,破甲弹的命中率还是低,打运动中的坦克只有 40% 的命中率,得再改进瞄准方法,不然下次遇到更多‘豹式’改,咱们的弹药不够耗。”

就在这时,师部的通信兵骑着快马来了,手里拿着份盖着红章的电报,脸色严肃:“李团长、徐参谋,师部急电!鬼子华北派遣军要调一个装甲旅过来,配的是最新的‘虎 II’式坦克,装甲厚度超过 300mm,师部让咱们尽快改进聚能破甲弹,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刘根柱把手里的破甲弹弹头攥得更紧了,指节发白 ——300mm 的装甲,比 “豹式” 改还厚,现在的破甲弹能不能打穿,还是个未知数。可他看着身后的战壕里,战士们正互相包扎伤口,老乡们抬着担架跑来,有的给战士们递水,有的帮着清理战场,李婶还带来了刚烙好的玉米面饼,用布包着,还热乎着:“孩子们,快吃点饼,补充补充力气,吃饱了才能打鬼子!”

夕阳下,鹰嘴崖的防御工事被染成了金色,远处的山风吹过,带着硝烟的味道,却也带着老乡们的笑声。徐昊看着远处的阳原方向,心里默念着:不管鬼子来多少坦克,不管装甲有多厚,只要咱们军民一心,用土办法也能造出破甲弹,用命也能守住阵地。周铁柱推着轮椅,在阵地上画着新的火力点标记,木假肢在地上留下浅浅的痕迹;刘根柱带着战士们,开始修复被炸毁的反坦克壕,王小宝正用锄头把壕沟里的碎石挖出来,脸上没了之前的稚气,多了几分坚定 —— 所有人都在为下一场战斗做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