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348章 唯恐招来杀身之祸!

多年来陆续开垦数万亩良田,解决了驻军粮草问题,还修建了一座大型港口,供舰队停泊休整。

这一系列布局,为日后天朝向脚盆施压提供了极大便利,也让对马岛成了进军脚盆的关键前哨。

伊藤博文之所以选择经由此地,一是因无法揣测天朝真实态度,二则是因为汉军封锁了关西沿海航道,无法直航天朝,只得先赴对马,再转往高丽半岛。

到了高丽后,便可与当地天朝官员接洽,取得通行许可,随后经陆路一路北上,最终抵达天朝都城长安。

这条路线,正是当年高丽使者前往天朝进贡所走的路径。

唯一的区别在于,那时高丽人最终抵达的是京城,而如今脚盆人则要继续西行,远赴长安。

不过眼下天朝早已修通了直抵长安的铁路,只要他们能顺利抵达山海城关,便可换乘火车进入关中地区。

尽管路程遥远,但所需时间反而比过去大大缩短。

然而这段旅途最凶险的部分,并不在后半程漫长的陆路跋涉,而是始于最初的海上一段——从关西出发,横渡至对马岛的这段航程!

对马岛与脚盆本土相距不远,直线距离不过三四十公里,即便搭乘渔船,四五个小时也能到达。

可真正令人心惊胆战的,是天朝在此海域频繁巡弋的海军舰队。

对于偷渡者而言,这才是致命的威胁。

一旦在途中遭遇天朝巡逻舰艇,对方根本不会查问身份,也无意确认意图,往往直接开火击沉他们的船只。

此前已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凡是关西沿海渔民,只要驶出海岸五公里之外,便极可能遭到炮击。

许多渔船因此沉没,葬身海底。

久而久之,当地渔民都形成了习惯——绝不轻易越过那条无形的生死线。

毕竟谁都不愿成为汉军炮火下的冤魂。

而在五公里范围之内活动,天朝海军通常不予干涉,默许他们继续捕鱼作业。

虽然近岸渔获不如深海丰盛,但至少性命无忧。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天朝海军出现后,这一带再无海盗猖獗之患,商旅船只需要提防劫匪的日子一去不返,这对百姓来说也算是件好事。

但对于伊藤薄文一行人来说,这却是个棘手的问题。

不能越出五公里的安全界限,他们该如何前往对马岛?

可他又非去不可——若连对马岛都无法踏足,又怎能继续西行进入天朝境内?

最关键的是,在横渡过程中绝不能碰上天朝的巡逻舰,否则稍有不慎,整条小船都会被瞬间击沉,命丧汪洋!

因此出发前,伊藤薄文特意走访多位老渔民,仔细打探汉军舰艇的巡逻规律,希望能摸清其出动时间,从而寻得缝隙,悄然穿越。

但他很快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汉军显然早有防范,巡逻时间毫无固定节奏,似乎故意打乱周期,避免被人掌握动向。

这让伊藤心中不禁感叹:连这种细节都能考虑到,这支军队的确不容小觑!

难怪他们能在战场上击败日不落帝国这样的强国,看来其实力远超自己原先的预估。

既然无法预测巡逻规律,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他果断派人登上附近一座高山,在山顶设立了望点,专司监视海面动态。

一旦确认汉军舰艇离去,便立即启航,利用两次巡逻之间的空档,全速驶向对马岛!

若是面对其他军队,这套策略或许胜算颇高。

可对手是这般缜密严谨的汉军,伊藤心里实在没底。

据渔民所说,那些军舰有时刚驶出一段,竟会突然折返,专门对付自以为安全的偷渡者。

因此,贸然行动风险极大。

为求稳妥,伊藤反复推算时间,决定等汉军舰艇经过视线范围并离开两三个小时后再启程。

这样一来,即便对方中途回航,也很难及时发现他们的小船。

只要能躲过这一关,剩下的路途就相对安全了。

正因如此,山顶上的那个了望岗哨变得至关重要——它将是整个行动的眼睛与耳目,承担着预警与通报的重任。

此刻,伊藤坐在摇晃的小船上,随着波浪起伏颠簸,心早已提到了喉咙口,全身紧绷,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时而眺望远处的大海,目光扫过波光粼粼的海面,时而又转身回望那座高山上自己设下的哨岗。

按照事先定好的规矩,一旦发现汉军巡逻船的踪影,哨兵便会立即点燃狼烟示警。

而升起的烟柱数量,还能提示敌情远近,让他们能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判断:是该全速前进,尽快脱离险境,还是立刻掉头,撤回五公里外的安全地带——一切行动,都得依赖哨所传来的消息来定夺。

为了让渔船跑得更快些,伊藤薄文在出发前特意对船只做了改造。

他在船尾加装了一台蒸汽机,为渔船提供额外推力;又雇了几个膀大腰圆的渔夫当桨手,关键时刻一起发力划桨。

这样一来,渔船短时间内的航速能达到顶峰。

有了这份速度,哪怕真被汉军巡逻船盯上,也还有机会逃出生天。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并不了解对方战舰究竟有多快。

倘若他们知道汉军巡逻舰的极限航速,恐怕就会明白,眼下所做的这些努力,不过是徒劳罢了!

