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46章 全力予以救济!

那些逃难的百姓一路颠沛流离,早已又饿又冷,若无人施以援手,他们断然熬不过这个严冬,极可能全部冻毙于荒野之中!

左宗棠于心不忍,毕竟这些同胞与自己同根同源,因此他决定暂缓进军豫省的步伐,转而率军南下,前往江淮地区迎接这些难民。

当然,由于此举延误了军事部署,左宗棠也在电报中向林文请罪,表明愿意承担相应责罚,同时恳请汉王念及无辜百姓的处境,伸出援手予以救助!

对于左宗棠的这一做法,林文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倍感欣慰:“我果然没看错人,左宗棠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截然不同!”

当初,李鸿章率领淮军跟随曾国藩北伐,湘军在北方造成极大破坏,而淮军虽稍显克制,但鲁省依旧有大量难民被迫迁徙,如今他们已抵达淮南一带,即将进入汉军控制范围。

如此众多的难民涌入,对汉军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这些难民可以有效弥补南方因战乱而流失的人口。

太平天国运动使南方多个省份遭受空前浩劫,清军与太平军的连年征战,令当地满目疮痍,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死于战火或逃离家园,人口锐减,恢复元气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

然而,由于北方战争导致大批难民南下,这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及时的人力补充。

新增的人口将极大加快受灾区域的重建速度。

更重要的是,眼下汉军正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旦完成,就需要海量劳动力投入工厂生产。

而这些从北方南下的难民大多是青壮年男子,老弱病残大多已在途中殒命,幸存者普遍体格健壮。

如果能救下这些人,便能迅速获得大批劳动力。

无论是将他们编入军队扩充兵源,还是安置进工厂参与生产,亦或是分派到荒废村庄帮助恢复农业,都是极为有利的选择。

因此,林文毫无理由拒绝接纳他们。

于是,他立即回电左宗棠,表示自己将亲自率领援军北上,支持其行动,并要求左宗棠火速带领部队进入淮南,做好准备迎接这些难民!

为求迅速抵达前线,汉军并未选择陆路行军,而是决定从海路进发。

为了确保能够运送充足的物资,林文进入系统,在商城中购置了15艘五千吨级的运输舰。

这一举措使得汉军具备了一次性携带数万吨救援物资的能力!

此外,在港岛还有不少洋人的船只,虽然其中大部分是帆船,航行速度远不及他从系统中购买的运输舰。

但这些船只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就地征用了这些船只。

随后,满载着汉军士兵以及粮食、被服等物资的庞大船队,从粤省出发,一路北上。

在三艘定远级战列巡洋舰的护航下,汉军的运输船队经过七天的海上航行后,顺利进入长江,最终抵达灾民最为集中的区域。

看到江面上密布的船帆以及众多从未见过的钢铁战舰,灾民们心中充满了恐惧。

一路上,他们屡次遭遇乱兵骚扰,对军队早已心生本能的畏惧。

对他们来说,军队的到来往往意味着灾难与死亡!

然而,就在惊恐蔓延之际,难民营中的读书人认出了舰队上的旗帜!

“是汉军!”

不知是谁率先喊出,这一声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点燃了整个难民营百万难民的情绪。

“真的是汉军吗?”

与之前的恐慌截然不同,当得知江上驶来的军队正是汉军时,难民们非但不再害怕,反而表现出极大的兴奋。

“是汉军,我们有救了!”

“汉军万岁!”

“汉王殿下万岁!”

随着汉军舰队靠岸,并开始将大量救灾粮食物资及被服从船上卸下,难民们确信自己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于是,上百万难民自发齐声高呼,颂扬汉军与汉王的名字。

站在定远号战列舰甲板上的林文,望着远处江岸边黑压压一片欢呼的难民,缓缓举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

难民们见状,立刻安静下来,目光紧紧锁定在他的身上。

这一幕,让那些随难民南下,意欲观察汉军与汉王是否值得投效的人士震撼不已!

仅凭一个手势便能让上百万无纪律可言的难民瞬间安静,这位汉王所拥有的威望着实令人胆寒!

同时,亲眼目睹江上庞大的船队、令人敬畏的铁甲战舰以及舰上纪律严明的军队,这些人对汉军的实力有了深刻的认识。

如今青庭已是徒有其名,而曾国藩及其湘军残暴无情,视百姓如草芥,肆意屠戮。

相比之下,南方的汉军政权不仅社会秩序井然,治下百姓生活安定富足,而且军事力量雄厚,连洋人都无法匹敌!

