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刚在蒲团上坐定,赢天烬便抬了抬手,语气带着几分期许:“把准备好的第一样东西拿上来,给诸位卿家都瞧瞧!”
“是!”曹少钦立即低声应是,随即上前一步,尖细的嗓音穿透殿内寂静:“传 —— 呈上纸墨笔砚!”(安禄山早造出来了!)
“纸?” 这陌生的字眼入耳,殿中大臣们心中顿时疑惑。墨笔砚是何物他们当然知道,但纸是什么?又为什么要给他们呈上呢?
很快,一群内侍端着朱漆托盘鱼贯而入,托盘上整齐码放着墨锭、狼毫笔、青石砚,最显眼的是一叠叠略微泛黄的物件 —— 正是纸。
内侍们走到每位大臣的矮桌前,将笔墨纸砚一一摆好,每人面前都放了三张纸,薄而挺括的纸面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指尖一碰,触感远比竹简细腻。
大臣们的目光瞬间被这 “纸” 勾住,纷纷瞪大了眼睛,有人忍不住轻轻摩挲纸面,感受着那不同于竹简的柔软。不少大臣转头看向李斯,眼神里的羡慕几乎要溢出来!
虽然不知道这白色单薄平整的纸是什么,但能和笔墨砚一起摆上来,他们都已经猜到了此物的用处。虽然不知造价几何,但也都明白,李斯必定是要被重用了。
赢天烬看着众人好奇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诸位卿家,今日不妨借这新物各作一词,也让本王瞧瞧你们的文采。记得在纸上署名,也好让本王知道是谁的手笔。”
这话一出,大臣们当即收敛心神,纷纷拿起毛笔,蘸了蘸早已磨好的浓墨。有人指尖轻点桌面,琢磨着该写颂圣之词还是述志之句。 —— 大王特意强调 “署名”,这作品可不能随意;
也有擅长文墨的老臣,稍作思索便落笔,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清晰流畅的字迹,比在竹简上书写轻快了百倍。
虽说现在秦朝还是举官制,但能混到入朝听政的,显然没有太大的庸才。
一刻钟后,大臣们陆续停笔,纷纷拿起自己的作品,捧着反复翻看。看着纸上工整的字迹,感受着纸张的轻便,众人脸上满是惊奇。
不少大臣更是出声赞颂:“这东西比竹简方便太多了!一张纸能写的字,抵得上百片竹简!”
“以后携带典籍,再也不用推着车装竹简了!”
还有人想得更远,眼神发亮。“有了这纸,百家思想传播起来也快了,定能吸引天下文人才士来投秦国!”
不等赢天烬说话,一个大臣已经起身出列,躬身行礼后,大声道:“大王!此物堪称奇珍!薄薄一张便能书写千言,若能大量制造,便是天下文人才士的福音!”
说完,这大臣再次躬身一礼:“臣恳请大王将制造‘纸’之事交予臣,臣定当全力宣传,为秦国招揽更多贤才!”
听到这大臣的话,李斯顿时面色微变,指尖悄悄攥紧衣袍,指节泛白,心中忐忑。这绝对是他的活儿,此时要被人抢了。
但李斯并未急着争辩,只是端坐在蒲团上,目光平静地看向赢天烬,等着大王的决断。
赢天烬看着这说话的大臣,目光看向嬴政:“父王,此人是谁?身居何职?”
这话一出,嬴政的脸瞬间沉得能滴出水,喉结动了动,像是在压着气;满朝大臣也都垂着头,额角似有黑线划过。
哪有君王连自家手下重要大臣的名字、职务都丝毫不知的,除了赢天烬敢这般 “省心”,怕是也没谁了!
嬴政黑着脸,压着性子,沉声道:“此人乃司造官赵平,负责宫中器物营造。”
“哦!”赢天烬点点头:“赵平是吧!”
“微臣在!”司造官赵平立即应声,更是再次躬身。
“你且退下吧!”赢天烬摆了摆手,说道:“此事本王已安排李斯负责!”
“李斯!”说完,赢天烬又唤了李斯之名!
李斯的眼睛瞬间亮了,起身时动作都快了几分,却仍保持着臣子的恭谨,躬身行礼:“臣在!”
赢天烬看着李斯虽难掩惊喜,却仍不失沉稳的模样,满意地点点头:“造纸之事,本王就交给你了。命你在咸阳城外选址,另建一座造纸厂,你为造纸厂主官,总领一切事务。另外,本王再调两千玄甲兵、三千民夫归你统御,务必尽快将造纸厂建起来,为本王大量制造纸张!”
“臣领旨!谢大王恩典!” 李斯再也抑制不住激动,拉了拉衣袍下摆,双膝重重磕在金砖上,声音都带着几分颤音。心中更是长松了一口气。‘终于稳了,而且纸乃是利国利民的新奇之物,他李斯乃第一个负责造纸之人,只要把事办好,定能被书写于史书之上,被后世传颂。’
其他大臣看李斯的目光,也顿时充满了羡慕。任谁都知道,这绝对是一件名利双收的美差!
看着跪地谢恩的李斯,赢天烬继续说道:“造纸之法也算简单,用料廉价寻常,成本低廉,建好造纸厂后,本王要你每月都制造出一百万张纸。”
“臣定不负大王重托!” 李斯再次叩首,声音坚定 —— 一个月一百万张纸的目标虽重,但赢天烬给他的人手可不少,他必须要有信心完成,这可不仅是大王的信任和重托,更是他名留青史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