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出,其他国家也开始动起心思。
既然南鹰酱都能与天朝做这样的买卖,他们为何不可?
那些眼看守不住的偏远属地,与其耗费巨资驻防,最终落得人财两空,不如趁早作价出售。哪怕收回部分成本,也好过彻底打水漂。
事实上,类似的交易并非首例。早前天朝在北非的殖民地,便是从土鸡手里买来的。
只不过那时欧洲列强正值鼎盛,而天朝尚处崛起初期,声势未显,各国并未将其视为真正威胁,因而对此类交易并未警觉。
如今形势已悄然生变,只是有些人还未察觉罢了。
如今的局势早已今非昔比。天朝的实力空前强盛,对外拓展的势头也愈发明显,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种背景下,周边国家对天朝所构成的压力感可谓扑面而来,几乎触手可及。
因此,当鹰酱与天朝达成某项协议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国家顿时眼前一亮——这无异于在绝境中发现了一条新出路,不必再局限于“拼个你死我活”的老路。
第一个主动伸出橄榄枝的,出人意料,竟是日不落!
按理说,日不落与天朝曾多次兵戎相见,彼此之间积怨颇深,关系本应势如水火。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日不落至今既未驱逐天朝驻其使节,也未曾召回自身派驻天朝的大使。
这一举动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两国之间的沟通之门,始终未曾彻底关闭。
正因如此,他们迅速通过正式外交途径向天朝始探口风,小心翼翼地试探对方的态度,想看看有没有缓和关系的可能。
至于是否要与日不落修复关系,关键仍在于此举能否为天朝带来实质利益。
若能从中获益,自然可以考虑握手言和;倘若并无好处,维持现状亦无不可——毕竟当前格局对天朝极为有利,而对日不落而言,则步步维艰。
“他们提出了什么条件?”有人问道。
既然是日不落先低头示好,总得拿出些真东西来,若是空手而来、毫无表示,那这场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
“日不落方面愿意正式承认我们目前控制的各殖民地归属我国,今后不再主张收回。”顾维钧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审慎的认可。
“可那些地方早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就算他们不认,难道还能抢回去不成?”军方代表立即提出异议,认为这只是承认既成事实,并无实际让步。
的确,这些区域早已被天朝牢牢掌控,即便对方拒不承认,也无法改变现实。
但林文却点头附和道:“话虽如此,但他们一旦正式承认,我们在法理上的处境就大不一样了。否则,我们的占领仅建立在军事控制之上,缺乏国际法层面的支持,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日不落在这些地区统治多年,尽管违背当地民意,但在国际体系中长期被视为合法拥有者。而我们是通过武力取得控制权,在没有正式条约确认前,这种占有始终存在争议。”
一旦留下这个法律漏洞,其他列强便可能趁机插手——或直接出兵干涉,或暗中煽动原住民反抗,制造混乱。
即便他们无法最终得利,也能不断制造麻烦,令天朝疲于应对。
因此,从长远治理的角度看,日不落这项承诺,其实分量不轻。
“仅此一项,还不够。”皇帝微微皱眉,显然并不完全满意。
在他看来,既然对方主动求和,理应付出更多代价。
“还有一条……”顾维钧略作迟疑,“日不落有意效仿鹰酱的做法,打算将他们在非洲,尤其是南菲一带的殖民地,打包出售给我们。”
此言一出,众人皆有所悟。
随着皇家海军的衰落,日不落已难以有效守护遥远的海外属地。
一旦欧洲诸国群起而攻之,趁火打劫,他们的防线极可能全面崩溃。
此前已有先例——盟友西班亚就曾趁乱进攻其殖民地,开了一个恶劣的先河。
面对危局,日不落不得不另谋出路:既然守不住,不如变现套现。
卖掉这些难以为继的领地,换取资金重建海军力量。只要海上雄师能够复兴,今日所失,未来未必不能夺回。
日不落帝国鼎盛时期曾掌控着约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外领地,然而自从天朝相继取得天竺、澳洲与枫叶国之后,其殖民版图大幅萎缩。如今所剩不足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且多集中在非洲内陆及加勒比海诸岛。