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们的领袖视民众如亲人,不仅关怀境内子民,还对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同样施以援手,竭尽全力予以救济。

高低优劣,显而易见!目睹此情此景,不少智者心中顿生感悟:汉王方为上天注定的真命天子!于是,他们毅然决然,选择归顺汉军,效忠汉王!

天京城外,一片全新的营地悄然落成于荒野之上。

站在天京城破损的城垣之上,望着城外那日新月异扩展的大营,林文转头问身边的左宗棠:“难民营现已收容多少人?”

左宗棠微微低头,恭敬答道:“回禀殿下,难民营已安置八十五万难民,大多来自鲁省与淮北地区,直隶等地的难民尚在途中,预计五日内可抵达江北。”

听罢,林文眉梢微蹙。

仅鲁省一地的难民便近百万,而这仅仅是渡江的部分。

尽管汉军船只昼夜兼程,仍耗费了一周多时间才将这八十五万人运送至江南。

然而,江北仍有大量难民滞留于旧营之中。

相较天京城的难民营,江北的状况更为堪忧——人口密集、卫生条件极差,甚至还有许多因饥寒而亡者的遗体尚未清理。

若任由这些人继续留在那里,恐引发瘟疫。

因此,林文开口询问:“江北难民营还剩多少人?”

“约二十四五万!”

左宗棠答道。

“必须尽快安排他们渡江并妥善安置。”

林文语气坚定,“另外,难民营中的遗体须即刻处理,不可掩埋,全部就地焚毁。

原有的难民营要全面拆除,并撒石灰消毒,在江北另建一座新的中转营,供难民过江前暂住。

同时,无论我军将士还是难民,一律禁止饮用生水,所有饮用水必须煮沸后才能饮用,违者严惩不贷!”

如此庞大的人群聚集于恶劣环境中,极易爆发疫情。

而在古代医疗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一旦瘟疫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仅危及难民的生命,也将对汉军乃至南方两亿多百姓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林文格外慎重,此事绝不能出现丝毫纰漏,否则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末将领命!”

左宗棠听到林文严肃的口吻,不敢怠慢。

只是,他略显迟疑地补充道:“殿下,如此众多的难民,对粮草和衣物的需求极大,末将恐怕……”

这正是左宗棠最为忧虑之处。

超过百万的人口,每日消耗的粮食便以数百万斤计。

汉王虽从南方运来了数万吨粮草与物资,但随着北方难民的大规模南迁,这点储备恐怕难以持久支撑。

如此众多的难民聚集一处,一旦粮食供应中断,他们生存无望,必然引发动乱,届时只会适得其反,引祸上身!

持此看法的并非仅左宗棠一人,北方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亦有相同的顾虑。

“哼,那林文实属愚昧至极,不过是一群流民罢了,死就死了,又何足挂齿?”

当得知汉军在南方接纳了大量难民,并投入巨量人力物力进行安置时,曾国藩不禁冷笑连连。

曾国藩对平民性命看得极淡,或许因他屡次下令屠城,手上沾染了数百万条人命,故而在他眼中,人命几如草芥。

再者,为了照顾这些难民,汉军未来的军事行动势必大受影响。

原本还担忧汉军会趁淮南、豫南等地防御薄弱之时出兵北伐的曾国藩,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彻底放下心来。

有了这上百万难民的沉重负担,汉军短期内绝不可能北进!

“的确如此,此人实在愚蠢。

汉军一口气收容上百万难民,每日所需粮草便是个惊人的数目,而后续还有更多难民南下,难道他真打算全部接纳?若真是这样,恐怕光是粮食一项,就能将他拖垮!”

曾国藩的首席谋士赵烈文开口说道。

对方这种做法,犹如当年新野时期的刘备,纯属妇人之仁!为百姓而将大军乃至国家置于险境,显然得不偿失。

在赵烈文看来,百姓就像地上的野草,任凭野火焚烧,春风一吹便会重生!一批人死去,自然会有另一批人填补空缺,只要有足够的土地,难道还怕吸引不到人口?

“哼,既然他执意如此,那我们就遂了他的愿吧!”

曾国藩轻笑一声,“传令下去,将南方那些流民统统驱逐,他不是想收留吗?那就让他尽情收留好了!”

“末将遵命!”

曾国荃抱拳领命,正欲转身离去,却被赵烈文拦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