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55章 为西进作战打下基础!

届时,毛熊极有可能因为哥萨克的肆意破坏而走向崩溃!

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明朝末年,虽然后金在关外频繁活动,对明朝边境构成严重威胁,但真正导致明朝灭亡的,却是内部的农民起义。

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农民军领袖,在长达十多年的流动作战中,将大明北方搅得一片混乱。

要平定这些流寇,朝廷需要耗费大量军费来组织军队围剿,而这又依赖税收来支撑。

于是朝廷选择加重赋税。

沉重的税负使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加上流寇的煽动与裹挟,所到之处,百姓不仅被流寇和官军反复劫掠,甚至被迫加入叛军,成为乱局的一部分。

结果,尽管官军连连获胜,但农民军的力量却越打越强。

本就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明王朝,在这样的压力下加速崩溃,最终于1644年被农民军推翻。

而农民军在推翻明朝后,又陷入内斗,导致社会秩序崩溃,民生凋敝。

面对清军的进攻,他们节节败退,政权很快被清廷取代。

虽然明朝不是被清军直接击溃,但最后的胜利果实却被清朝尽收囊中!

大明的历史绵延数百年,这段漫长的岁月也给他们留下了重要的经验教训,那就是善于从历史中总结成败,用来指导现实、对抗敌人。

如今,驱逐哥萨克人,让他们回到毛熊境内作乱,其实就相当于当年在明朝境内扶持一支农民军,借以加速消耗毛熊的实力,为汉军南下创造有利条件!

一旦毛熊自身陷入混乱,那么当汉军翻越乌拉尔山脉,进攻其核心区域时,所遇到的抵抗将大大削弱,军事行动也会更加顺利。

因此,对于汉军来说,把这批不安分的哥萨克送回去,是一件乐见其成的事。

甚至为了帮助哥萨克给毛熊制造更多麻烦,汉军还愿意与之建立一定的联系,把军队中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出售给他们,顺便换回一些从毛熊人手中掠夺来的黄金和其他贵重物资。

反正哥萨克抢来的东西终究是要花出去的,而武器装备又是他们的必需品,自然是要购买的。

既然如此,与其让别人从中获利,不如由天朝自己来赚这笔钱。

更何况,当年毛熊从天朝掠夺的财富至今尚未归还,如今借助哥萨克之手,讨回一些利息,也是合情合理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不必急于推进战线。”

“皇上交代的任务,是在中亚推进至里海,在北方深入西伯利亚至鄂毕河。

如今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超额达成了目标。

如果继续向西推进,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将被拉得很长,就算有卡车运输,成本也太高了。”

无论从西北还是漠北出发,到鄂木斯克的距离都非常遥远。

如果从京城和长安这两个关键的物资转运点来计算,目前的补给线已经超过四千五百公里。

这样的距离,除了修建铁路依靠火车运输,否则依靠任何其他交通工具都难以有效保障。

如果放在古代,单靠人力或牲畜运输,恐怕还没走到一半,物资就已经被自己消耗殆尽了。

而眼下汉军能坚持至此,全靠汽车运输带来的效率提升。

但随着距离的延长,这些卡车自身所需的燃油也越来越多。

这导致不得不减少运送的物资量,转而携带更多燃料,否则车辆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在路上耗尽了汽油。

而且,卡车并不是送达物资就完事了,卸货后还得返回,往返总里程已经超过了九千公里。

由于当前卡车发动机的节油技术远不如后来,而且这些车辆大多处于满载状态,因此油耗非常高。

平均每百公里的燃油消耗约为40升,整个9000公里行程下来,至少要消耗三四吨燃油。

这不仅对燃料是巨大的消耗,同时也严重挤占了卡车上用于运输物资的空间。

运输距离越长,效率就越低。

毛熊这个国家实在太过辽阔,眼下他们所在的叶卡捷琳堡距离首都莫斯科还有超过1500公里的距离。

如此漫长的运输线,对后勤补给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二战期间,第三帝国虽拥有铁路与公路的便利,仍被自身冗长的补给线拖垮。

而如今汉军要跨越五六千公里开战,后勤压力只会更大,失败的可能性也更高。

特别是越靠近毛熊核心地带,遇到的抵抗必然越强。

届时作战所需的弹药和各类物资消耗将大幅上升,这将进一步加剧后勤负担。

因此,在汉军的整体战略规划中,并没有打算一举攻陷毛熊全境。

他们采取的是分阶段推进的战略,逐步削弱敌方实力,稳扎稳打地推进战线。

其中第一步是将毛熊势力从远东地区驱逐出去,第二步则是在中亚与西伯利亚地区给予其重创。

这样一来,便可占领毛熊此前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建立的城市,将其作为中转站和前哨基地,从本土源源不断地运送物资进行储备,为最终阶段的西进作战打下基础。

