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310章 秘密启动运河工程!

当然,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防止消极怠工或制造事端,当局也明确承诺:只要在五年服役期内认真劳作,不惹是非,无重大过失,期满后便可恢复自由身。

愿意返乡者,发放路费遣送;愿留下继续工作者,则按月支付工钱。

毕竟经过五年历练,这些人早已成为熟练技工,是一笔不可小觑的人力资本。

若能留住他们,自然是最好结果。

这些毛熊战俘本就比天朝人更能适应西伯利亚的严酷环境,再加上获得释放希望,个个都拼尽全力投入工作,唯恐犯错招致不满,失去重获自由的机会。

当时,《日内瓦战俘公约》尚未问世,各国对待战俘的方式五花八门。

西欧诸国相对开明一些,通常采取战俘互换的方式——或一对一交换士兵,或以多名普通兵员赎回被俘高级将领。

战胜方手中往往剩余大量未交换的战俘,在战争彻底结束后,允许他们自筹赎金换取自由也是一种常见做法。

但这必须建立在战火已然平息的基础上。

否则提前释放,对方极可能重返战场,再度与己方兵戎相见,岂非自讨苦吃?

因此,在战事延续的整个过程中,这些被俘人员都将被拘禁于专门设立的收容营地,而这类营地的管理模式,与后来轴心国令人闻风丧胆的集中营极为相似。

不过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大多持续时间较短,像此前普鲁士与奥地利、丹麦之间的战争,往往不到半年便已结束,因此那些被俘的士兵在营地中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释放遣返。

此前天朝俘获了欧洲联军十万之众,选择让他们出资赎回俘虏,实际上正是沿袭了欧洲长期以来的通行做法。

若无人赎买,这些人或可留下为奴,或可处决了事,但从利益角度出发,收取赎金显然更为划算。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国家,这种交换或赎买的惯例却难以适用。

在欧洲范围内,这样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西亚的土耳其,另一个是东欧的俄国。

土耳其信奉异教,自十四世纪起便对欧洲基督教世界构成巨大威胁,长期以来被视为中欧诸国心头大患。

与这样一个“异教徒”政权作战,被视为扞卫基督教文明的圣战,因此欧洲国家绝不会与其进行任何交易,更不允许对方赎回战俘。

至于俄国,则完全是因其国力贫弱所致。

沙皇向来将士兵视作消耗品,根本不愿花费重金赎回被俘官兵。

在他看来,与其掏钱赎人,不如直接招募新兵重新训练,或许还更节省开支。

正因如此,当其他国家面对俄军战俘时,通常都不会给予优待。

稍好的会将其留下充当劳工,恶劣者甚至可能直接将其全部处决。

毕竟无法换取赎金的俘虏,留着只会增加负担——每日供其饮食衣住,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因此,俄国士兵一旦在战场上被俘,命运往往极为悲惨。

也正是这个缘故,天朝并未处决他们,仅此一点便已令他们心怀感激。

更何况天朝还提供了以劳动换取自由的机会,这种待遇远远超出了俄国士兵的想象。

他们自然感恩不尽,纷纷拼命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天朝的宽待!

有了这十几万熟悉西伯利亚严寒气候的俄国战俘协助,天朝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进度大大加快……

不仅如此,这条铁路还采取双向推进的方式:一端自天朝本土动工,另一端则从北非殖民地出发,穿越巴比伦与两河流域,接入南高加索地区,继而翻越高加索山脉,最终延伸至伏尔加河流域的斯大林格勒。

这条线路距离更短,且可通过海运将建材与工人运抵沿线港口,施工效率丝毫不逊于东部路段。

更重要的是,这条铁路的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西伯利亚干线。

根据林文的构想,一旦全线贯通,天朝军队便可从东西两翼同时出击,届时对俄国的军事压力将空前增强,攻势也将更加凌厉难挡!

此外,考虑到巴比伦地区地下蕴藏的丰富石油资源,在此铺设铁路不仅能强化天朝对该地的实际控制,也为日后长期统治与资源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这条铁路本就势在必行,早修远胜于迟建。

一旦建成,未来天朝驻东欧的部队便可与北非殖民地的驻军实现联动。

若北非发生战事,东欧的汉军可乘火车迅速南下支援,保卫殖民地与苏伊士运河;若东欧爆发冲突,北非也能持续输送物资北上增援。

如此一来,即便帝国本土一时无法调兵驰援,这两地仍能依靠彼此接应,稳住阵脚,扛住敌军初期猛攻,为后续援军到来争取宝贵时间!

