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323章 发动全面攻势!

此战中,德方投入兵力五万六千人,动用火炮一千一百门。

在发射了十二万枚炮弹、仅损失一千二百名士兵的情况下,他们成功夺取法军阵地,击溃敌军六万余众,当场歼敌两千三百余人,俘虏三千七百多人,双方伤亡比例接近五比一。

令人惊叹的是,作为进攻方的德军,其伤亡竟远低于防守的法军。

更因顺利占领敌方阵地,缴获了大量未来得及撤走的军需物资——其中包括约一万七千支崭新的后膛击发枪、五百万发子弹、三百二十门火炮以及两万多枚炮弹。

此外,还收缴了两万余套军服、三千余吨粮食及大批日常补给品。

若非法军在最后时刻察觉形势不利仓皇撤退,德军的战果必将更为惊人。

然而高卢人素来擅长奔逃,一旦开跑,德军纵有心追击也难以赶上,只能望着对方背影作罢。

即便如此,当萨尔布吕肯大捷的消息传回国内,威廉一世仍难掩心中喜悦。

“哈哈,我的宰相啊,当初你的提议如今看来真是极具远见!”

皇帝手握前线送来的捷报,笑得眉眼舒展。

一场局部胜仗本身并不足以震动全局,相较于协约国庞大的百万大军,六千敌军的损失不过是沧海一粟。

但这场战斗对德军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它是打破僵持堑壕战格局的一次关键尝试,并且取得了空前成功。

有了这次实战经验,接下来对协约国展开大规模反攻,便有了切实可行的作战范本!

“臣不敢贪功,这一切皆赖陛下英明决断。

若非陛下当初果断与天朝缔结盟约,我们便无法迎来天朝军事顾问团;若无他们出谋划策,此次胜利恐怕也难以实现。”

俾斯麦深谙为官之道,尽管此事他居功甚伟,却仍将全部功劳归于君主。

毕竟江山是帝王的,而非宰相所有。

倘若自己声望过高,令百姓与军队只知宰相而不知君王,那岂不让陛下心生芥蒂?

君心不悦,后果难料。

“呵,你总是这般谦让,可不太合适啊!”

皇帝嘴上轻斥两句,心里却乐开了花,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既然汉军所提供的战术如此奏效,那就无需犹豫了。

立即下令卡尔,命他所部迅速发动全面反击!务必抢在高卢人醒过神之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道来自柏林的指令很快送达前线统帅卡尔亲王手中。

接到命令后,他倍感振奋。

皇帝不仅批准了他的反攻方案,而且此前由天朝顾问团提出的渗透打法已被实战验证有效。

如今时机成熟,反攻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眼下唯一需要斟酌的,便是突破口应选在何处最为适宜。

“快去请天朝的孙将军过来。”

这段时间的共事让卡尔亲王对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将领愈发敬重。

虽年纪轻轻,但军事造诣极深,无论是战术理解还是战场判断力,都堪称一流。

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时常佩服对方的眼光与决断。

因此,在正式发起攻势前,他决定先征询孙将军的意见,希望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这几日,孙德胜与天朝军事顾问团闲暇之余,正在德军刚占领的法军阵地上巡视勘察。

法军依托孚日山脉构建的防线极为坚固,若德军不采用灵活渗透的方式,而是采取正面强攻,恐怕将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甚至久攻不下。

“这孚日山区的地势确实险峻,从斯特拉斯堡到萨尔布吕肯一带几乎全是连绵山岭。

要是从莱茵河平原往高地上打,等于是咱们对着据守山顶的敌人仰面强攻,难度可想而知。”

“没错,对方占据高地,射界开阔,视线毫无遮挡,还能依托山势构筑层层工事。

若要硬闯,不仅得投入大批兵力,伤亡也必然极为惨重。”

“而且这种地形对补给也是个大考验。

就算真把阵地拿下来,后续弹药粮草运不上山,攻势也难以持续,更别提一口气直捣黄龙、彻底击溃高卢了。”

孙德胜微微颔首。

两国之间就靠着这条山脉分隔,两侧皆为平野,谁握住了这片高地,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可问题在于,要真正拿下这块硬骨头,谈何容易!

“依我看,高卢人要是自知不敌,大可在这一线修筑一道坚固防线,长期固守。”

有人随口一提,未曾想到日后竟成了现实——后世那道闻名天下的马奇诺防线,仿佛正是由此言预言而成。

当孙德胜回到营地时,卡尔亲王已在帐中等候多时。

虽心中急切,但他并未流露丝毫焦躁之意。

“孙将军,你总算回来了!”

见到孙德胜的身影,卡尔亲王明显松了口气。

“殿下亲自在此相候,莫非有紧急军务?”