作为西伯利亚的重要据点,叶卡捷琳堡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作为进攻毛熊本土的前进基地。

因此,白起与左宗棠商议之后,决定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将十几万残余俄军围困在叶卡捷琳堡城内,同时在外围修筑战壕与防御工事,彻底切断其退路与补给线。

同时,他们也可以从国内开始筹备更多的物资,逐步运往西伯利亚。

等到这批物资运达之时,城内的俄军估计也已基本被歼灭。

届时便可顺势接管叶卡捷琳堡,将这座毛熊的重要军事据点变为己方前哨基地,集结兵力与储备物资,为下一步的西进行动做好准备。

战略方针确定后,汉军放弃了强攻城市的计划,迅速展开土木工程,在城市周围挖掘了大量深壕,并布设铁丝网。

当工事完工后,一条配备机枪阵地、炮兵阵地、防空掩体以及地下交通网的完整防线就此形成!

等到防御体系完成后,俄军才惊觉,汉军所建的这套防线,与当初他们在普列文要塞所见的土耳其防御体系颇为相似。

唯一不同的是,如今的叶卡捷琳堡仍在他们手中。

可一旦落入汉军之手,这里恐怕会成为比普列文更加坚固的堡垒!

考虑到汉军强大的战斗力与先进的装备水平,这里的防御强度远超普列文。

当初俄军投入十几万人也无法攻克普列文,如今若要夺回叶卡捷琳堡,没有上百万的伤亡恐怕难以实现。

“将军,汉军像鼹鼠一样在城外围挖了大量战壕,看起来他们是打算长期围困我们了!”

在叶卡捷琳堡城内,顿河军团在初入城时短暂安心后,很快又陷入了忧虑。

汉军在外围大兴工事,围绕整座城市构建了一条严密的防线。

而他们被困城中,几乎所有的退路都被封锁,成了瓮中之鳖。

“没错,恐怕汉军已经知道我们城中粮食不足,想用围城断粮的方式逼我们投降。”

“我们必须尽快突围,否则等到粮草耗尽,城里十几万大军连同马匹都撑不了多久!”

一位将领焦急地说道,城内粮食储备有限,人吃马喂,消耗速度远超预期。

照此下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实在撑不住了,敌人的火力太过凶猛,昨天我们试着派了一队人马突进,结果损失惨重。

更糟的是,他们在关键的通道上埋设了大量地雷。

就算士兵们躲过了枪炮,也躲不过脚下的陷阱!”

听完下属的报告,顿河军团的司令官眉头紧锁,满脸忧虑。

顿河军团的统帅名叫尼古拉·穆拉维奥夫,此人早年曾率俄军兵临清国城下,逼迫清正府在瑷珲与毛熊签订条约,从天朝手中夺走了大片疆土。

可以说,天朝走向衰败、割地赔款的开端,正是由他一手推动的!

正因如此,他被沙皇册封为远东伯爵,负责管理远东事务。

1861年,他被调回国内,出任顿河军团的指挥官,掌管毛熊国仅次于近卫军的第二大精锐部队。

尼古拉原本以为,凭借与清国打交道的经验,东方那个国度软弱可欺,对天朝一直缺乏应有的重视。

然而,这次交锋彻底颠覆了他对天朝的认知。

与以往接触的清军截然不同,如今的汉军无论士气、装备还是战斗力,都远远超过昔日的清军。

别说是清军了,就连他们自己的军队也不见得能在正面对抗中占到便宜。

更令人不安的是,汉军还拥有一种前所未见的武器!

那种速度快、防护强、能抵御子弹的装备,第一次见到它威力的时候,尼古拉就意识到,要摧毁这种武器,他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想到自己手上有二十万大军,而对方不过两万人,正面冲突中数量优势还是可以倚仗的。

他原本的计划是:用骑兵牵制住对方的机动部队,优先歼灭对方步兵,然后再集中力量对付那些神秘装备,胜算还是不小的。

然而,尼古拉万万没想到,汉军根本没有打算正面交战。

就在他们集结兵力、准备南下决战时,汉军却出其不意,攻占了他们的大本营——鄂木斯克。

鄂木斯克的失守,对俄军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创。

不只是因为那里囤积了大量粮食与军需物资,更重要的是,汉军的兵力一下子从两万人扩充到了七万人!

原本,面对两万汉军,他们还有一战之力;可当对方兵力翻了三倍多后,局势立刻变得微妙起来。

关键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骑兵去牵制汉军的机动部队。

一旦无法控制这些部队的行动,那它们就会成为战场上最具威胁的存在。

面对这样的形势,即便知道这可能让他背上“懦弱”的骂名,尼古拉仍果断做出了决定——下令撤退!

虽然这一举动会损害他的声誉,但至少能保住性命。

如果继续硬撑下去,只会全军覆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