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组人员开始对储电池厂进行调查,李劲军带领队员来到了厂长办公室,向厂长亮明了身份,厂长热情的接待了他们。李劲军说:“厂长不要客气,我们是来了解一下情况就走,这近你们是否销售了一万只储电瓶。”厂长回答道:“是的!但不是直接从我们厂里出的货,是滨海销售部出的货,而卖了一百只高压电瓶。”李劲军又说:“这批号的电瓶厂里没有吗?我们要带两只回去刻实下。”厂长说:“李组长这个没问题,多拿两只也没关系。”
厂长说完便立刻安排工人去仓库取了两只对应批号的电瓶过来。李劲军仔细查看了这两只电瓶,确认它们与之前在润生科技仓库记录的产品型号一致。他向厂长表示了感谢,然后安排队员将电瓶小心地包装好,准备带回进行详细检测。
“厂长,除了这批电瓶,最近厂里还有没有其他不寻常的订单或者业务往来?”李劲军接着问道。厂长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没有什么特别不寻常的。不过我们和滨海销售部那边一直有业务对接,他们的订单量有时候波动比较大,但也都在正常范围内。”
李劲军又询问了关于销售部的一些情况,包括销售部的负责人、日常的销售流程等。厂长一一作答,并提供了销售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离开蓄电池厂后,李劲军和队员们马不停蹄地前往滨海销售部。销售部位于滨海市的一个商业区内,规模不算大,但看起来生意还不错。
他们见到了销售部的负责人,同样亮明了身份并说明了来意。销售部负责人显得有些紧张,但还是配合地回答了李劲军的问题。
“我们确实销售了一万只低压电瓶和一百只高压电瓶给润生科技公司。这是一笔比较大的订单,当时他们的采购人员联系我们,说需要这些电瓶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销售部负责人说道。
李劲军追问:“采购人员有没有说为什么要这么多电瓶,或者他们对电瓶有什么特殊要求?”销售部负责人摇了摇头,“他们只是说项目需求,对电瓶的规格和性能有一些常规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要求提供了合适的产品。”
李劲军让队员记录下销售部与润生科技公司的交易细节,包括订单时间、交货方式、付款情况等。他隐隐觉得,这些电瓶的采购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秘密,而目前所了解到的信息还远远不够。
接下来,李劲军打算对采购电瓶的资金流向进行调查,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一些线索。同时,他也安排队员对润生科技公司的采购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背景和与周润生的关系。调查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个新的发现都让他们离真相更近一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疑问和挑战。
他们带回去的电瓶通过测试,就是一只普通的电瓶,与李所长交上来的电瓶完全不一样。李组长把这里的情况向上面反映。并说润生科技公司里而有十七只电瓶,也是这个厂生产的,不知是否也是一样,但他们在使用的高压电瓶也是这厂生产的。可以用高压电瓶向工地输送380w的电施工。请上级领导通过关系从他们那里搞来两台测试,或者买也行。
上级领导在收到李劲军的汇报后,迅速召开了紧急会议,对目前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意识到,从蓄电池厂带回来的普通电瓶与李所长交上来的电瓶差异巨大,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重大秘密,而润生科技公司使用的高压电瓶或许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经过一番讨论,领导们做出了决策。一方面,通过官方渠道与蓄电池厂沟通,表明是为了进行科研分析和推动行业发展,希望能购买两台高压电瓶用于测试。另一方面,安排情报人员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一步深入了解润生科技公司使用高压电瓶的具体情况,比如使用频率、使用效果等。
与此同时,李劲军继续带领调查小组对润生科技公司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调查。他们密切关注公司人员的进出情况、与外界的通讯往来以及物资的运输等。在监控过程中,他们发现润生科技公司与一些神秘的科研机构似乎有频繁的邮件和文件往来,但由于涉及加密信息,一时无法获取具体内容。
而在蓄电池厂这边,销售部负责人接到官方的购买请求后,不敢擅自做主,立刻向厂长进行了汇报。厂长也感到十分疑惑,但考虑到是官方的要求,还是决定配合调查,同意出售两台高压电瓶。不过,他也留了个心眼,安排专人对这次交易进行详细记录,并暗中观察官方购买电瓶的后续动作。
两台高压电瓶很快被送到了专业的科研机构进行测试。科研人员对电瓶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严格检测,包括电压、容量、充放电效率等。然而,初步的测试结果显示,这两台高压电瓶虽然性能较为优异,但仍然与李所长交上来的电瓶存在一定差距。
“看来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李劲军看着测试报告,眉头紧锁。他知道,接下来的调查难度会更大,但为了揭开新能源电池的秘密,他们不能有丝毫懈怠。调查小组重新调整了策略,准备从润生科技公司的科研合作关系入手,进一步挖掘线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