孙德胜见其神色凝重,料定必有要事,否则不至于枯坐久等。

而能让这位皇室统帅如此挂心的事,绝非寻常。

他心中暗想,恐怕柏林方面的总攻命令已经下达。

“不错,皇帝已批准我部反击计划,授权第二军团作为主力向高卢发起反攻。

但现在我们面临两个方向的选择,我想听听孙将军以及贵**事顾问团的看法。”

随即,卡尔亲王将原定作战构想详细陈述了一遍。

“此前法军曾试图进攻斯特拉斯堡,结果被我们击退,损失不小,防守力量至今未复。

若从此处突破,阻力应相对较轻。”

“另一个方向便是我们眼下所在的萨尔布吕肯。

此地刚落入我手,敌军防线尚存缺口,倘若动作迅速,或能在他们重新布防之前夺下要冲。”

“孙将军以为,我军该主攻哪一路?”

之所以暂不考虑正面强攻英军阵地,一则因日不落军队素来顽强,攻坚不易;二则汉斯方面得知天朝即将与约翰牛在南亚开战,料定其必将抽调兵力南下支援,届时西线压力自然减轻。

等到那时再动手,胜算更高,战果也将更为显着。

此外,英军目前驻扎于比荷卢地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一旦战局不利,极易快速撤离。

即便德军能在正面将其击败,也无法实现围歼目标——付出巨大代价却无法达成战略目的,显然得不偿失。

相较之下,高卢则不同。

他们的国土紧邻前线,一旦突破口打开,便可迅速逼近其首都。

倘若德军能再度攻克铁塔城,极有可能迫使高卢正府求和投降。

一旦高卢退出战争,英军在比荷卢的侧翼便完全暴露。

届时只需一道封锁线切断退路,即可形成合围之势,将滞留当地的英军尽数围歼。

到了那个时候,等待英军的将不再是败退,而是覆灭的命运。

“敢问殿下,您原本倾向于从哪个方向着手反攻?”

孙德胜沉吟片刻,并未急于表态,反而先反问了一句。

卡尔亲王略一沉吟,随即说道:“我们原计划从斯塔拉斯堡展开反攻,原因在于此地夹在阿尔艾斯与洛林之间,高卢人在此的统治本就松散。

当地百姓多为德意芷族裔,历史上曾归属神圣罗马帝国,民心所向自然偏向我方,群众基础十分牢固。”

孙德胜微微颔首,在他看来,这便是占据了“人和”的有利条件。

“此外,此地远离比荷卢一带的英军驻防区,若由我方率先出击,英军难以迅速增援,我们只需集中应对法军即可。”

此前卡尔亲王已试探过这一判断——日不落帝国对跨越低地国家千里驰援高卢人的战事毫无兴趣。

他们不会亲自出兵,顶多敦促南边的意呆利和西班亚派遣部分部队填补战线空缺。

如此一来,即便法军溃败,协约国仍有后备兵力稳住阵脚,不至于全线崩盘、一泻千里。

事实上,上一轮战役中正是由于西班亚军队的及时介入,才遏制了德军初期的迅猛推进。

德军原本进展顺利,攻势凌厉,却因这支援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止步,最终未能达成战略目标。

听完这番分析,孙德胜眉头微锁,陷入深思。

坦白讲,他觉得这两个方向都不甚理想。

无论是选在孚日山脉中部,还是山麓地带发起进攻,德军都将面临地形上的压制。

在这种区域强攻,极易造成重大伤亡。

更棘手的是,山区严重限制了部队机动性,行进缓慢,给敌军留下充足时间构筑第二道、第三道防御工事。

想要一举突破,难如登天。

然而,放眼汉斯与高卢交界的整片区域,似乎也并无更优之选。

“既然如此,那就定在萨尔布吕肯吧。”

德军拿下萨尔布吕肯后,立即以此为跳板,加大投入,发动全面攻势。

尚未来得及重整防线的法军猝不及防,再度被紧随而至的德军打得节节败退。

原本被视为铜墙铁壁的堑壕体系,在德军灵活渗透战术面前形同虚设。

拥有坚固工事、机枪阵地与铁丝网防护的法军,竟被打得四散奔逃,伤亡比例普遍达到二比一,甚至三比一,且阵亡与重伤者多数出自法方。

消息传回高卢,举国震动。

铁塔城更是风声鹤唳,前线稍有异动,便如惊雷般引爆全城恐慌。

这座城池曾在去年的普法之战中饱受摧残,先后经历德军占领、铁塔城公社起义,以及法军血腥镇压。

尤其公社与正府军在此激战数月,平民死伤无数,城市几成废墟。

待到动乱平息时,因战火与后续清洗,数十万人丧生或流离失所,几乎家家带孝,户户蒙难。

这段惨痛记忆,深深烙印在市民心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