1868年12月17日,天朝北非殖民地。

这一天,不仅对北非殖民地至关重要,对天朝乃至整个世界而言,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历经三年半的紧张施工,苏伊士运河比历史上提前十一个月正式通航!

然而,真正挖通这条运河的,并非昔日的高卢人,而是来自天朝的建设者!

作为北非殖民地总督,张之洞将运河竣工视为自己任期中最关键的政绩之一。

在通航典礼当天,他亲自赶赴现场,主持了剪彩仪式,神情庄重。

苏伊士运河的战略意义不可估量,堪称全球最核心的人工水道,其重要性远超其他同类工程,哪怕是巴拿马运河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毕竟,巴拿马运河仅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影响范围局限于南北美洲两个大陆。

而这两片区域在人口规模和经贸总量上,远远不及欧亚大陆。

反观苏伊士运河,则打通了“世界岛”——欧亚大陆的命脉。

这里聚集着全球七成以上的人口、八成以上的经济产出,以及超过八成的货物流通与商业往来。

运河一旦启用,欧亚之间的海上航程将直接缩短逾万公里!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财富!

对当时的船只来说,这一万公里意味着至少一个月的航行;即便后世船舶技术提升,也仍需耗费半个月左右。

节省如此庞大的航行时间,不仅大幅削减燃料开支,更关键的是,在军事调度上的战略优势难以估量。

可以预见,随着天朝成功开凿这条运河,他们对欧洲事务的话语权必将急剧上升。

在过去,从天朝本土驶往欧洲,至少需要三个月航程;如今,仅需一个半月便可抵达。

再加上北非殖民地作为中转枢纽,舰队和部队可先部署至此,再经由地中海直插欧洲腹地。

而从北非出发到南欧各国,航程已不足七日。

因此,运河通航的消息一出,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尤其是地中海沿岸诸国,无不感到惊惧不安。

当全世界的目光还聚焦于西欧战场上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厮杀时,天朝已悄然完成了一项震惊世界的壮举,一举扭转了地缘格局。

这项举动,无疑给欧洲国家、特别是地中海周边政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压力。

意呆利原本心存幻想,在完成国内统一后,便把目光投向北非,企图在此建立第一块海外属地。

岂料,他们原本打算下手的对象——土鸡,竟抢先一步将整片北非殖民地转让给了天朝,使得意呆利多年的谋划化为泡影。

面对衰落中的土鸡,他们尚有底气一战;毕竟对方积弱已久,实力空虚,意呆利自认能够取胜。

但面对天朝,他们却毫无信心。

要知道,这些年来天朝接连挫败日不落帝国,压制北方巨熊,早已用一系列强权对决证明了自己的分量。

更何况,当年意呆利曾派两千雇佣兵试探天朝军力,结果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自此之后,意呆利彻底打消了与天朝对抗的念头。

他们明白,这个东方大国绝非自己所能挑衅的存在,于是渐渐放弃了染指北非的野心。

不过,他们的目光很快转向另一片土地——埃塞国。

那里尚未被列强占据,仅有一个本土王国统治,看似更容易征服。

然而问题在于,埃塞国正位于天朝北非殖民地的南方,若想进军,几乎必须借道天朝领地。

当然,也可以绕行非洲大陆,但那样耗时耗资巨大,后勤难以为继,根本不现实。

恰在此时,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意呆利人顿时觉得机会来了:只要能获得通行权,远征埃塞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于是,他们迅速向天朝表示祝贺。

毕竟此时天朝海军已逼近自家海岸,若不想惹来战火,就必须设法维持良好关系。

打不过就合作,这一直是意呆利奉行的生存之道。

有人送上祝福,自然也少不了发出质疑的声音。

高卢人率先按捺不住,跳出来表达强烈不满。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最迫切希望打通苏伊士运河的正是他们自己!

这足以说明这条水道对高卢而言具有何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今却被天朝捷足先登,一举掌控了这条关键航道的主导权!

不仅梦寐以求的战略通道旁落他人之手,连自家本土也直接暴露在天朝的军事威慑之下,他们的愤怒与焦虑自然情有可原。

而与高卢同样坐立难安的,还有他们的盟友——日不落帝国。

和高卢一样,日不落上下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嗅到了一丝威胁的气息。

他们本能地意识到:一旦天朝将这条运河投入使用,帝国在天竺的殖民统治恐怕就岌岌可危了!

“据探报,天朝早在三年前就已经秘密启动了运河工程!”

此时,在日不落本土的首都雾都城内,一场高层内阁会议正紧张进行。

“起初施工进展缓慢,我们的探子估算,至少得耗时五年乃至十年才能完工。

可没想到,他们仅仅用了三年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