这些属地远离本土,若无强大海军支撑,根本难以维系控制。而眼下日不落的海上力量早已今非昔比,昔日“全球皆英土”的辉煌难以为继。失去军事保障的殖民地,实际上已成烫手山芋——守不住,不如卖出去。
目前国际上对这批领土有兴趣的势力并不少,除天朝外,主要关注者仍集中于欧洲列强。至于北美方向,倘若鹰酱能平息内乱,或天朝未染指北美大陆,或许会对加勒比海区域产生觊觎之心;但眼下局势动荡,鹰酱自顾尚且不暇,更无余力向外扩张。
南鹰酱更是捉襟见肘,财政困窘到不得不变卖国土以换取物资和资金,又怎有能力接手遥远殖民地?因此,对日不落而言,真正可行的买家几乎只剩欧洲邻邦。
可这恰恰是他们最不愿接受的结果。这些国家地理位置太近,一旦通过获取殖民地增强实力,势必对日不落本土形成直接威胁。历史上的宿敌往往就来自家门口,谁都不愿在卧榻之侧养虎为患。
相较之下,天朝地处远东,与英伦三岛遥隔万里,即便再添几块土地,也构不成即时威胁。更何况,天朝近年已吞并诸多疆域,扩张速度惊人,消化新占区需要时间,越是扩张迅猛,内部整合的压力就越大。
卖给天朝,虽有失颜面,却能在战略上避免近邻坐大,实为两害相权取其轻之举。
事实上,日不落手中可动用的谈判筹码远不止南菲一地。此次提出南菲,不过是试探性的投石问路。若双方合作顺利,后续还有更多潜在交易可能;反之,则点到为止,不再深入。
林文对此提议反应冷淡。诚然,南菲地理位置关键,资源丰富,尤其是黄金与钻石储量引人注目,但此地盘踞着布尔人这一强硬势力。
此前日不落在与布尔人的冲突中屡遭重创,损兵折将,已然无力彻底制服对方。如今急于脱手,实则是想将一块麻烦不断的“不良资产”转嫁他人。
谁接下这块地,就得面对布尔人这个棘手难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天朝此前出于牵制目的,已暗中向布尔人提供部分武器装备,使其战斗力远超原本水平。如今的布尔武装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具韧性与战力,想要彻底剿灭或压制,必将付出巨大代价。
况且,南菲最具价值的金矿资源,早已被天朝从布尔人手中购得。换言之,核心利益已被提前锁定。剩下的任务,只是确保布尔人维持现状,继续依附于天朝体系,不敢轻易违约即可。
权衡利弊后,天朝始终决定拒绝这一提议。
北非地区已被牢牢掌控,其余非洲腹地现阶段并无占领意愿。与其耗费人力物力接管治理却回报有限,不如保留这片“利益真空”,诱使欧洲各国争相涌入。只要列强纷纷涉足此地,利益纷争必然加剧,矛盾自然滋生。
届时,天朝便可效仿百年前日不落帝国的做法,推行“大陆均势”之策,巧妙操控各国关系,使其彼此牵制、互相防备,始终无法形成合力。
欧洲作为工业哥命发源地,整体实力不容小觑。但其强在集群效应,而非单一国家独大。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单独较量,皆无法与天朝匹敌。若想真正挑战天朝地位,唯有实现全欧统一协作。
可纵观千年历史,这样的局面从未真正实现。至今仍未出现一位堪比秦始皇般的铁腕人物完成欧洲整合。当年拿破仑几乎功成,终究倒在反法同盟的联合围剿之下——历史的经验告诉世人:分裂,才是欧洲的常态。
若非日不落这个始终在背后搅局的邻国存在,欧洲诸国或许真有机会实现联合。
可惜,日不落长期挑拨离间,使得各国积怨难消,根本无法放下成见、携手共进。
而当年日不落埋下的那些矛盾种子,如今反倒成了天朝手中可资利用的棋子。
在取代日不落成为世界主导力量之后,天朝对其昔日霸主的手段心知肚明,对欧洲自然也抱有高度戒备。
林文清楚欧洲一旦整合所能爆发的能量,因此他并不乐见其成。
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不动声色地加剧他们的分裂?这需要极为精细的操作。
他的策略,是将非洲这片尚未彻底开发的大陆当作诱饵,引诱那些急于拓展海外势力的新兴国家踏入其中,尤其是像第二帝国这般跃跃欲试的后起之秀。
近年来,欧洲涌现出多个新崛起的力量,诸如第二帝国、意呆利等国,皆是在近十年内才崭露头角。
然而当他们准备向外扩张时,全球版图早已被列强瓜分殆尽。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极其有限:要么正面挑战老牌殖民帝国,抢夺现有属地;要么转向那片最后未被完全占据的土地——非洲。
尽管相较于美洲或亚洲,非洲短期内带来的利益并不显着,甚至显得鸡肋,但这些新兴国家已别无选择。
随着天朝强势崛起,远东地区早已划入其势力范围,连北美部分地区也被纳入其影响圈,俨然成为不可触碰的禁地。
除非哪一国能单独击败天朝,否则休想从其手中夺回半寸土地。
而直面天朝?这对任何欧洲国家而言,都是近乎妄想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