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汉军开始从两翼向外包抄,意图切断敌军后路,将其合围歼灭。
眼见汉军几乎在自己眼前要一口吃掉己方三万多人的右翼部队,唉及人惊慌失措。
“加布里先生,请你们立刻出兵支援右翼!”
千钧一发之际,伊斯梅尔想起了自己手中这支雇佣军!
“兄弟们,拿出你们的勇气来,让这群来自东方的家伙见识一下我们的厉害!”
“赢下这场战斗,每人赏金一百英镑!”
加布里高声激励士兵,甚至不惜用重金来提升士气。
这一招果然奏效。
对于年收入不到二十英镑的意呆利人来说,一百英镑几乎等于普通人五年的收入,这笔钱足以激起他们的战斗热情。
绝大多数雇佣兵在听到加布里的悬赏后,斗志昂扬,恨不得立刻冲上去将汉军撕个粉碎!
加布里见士气已被点燃,立刻下令向汉军阵地发起攻击。
这支雇佣军显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
他们判断出汉军主力集中在右翼,正准备围歼唉及军队那支右翼部队。
在这种局势下,若将两千人直接投入右翼战场,无异于杯水车薪,甚至可能被对方一口吞下。
因此,他们决定另辟蹊径,选择进攻兵力相对薄弱的汉军左翼,试图从那里撕开突破口。
“开炮!给我狠狠地轰击敌军阵地!”
意呆利雇佣军自身携带了不少火炮,再加上唉及人从日不落国获得的支援,火炮数量并不算少。
但唉及人本身缺乏炮兵训练,对火炮的使用并不熟练,导致这些武器在他们手中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
相比之下,意呆利人曾与高卢、奥迪利等陆战强国交手,深知火炮在战场上的决定性作用。
恰好这支雇佣军中有不少老兵熟悉火炮操作,于是他们迅速接管了唉及炮兵的指挥权,带领当地士兵向汉军阵地展开炮击。
在意呆利人的指挥下,唉及军队的炮火密度顿时增强了不少。
虽然英军提供的火炮多为淘汰装备,但威力依然不俗。
在意呆利人的操作下,这些火炮对汉军左翼的阻击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放几只热气球升空,侦察敌军炮兵阵地,干掉他们!”
右翼战况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此时汉军不可能轻易放弃即将到手的战果,抽调兵力去应对左翼的威胁。
因此左侧仍然以防御为主,但敌军的火炮实在太过狂妄,如果不设法摧毁对方的炮兵阵地,那么在敌人火炮持续压制下,汉军左翼的部队将面临更严重的伤亡。
一旦士气被鼓舞起来的埃及军队,极有可能在左翼打开突破口。
所以他们必须尽快摧毁敌军的炮兵阵地,消灭对己方威胁最大的目标。
很快,两具热气球完成了充气,在点燃燃料后缓缓升空。
由于战场位于一片平原,热气球上的汉军士兵能够看得非常远。
他们很快便发现,埃及军队的火炮隐藏在一处沙丘后方,距离汉军阵地并不远,只有不到三公里。
然而,地面上的汉军被沙丘遮挡了视线,无法发现敌人的存在。
于是,热气球上的士兵立刻将这一情报传回地面部队,同时继续向敌军炮兵阵地靠近,以便为己方提供更加精确的目标位置,方便后续打击。
“给我击落它,不能让它继续逼近!”
地面上的意大利士兵发现了空中缓缓飘来的汉军热气球,意识到敌人已经发现了自己的位置,顿时脸色大变。
如果这具热气球回去报告位置,汉军的火炮恐怕马上就会对他们的阵地展开轰击。
这个时代的火炮普遍笨重,又没有车辆可以牵引,机动性极差,转移起来非常麻烦。
即便现在立刻开始撤退,也很难赶在汉军炮火覆盖之前撤到安全区域。
因此,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击落空中的这具热气球,阻止他们将位置泄露出去。
砰砰!
地面的意大利和埃及士兵听从加布里的命令,纷纷将枪口对准天空,对着热气球一阵扫射。
空中漂浮的汉军士兵见状大怒,一边调整高度确保自身安全,一边思索如何还击。
总不能挨打还不手吧?
“要不然,往下扔颗手榴弹?”
有人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提出了建议。
要是扔一颗手榴弹下去,不炸死一大片才怪?
如果运气好,正好引爆敌军的火药桶,那就更热闹了!
“可以,不过手榴弹引信时间太短,得稍微改一改,话说我们带了多少手榴弹?”
常规手榴弹引信一般是三秒或五秒,动作快的话扔出去还要过几秒才会爆炸,这也是影视剧里会出现“捡起手榴弹再扔出去”的原因……
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兵会在拉开引信后,握在手里一两秒才扔出,确保爆炸时间刚好在落地瞬间,让敌人没有反应时间。
如果操作得当,手榴弹甚至可以在空中爆炸,造成空爆效果,这时杀伤范围将大幅提升,即使敌人卧倒也难以保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