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晚的生活,仿佛瞬间被按下了加速键,同时在三四个棋盘上落子,每一步都需深思熟虑,如履薄冰。
沈氏遗产的无声接收
与沈老爷子的资产剥离计划,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紧锣密鼓地进行。顾言之旗下的数个离岸空壳公司被激活,作为法律层面的缓冲区和资金通道。那几家技术公司的核心团队,在沈老爷子派出的“安抚特使”以及林晚晚这边通过猎头给出的优厚条件双重作用下,大部分选择了留下,开始进行技术资料的秘密转移和备份。
整个过程静默无声,如同深海下的暗流。外界看到的,只是沈氏集团在风雨飘摇中,一些“非核心”、“不赚钱”的边缘业务和团队,因为资金问题而“自然”流失或解散。没有人会想到,这些被沈默弃如敝履的“石头”,正在被精心地打包,即将成为林晚晚构筑未来商业版图最坚实的几块基石。
(顾言之内心:这操作,简直像是在雷区里跳芭蕾,刺激!林晚晚这女人,胆子大,心又细,跟着她干,比我自己玩那些风投有意思多了。)
然而,刘副总提供的那个关于“沈氏地产核心数据库”的“投名状”,则是一个更加棘手和危险的“礼物”。
这份数据太过庞大和敏感,牵涉甚广,绝非那几家技术公司可比。直接接收,无异于怀抱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但放弃,又实在可惜。林晚晚与周薇及核心智囊团闭门商讨了数次,最终决定,不寻求完全占有,而是采用一种更隐蔽、更安全的方式——“影子备份”与“有限利用”。
(林晚晚内心:数据本身是死的,关键在于如何解读和使用。我们不需要拥有整个数据库,只需要在关键时刻,能调用其中我们需要的关键信息即可。)
一个精密的计划被制定出来:由周薇亲自挑选的、绝对可靠的网络安全专家(背景干净,与各方无涉),利用刘副总提供的密钥和内部路径,在沈氏集团内部网络因混乱而出现防御漏洞的特定时间窗口,潜入核心数据库,不进行大规模下载(那会立刻触发警报),而是针对性地、分批次地复制与未来城市规划、重点基建项目、人口变迁模型等相关的核心结构化数据,并进行多重加密和分散存储。整个过程必须快、准、静,如同手术刀般精准。
同时,林晚晚指示刚刚完成初步整合的“星辉科技”AI团队,抽调部分精锐,秘密成立一个数据分析小组,任务只有一个:利用“星辉”在算法和数据处理上的优势,对这些窃取来的“数据切片”进行深度清洗、挖掘和建模,目标是构建一个属于“启明资本”自己的、高度精准的商业环境预测和风险评估模型。
(林晚晚内心:沈氏用这些数据来盖房子,我要用它们来预见未来。这才是这些数据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场在暗网和数据深渊中进行的无声战争,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身份谜团的谨慎推进
阁楼发现的手绘册子,被林晚晚妥善收藏在公寓的保险柜里。那行“变成晚晚”的小字,如同一个魔咒,不断在她脑海中回响。她几乎可以肯定,原主的性格巨变,与抚养她长大的叔父叔母脱不了干系,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家庭秘辛。
周薇对杨文远的持续监控,暂时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位前化学教练依旧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他的旧书堆里。但周薇发现,他最近开始频繁出入市档案馆和几家大学的旧图书馆,似乎在系统性查阅十到十五年前的地方报纸和学术期刊。
(周薇内心:他在查什么?会不会和那个消失的‘林晚’有关?时间点似乎也对得上……)
林晚晚指示周薇,在不引起杨文远警觉的前提下,设法了解他查阅资料的具体范围和关键词。这是一条需要极大耐心和技巧的暗线。
而她自己,则开始有意识地“扮演”起一个对过去产生好奇的角色。她以“整理家族记忆”为名,聘请了一位口碑极佳、擅长处理老旧影像和文档的修复师,让她去叔父家,“帮忙”扫描和修复那些旧相册和书信。她希望借此机会,能接触到更多可能被忽略的、关于“林晚”时期的实物证据,同时也是一种对林建明和何婉的无声试探和施压。
(林晚晚内心:他们越是想掩盖,就越说明‘林晚’的存在是个不能触碰的禁区。我必须知道,这个禁区里到底藏着什么。)
苏晴的转变与远方的暗流
海外小镇的苏晴,在专业人员的照顾和日渐显怀的身体影响下,心态发生了微妙而持续的变化。最初的惊慌和算计,逐渐被一种母性的本能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所取代。她开始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甚至尝试着给未出生的孩子写信,字里行间充满了与她以往形象不符的、笨拙的温柔与期盼。
(苏晴内心:宝宝,妈妈以前可能做错了很多事……但为了你,妈妈想试着变得更好,更坚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