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99章 游击式的抵抗!

哪怕就在镇子外头刚打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仗,他们也仿佛无事发生一般,神情麻木地看着一队队装束奇特、面孔陌生的异族士兵开进街巷。

努里帕夏很不习惯这样的目光。

以往他的部队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惊惧退避,连正眼都不敢瞧上一眼。

可眼下这些人,却像是看不见危险似的,坦然走在街上,眼神空洞,毫无惧色,更别提什么敬畏之意了。

这情形让他心里发毛。

若非要形容眼前这群人,大概只能用“行尸走肉”四个字来形容。

在土鸡将士眼中,这些毛熊百姓仿佛丢了魂魄,双眼无神,脸上没有一丝生气。

他们的身上弥漫着一种深深的疲惫与死寂,看不到半点活力,也感受不到丝毫希望。

“这对我们反而是件好事。”

见身旁同伴神色不安,李绍恩忽然开口,语气平静中带着几分释然。

“你说什么?”

努里帕夏一时没反应过来,疑惑地看向他。

“我说,他们现在这个样子,正是我们想要的。”

李绍恩嘴角微扬,非但没有忧虑,反倒有些欣慰。

“为何这么说?”

努里帕夏依旧不解。

在他看来,这种冷漠令人不适,哪里谈得上是好?

“道理很简单——你看看这些人,一个个像丢了主心骨似的。

明明知道我们是外来的占领军,却既不愤怒,也不反抗,甚至连一点敌意都没有,只是默默接受一切。

这样的百姓,难道不是最理想的占领对象吗?”

对于远道而来掌控一方的军队而言,最怕的就是民间暗流涌动,百姓怀恨在心,伺机袭击。

一旦出现游击式的抵抗,后方就不安稳,补给线更是处处受威胁。

为了维持秩序,不得不分兵驻守各地,这样一来,前线兵力就被削弱,攻势自然难以为继。

所以历史上,凡是入侵大国者,若遇上民众团结、反抗激烈的局面,往往深陷泥潭。

当年拿破仑横扫欧洲,势不可挡,正是因为奥国、普鲁士这类国家地域狭小,纵深不过几百里。

几百里的路程,大军十来天便可贯穿全境,征服起来毫不费力。

可一旦踏入毛熊的地界,这套打法就失灵了。

从边境一路打到首都,足足两千多公里,光行军就得花上一个多月。

更要命的是,沿途所过之地,百姓屡屡揭竿而起,袭扰不断。

军队越往深处推进,兵力就越分散,等真正抵达莫思科城下时,早已筋疲力尽,再无余力作战。

这一次土鸡出兵,最担忧的也正是这一点——怕毛熊百姓拼死抵抗。

虽说正面战场上俄军主力并未布防于此,不必担心大规模阻击,

但乌克蓝及黑海沿岸一带本就是毛熊人口稠密、城镇林立的核心区域。

倘若占领之后民心动荡,处处起火,那将是个难以收拾的局面。

二十五万远征军看似庞大,可面对的是三千万之众的本地人口——

若人人奋起抗争,这点兵力,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二十五万这个数字,与后者一比,实在显得微不足道。

东欧这片平原上城镇密布,若要在每一处都驻守百人维持秩序,哪怕只是象征性地控制,也得抽调超过半数的兵力去填这个无底洞!

一支原本完整的军队硬生生被拆掉一半,还拿什么和俄军正面对抗?

正因如此,李绍恩才认为,对毛熊来说,眼下这种局面已经算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可看看这些人的模样——眼神呆滞,动作迟缓,像是一具具会走路的空壳。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多年以来毛熊对其平民何等残酷的压迫。

他们名义上还是百姓,实际上活得还不如牲畜。

沙皇和那些贵族从不把他们当人看,只当作可以随意驱使、榨干最后一丝力气的牛马。

否则,又怎会落得这般境地?连外敌兵临城下,竟也毫无反应,既不愤怒,也不反抗,仿佛一切都与己无关。

别尔哥罗德虽是个小镇,地理位置却极为关键。

它紧邻黑海,北面有一条狭长的浅滩水道,在退潮时能露出一段可通行的陆桥,顺着这条隐秘路径,可以直接逼近黑海沿岸重镇敖德萨。

而敖德萨对土军而言至关重要——它是整个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一旦拿下,原定战略便可全面展开。

李绍恩的计划很明确:轻装上阵,舍弃笨重的辎重队伍,只带少量补给,以最快的速度突进,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战争讲究的就是出其不意、速战速决。

只要行动够快,就能在俄军尚未集结之前抢占先机,迅速扩张控制区域。

尤其考虑到俄军在乌克蓝及黑海一带本就兵力稀少,若能抢在对方反应过来前完成推进,完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占据大片土地。

