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月十九日,县一中的王校长早早地站立在校门口,其庄重的姿态仿佛是在等待领导莅临视察。然而,此次的场合似乎并未明确指示有领导到访,几位正副校长以及教导主任也应该在场。可站在校门口的只有王校长一人。而这个时期学校基本上没有门卫,不然有门卫会搬条椅子过来,让这位五十有六的老校长坐。
老校长等的不别人是他的,高二毕业班的学生周润生。
等人的时间真难过,一分钟也感觉很长久似的。终于在远处周润生出现在王校长的视线里。
周润生也看到了王校长正在向他招手,于是快步的向校长走去。
“王校长早上好!”,我走到王校长面前问了好。
王校长拉着我的手说“小周同学,我们边走边谈。”
王校长把手里的文件递给我说“这是我们县一中的改建学校的申请报告,你看一下是否需要修改”。我接过校长的申请报告。这报告而是县一中的红头文件,我认真的看了起来,这文笔非常精彩,条理清晰,没有一句废话。就是县主任的秘书也没有这水平。
我也走边看来到了王校长办公室,我而是坐在那条长椅上。王校长坐在自己的办公桌边对我说“周同学前几天来学校的那个张副局长,是主管我们学校事务的领导,虽然我们职务级别是一样的,但他而是上一级领导,他时常为难我们教学管理,他这关很谁过”。
我看着王校长忧心忡忡的样子,安慰道:“王校长,别被张副局长的话影响了。咱们只要把方案做好,让上面看到这个项目的价值,说不定就能通过。”王校长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张副局长这一搅和,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了。”
我又对王校长说“王校长你把这个申请报告递交多个部门,这件事是一个新鲜事物,全国也可能只有我们县一中,这审批县里做不了主。直接报送省,市,县及局里,等一下我给你海外那边的来信,作为附件一起承报上去。”
这附件是假的是我找的理由,这附件的内容大意是,居住在海外华侨富商邹祥隆老人组织的华乡基金会,其目的是号召海外爱国人士支持家乡建设,而邹祥隆老人祖籍正是梅山县人。愿意从华乡基金会和个人资产中抽出一大笔资金为家乡建设出份力。信中特别提出要为家乡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王校长眼睛一亮,“小周同学,你这办法好啊!有了海外华侨富商的支持,说不定能打动上面的领导。”我笑着点头,“王校长,咱们先把材料准备充分,不管张副局长怎么作梗,只要上面认可,他也没办法。”王校长干劲十足地开始整理材料,还仔细询问我关于附件的细节。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张副局长怒气冲冲地走了进来。“王校长,你这是要绕过我直接上报啊?还弄出个海外富商来,谁知道是真是假!”王校长镇定地站起来,“张副局长,我们这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而且材料都是真实的,您要是有疑问可以去核实。”我也站起身,直视着张副局长,“张副局长,学校改建是利县利民的好事,大家应该齐心协力,而不是互相刁难。”张副局长被噎得说不出话,冷哼一声,摔门而去。王校长长舒一口气,“小周同学,有你在,我心里踏实多了。咱们赶紧把材料报上去。”
张副局长是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原来是王校长的这份申请报告在前一天,在校各领导开会通过的,其内容也许张副局长在学习里有眼线,透露给张副局上的。
几天后,我和王校长的办公室交谈今后,学校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如何解决并告诉王校长海外考的察团已经在路上了。
这个时候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王校长接起电话,脸色逐渐变得惊喜。“是县委领导打来的,他们对咱们的方案很感兴趣,让我们尽快把详细资料送过去!”王校长兴奋地说道。我也跟着松了口气,看来事情有转机了。我们赶忙整理好资料,王校长带着我前往县委。一路上,王校长不断叮嘱我要好好介绍项目。
到了县委,领导们仔细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对项目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他们承诺会协调各方,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汇报完后我又对县委刘主任说“海外考察团已经在路上了,要他们做好接待工作。”刘主任回复我说“小周你放心,我们坚决按省委领导的指示办事。”
原来省里也收到了县一中的申请报告,给市县下了通知,全力支持梅山县一中的改建规划。这是后话,这些信息是刚才从刘主任的话里分析出来的。难怪县里的态度没有半点为难的意思。
从县委出来,王校长和我都充满了信心,相信县一中的改建项目一定能成功。
再说那五位海外考察团,是周润生前几天穿越到德州,要求吴有福帮忙招聘的大学生。只有苏朋是东方旭的手下,是过来组建安保工作的。带队的是华依后代名叫叶莉娜,今年二十五岁,某大学金融系硕士毕业生。陈美华,段玲玲也是同一所大学金融系毕业生。上官云龙是上官云燕的父亲,是某名牌大学建筑系毕业生。这五人中只有苏朋不是大学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