在对马海峡以东的海面上,一艘悬挂天朝龙旗的战舰悄然浮现。

这艘船吨位不算大,满打满算也就五百吨上下。

但别看个头不大,火力却相当惊人:两座双联装120毫米主炮,三组三联装57毫米副炮,齐备齐全。

这样的武装配置,哪怕遇上敌方千吨级巡洋舰,也能硬碰硬地打上一场。

更关键的是,由于船体轻巧,它的航速极快,最高可达三十五节,几乎达到了当下战舰速度的巅峰。

除了那些吨位更小的高速鱼雷艇,几乎没有谁能比它更快。

这艘编号1102的巡逻舰,是汉军飞龙级序列中的第102艘下水舰只。

飞龙级造价低廉,单艘仅需不到十二万两白银,比起动辄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两的主力战舰来说,性价比极高。

天朝海岸线漫长无比,原本就超过两万五千里,如今又将南洋与南亚纳入版图,管辖海域从白令海峡一路延伸至东非沿岸。

如此辽阔的海上疆域,必须依靠大量舰艇执行日常巡防任务,才能确保海疆安宁。

否则,那些走私之徒必定会钻空子,趁着执法力量薄弱之时偷运货物,绕开关卡,逃避税赋,牟取暴利。

执行缉私任务的船只,既要具备一定火力,用以震慑持械反抗的走私团伙,又要拥有出色的机动性能,以便在目标逃窜时能够全力追击,不致让其溜走。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飞龙级得以大量建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成本控制极为出色。

面对如此庞大的防务需求,所需巡逻舰数量动辄数百乃至上千,若每艘都价格高昂,国库难以承受。

因此,在满足作战与执法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压低成本,就成了重中之重。

原本专为巡逻与缉私设计的飞龙级,自然成了最优选择。

随着量产规模扩大,单价持续走低,已从最初的十五万两降至如今的十一万八千两,降幅接近四分之一。

若未来订单继续增加,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考虑到帝国在北非殖民地周边海域,如红海与地中海南岸,以及日后的北美属地和太平洋东岸同样需要部署巡逻力量,这类舰艇的总需求量极有可能突破千艘大关。

此刻,在1102号巡逻舰上,汉军士兵正按惯例执行着每日的巡航任务。

由于汉军对脚盆近海的封锁已持续一年多,周边的脚盆百姓早已清楚这一禁令,因此都安分守己,不敢贸然驶出安全水域。

毕竟此前已有不少胆大妄为者试图冲撞汉军巡逻舰艇,结果无一例外,全部葬身海底。

那些人惨死之后,余下的民众纷纷收敛了心思。

即便有人偷偷出海,也绝不敢在汉军舰艇面前露头,唯恐招来杀身之祸。

因此这段时间的巡逻任务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意外。

但尽管如此,1102号巡逻舰上的官兵仍保持高度警觉,丝毫没有松懈。

因为他们的晋升与日常执勤表现息息相关。

如今天朝海军正迅猛发展,随着帝国各大造船厂相继投产,一艘艘万吨级战列舰和战巡接连下水,陆续服役。

而这些新锐巨舰要真正形成战斗力,离不开大量训练有素的海军人员。

可短时间内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专业兵员,并非易事。

为此,汉军提前征召了大批水兵与军官,安排他们登上各型巡逻舰,在执行勤务的同时积累实战经验。

待他们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身经百战的老兵,再调往主力舰队,便可迅速融入作战体系,极大缩短整合作战的时间,确保主力舰能随时投入战场!

然而目前主力舰的数量尚有限,而渴望登舰的官兵却数以千计,想要进入主力部队,必须通过内部竞争,接受海军部门的严格考评。

考评的核心依据,便是他们在日常任务中的实际表现——表现优异者优先提拔,成绩不佳者则被淘汰出局,只能等待下次机会。

正因如此,哪怕是在执行最普通的巡逻任务,1102号舰上的每一名士兵和军官也都全力以赴,把每一次出航当作实战来对待。

“周边海域一切正常!”

当1102号舰驶过伊藤薄文等人计划出海的区域时,并未察觉任何异常。

但由于该片海域渔船频繁,为防疏漏,舰上人员特意降低了航速,在附近多盘旋了一阵才继续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