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瞬就来到了雍正五年。
这三年多,后宫变化不大也没有进新人,谦嫔生了一个儿子,七阿哥弘景,晋为谦妃,襄贵人生了八阿哥弘旦,晋为襄嫔,宁贵人生了四公主舒华,晋宁嫔。
慧嫔生了九阿哥弘晰,晋慧妃,慧妃掌管毛衣厂,长居圆明园旁的三泰居,这是皇上特意为慧妃建的毛衣厂,上千人在这上工。旁边还有愚嫔总理的舒研居。
愚嫔在编织上的天赋是大胖橘没想到的,他只记得愚嫔聪慧过人,在剧中为华妃出了很多主意,没想到啊,编织也是天赋惊人,而且不单单自己弄动手,也很能创新,开发了很多花样。
现在每年秋季推出的新款毛衣、毛线配饰都是京城的爆款,愚嫔借此每年都能收入近万两银子,温宜的嫁妆也是越攒越厚。
大胖橘不记得,其实剧中曹琴默也是很擅长编织的,她打络子一绝。好多人都以为打络子很简单,不就是中国结那种。其实,真的打络子要难的多,甚至比刺绣也不差什么,有学过了解过编织的读者大大在评论区科普一下,让大胖橘长长见识。
丽贵人靠着资历升为丽嫔,还是一如既往的跟着华贵妃唠嗑,也没啥烦心事。恭常在看在德妃的面子上,成了恭嫔,居延禧宫后院正殿。她也死心了,开始学着吃斋念佛。
敬贵人也终于成了景阳宫主位敬嫔,她看自己无望抱养一个孩子,就自请去了育婴堂。帮着管理越来越多的女婴,还在育婴堂开了启蒙课。
这之后大胖橘反而高看一眼敬嫔,专门让她负责开设女子学堂培养女官。大胖橘亲自题名巾帼堂,并从中选取女官慢慢取代宫中很多任职的太监,从宫内、内务府开始一步步让世人接受女官。
雍正四年大选,大胖橘和齐妃给三阿哥选了嫡福晋、侧福晋,齐妃现在忙着准备迎娶儿媳妇。
说起三阿哥,也十六岁了,大胖橘让他跟着淳亲王岳钟琪去西北战场历练了一年,蹭着灭亡准格尔的战功,封为了贝勒,明年大婚后就出宫开府。
至于沈贵人,她持续作,视宫规于无物。谦妃在沈自山回京述职的时候,召了沈母入宫,命采月采星将沈贵人入宫后的所作所为一样不落的给沈母复述了一遍,让沈母带着沈贵人回家了。对外,宣布沈贵人入宫后久病不愈,病逝了。
沈贵人回家之后,沈家为了自家其他女儿的婚嫁,将沈眉庄送到了家庙。
沈贵人是假死,甄嬛是真死了。
离开观稼轩后,甄嬛本以为就算打不到秋风借不到钱,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应聘成为女夫子,挣钱养活自己和妹妹。
现实啪啪打脸,找女夫子的本就很少,这其中绝大部分还是想找个教规矩的,少数想让女儿学些才艺诗文的,也不会找甄嬛。
这些能有能力给女儿请女夫子的,哪家不知道甄嬛是怎么回事啊,就算不知道稍微一打听也就打消了请她的想法。
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女夫子去冒得罪皇上的风险?他们又不傻。
甄嬛无法只能打零工,混迹于不认识她的底层,开始干以前家里下人都不干的粗实活计。缺衣少食的甄嬛,第二年就因为风寒病逝了。
大胖橘虽然没有吩咐人看着甄嬛,粘杆处还是隔三差五去查看一下,免得哪天皇上心血来潮问起来他们不知道。
得知甄嬛病逝的消息,第一时间就通知了大胖橘,大胖橘也没觉得有什么,吩咐人将甄玉娆送到甄家人身边去就没再关注过了。
粘杆处没说,甄嬛在干粗活没多久,就起了歪心思,粘杆处的人发现后出手了几次,甄嬛后边应该是猜到了,才老老实实开始干活,后来应该是受不了这种生活才故意染了风寒。
前朝,大胖橘的计划也在有序进行。
沙俄东西的通道被蒙古切断,与大清在东方又打了一场,戴梓的火器立了大功,沙俄大败被迫放弃了东方。大胖橘向关内百姓宣布,鼓励百姓向东北和西伯利亚移民,不仅给地,还给旗籍,只要在柳条边外住满三年,且通过当地小学的拼音考试,就给八旗旗籍,享受一切八旗旗人待遇,可以参加旗人考核,由笔贴式启入朝为官。各地有灾或流民隐户都由京城户部、御史台、黑龙江将军三方共同派人去迁移灾民流民去黑土地上定居。
得益于玉米红薯土豆的推广,关内的人地矛盾小了很多,人口增长迅速,再有十年估计效果更好。
十年后,大胖橘增设了北海将军、镇北将军和库页将军,原来的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改为三大行省,设县府。
江南官场被年羹尧弄的一团乱,大胖橘的禁止缠足;不让科举出身尤其是江南出身的进士任官,(苏皖浙赣四省合计进士数量约占清代总量的50%,这是件多么恐怖的事,不用多说了吧。)对织造衙门、盐政衙门、漕运衙门大换血,甚至停了官方漕运,让江南出了几场‘流民起义’,年羹尧当官不行,打仗一流,最终镇压了起义,开始抄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