但这一战术也有致命弱点——无法持久作战。

没有后方支援,随身携带的粮草弹药撑不了几天,一旦耗尽,别说继续进攻,就连士兵吃饭、伤员用药都会成问题。

对此,李绍恩早有打算:攻占敌方沿海港口,打通海上补给线。

这样不仅能减轻自身后勤压力,还能大幅提升作战效率。

然而难点在于,并非任何港口都能胜任。

船只需要足够深的泊位和完善的装卸设施,这就要求必须夺取具备大型码头的城市。

偏偏毛熊国内工业薄弱,商贸不兴,对港口依赖极低,整个黑海沿岸符合条件的大港寥寥无几。

离此地最近且能满足需求的,只有一个——敖德萨!

“这是方圆几百里内最大的城市,毛熊绝不会放任不管。

如果我们正面强攻,必然遭遇顽强抵抗。”

李绍恩指着摊开的地图,对努里帕夏说道。

敖德萨建在一个类似半岛的地形上,三面环海,唯有西侧与大陆相连。

按常理,陆路进攻只能从西面发起。

这么明显的进攻路线,傻子都不会忽略。

因此,俄军只需将主力集中于西部防线,其余三面大可放松戒备。

这样一来,土军即便拥有兵力优势,也无法在狭窄正面展开,反倒容易陷入僵持。

为打破困局,李绍恩决定声东击西——

对外宣称主力集结于西线,摆出强攻姿态,吸引敌军注意力;

实则暗中准备从南面动手,趁着退潮时那片浅滩显露之际,悄然渡过,直插俄军防御最为松懈的南翼。

只要计划顺利实施,必能让对方措手不及。

本就兵力捉襟见肘,又被西线佯攻牵制住大部分力量,留守南侧的部队估计连五百人都不到。

所以,这支土耳其军队并不需要投入太多兵力,只需数千人便足以达成目标!

“要想确保行动成功,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斗。

一旦敌军察觉异常,必定会迅速收缩防线,退守敖德萨城内。

那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场惨烈的城区作战。”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城市巷战始终是战场上最血腥残酷的形式之一。

要拿下这样的战斗,就必须付出沉重代价——逐街争夺,逐屋拼杀,唯有彻底击溃或歼灭对手,完全掌控整座城市,才算真正获胜。

这种战争不仅耗时极长,更会造成大量伤亡。

正因如此,只要还有别的选择,没人愿意走上这条血路。

“我清楚你的意思。

这样吧,我亲自率领麾下最强悍的马穆鲁克骑兵,从南面发起主攻;西线的牵制任务,就交给你了。”

努里帕夏深知此战的关键性,主动揽下了最为艰巨的任务。

李绍恩原本打算亲率部队出击,但转念一想,骑兵的机动能力远胜步兵,由他们承担快速突击更为合适。

作为奥斯曼苏丹最为信赖的大将,努里帕夏手中握有一支精锐的马穆鲁克骑兵部队。

这些人装备齐全,训练严苛,在战场上素以凶猛着称。

当初在普列文要塞防守期间,这支骑兵便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刀刃。

每当俄军进攻受挫、撤退混乱之时,他都会果断派出这支力量进行追击,多次缴获敌方粮草辎重,为守军争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甚至到了后期粮尽援绝之际,他们还将战马宰杀充饥,靠着马肉撑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可以说,若非这支骑兵屡立奇功,普列文的防线恐怕早就崩塌了。

正因为有过如此辉煌的表现,这一次努里帕夏依旧对这支铁骑充满信心,期望能再次借其之力赢得胜利。

而此刻驻防在敖德萨的俄军,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势之中。

几天前传来的情报显示,土军主力正朝他们的方向高速推进。

这并不令人意外。

敖德萨不仅是乌克兰境内的重要都市,更是黑海沿岸的战略港口,地理位置极为关键。

若土耳其人不想让自己后方留有重大威胁,势必会对这座城市发起攻击。

只有将其拿下,才能安心挥师北进,直指基辅。

对此,俄国人自己也非常明白:敖德萨迟早会成为战场。

唯一的疑问在于,对方究竟会出动多少兵力?

虽然这座城市地位重要,但它毕竟位于沿海地带。

倘若土军真正的目标是乌克兰首都基辅,那他们的主攻方向理应集中在中路,东路最多只是偏师策应,兵力不会太强。

然而,最近接连传来的情报却让俄军高层大感震惊——

土军并未直扑基辅,反而集结重兵,全力向敖德萨压来。

这一动向立刻在守军内部引发恐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